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七十三章 在大明当黄包车夫的白人(三千字) (第1/2页)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大明这些年来一直在往西域疯狂扩张,因而更便于沟通西域的西安也就因此复兴,成为大明本土沟通外面大陆的重要枢纽。 为便于运输军用和民用物资,帝国许多高精尖的科技产业也在往这里集中。 所以,西安也就成了和苏州一样的大都市。 除此之外,成都和重庆也因此比以前更加繁盛。 且因为大明通过征服整个亚欧大陆的方式打通了大陆交通,并随着往西域修建的铁路和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大,上面提到的这些本处于帝国大陆内部的城市反而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最快。 以至于大明开始呈现出东西皆贵、南北平衡的经济格局。 当然因为纬度和雨量的关系,人口还是主要分布在东边。 不过,随着帝国人口在持续增长,所以,西部乃至海外各地的汉人数量也还是在增加的。 毕竟时下大明帝国东部尤其是江南一带,无论做什么都太卷了,只要出去就能依靠自己国家强大的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横着走,大发横财,所以还是有不少人开始转变观念,主动出去的。 来中原和去西域的人也就特别多。 河西走廊一带的驼铃声就一直没断过。 对于此时的明朝人而言,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以西的世界是旧世界,是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世界。 在那里,是一个以农业和贸易为主,而工业化程度不高,且开始随着汉人过去建立儒家文明后,而出现大明原有的宗族社会的旧世界。 在这个旧世界,因为汉人过去是上等民,还能役使当地白人为奴,且朝廷为提倡汉人西迁又对去那里的汉人进行优免,所以,这里的汉人过的是传统的地主老爷生活。 而在东边,即大明本土,则因为工业化程度很高,加上汉人为主的世界,四民在政治地位上处于平等,而被视为可以自由生长的新世界。 在这个新世界,因为大明朝廷让对外得来的大笔财富,主要流向科技领域与基建领域,所以帝国财富增长最快的还是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 以致于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已成为时下越来越受本土汉民欢迎的职业。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因为现实的改变在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理想是当科学家。 本是望族出身的王锡阐就因此放弃了进入仕途的心思,而选择成为了一名大明中央大学堂的物理学教授。 而且,他现在非常富贵。 这一天的大清早,他就在胡女奴婢的服侍下,穿好袍服,提着鸟笼,一边逗鸟一边讨论物理学问题,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而他出门的交通方式则是乘坐时下最奢华的内燃机汽车。 且他有自己专门的司机。 等他来到了中央大学堂,就去了学术演讲大厅,与已在这里的师生寒暄一阵后,就与在这里的师生们讨论起关于光的问题来。 一时,众人就开始了讨论。 “我认为光是粒子。” 已是该大学学生的牛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来自明属尼德兰且留学于此的惠更斯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道:“我认为光是波。” 而其他师生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且都互相争执的特别激烈。 王锡阐则在这时候提出道:“认为光是波的,或者认为光是粒子的,都错了。” 众人都惊愕地看向了王锡阐。 王锡阐则道:“光既是波也是粒子,他具有波粒二象性。” 众人听后一片大哗。 “安静!安静!你们且听我细言。” 王锡阐大声喊了起来。 受益于大明皇帝的支持,像这种激烈的学术讨论在如今的大明时常发生。 基本上天天都有。 也因此,历史上本是经典物理学奠基者的牛顿在来到大明后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 牛顿不得不承认这里学术氛围浓厚,且没有宗教对科学研究的限制,关键还非常富裕,给研究者的研究经费非常高。 森纳德和茨和格这些瑞士各州的顶层贵族,因为支持且参与签署了,对本国平民在明军在到来之前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之行政命令,所以即便他们在明军到来之前选择了归顺,也在归顺之功被算进去后,还是同之前,在宁西王国,因为参与压迫汉人,而被砍断右手失去战斗力的西夷雇佣兵一样,被处以宫刑,且剥夺人权,并脸上刺字,而被押来了大明,将作为奴隶被发卖。 因此,森纳德得以带着一身残疾来到大明,且看到了眼下已进入电气时代的大明帝国。 “我的上帝!他们为什么会把如此精美的瓷器贴在街道旁的花台上!这明国竟富贵到了如此的地步!” 森纳德一下火车站,就在西安的街道上,因看见贴有瓷砖的花台,而大为震撼地说了一句。 只是他还不知道瓷砖,也就把瓷砖当成了瓷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