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初探下界 (第2/2页)
的老太太。 虽然年纪大,但老太太的精神头却不差,而且孙景云能感知到,这个老太太体内是有修为的,虽然不高,只有先天境界。 但他刚刚扫描了一下这座城,这个老太太竟然就是全城境界最高的了! 先天之后还有罡气,神意,真人,天人,然后才是渡劫飞升。 但这里,偌大一个都城,修为最高者竟然只有先天境界,可见这个世界的武道衰落到了什么程度。 最高境界只有先天,这怎么可能出飞升者? 老太太怀里抱着个只有八岁的小孩,正在呼噜噜的睡觉。 小孩体内没有丝毫修炼痕迹,但他这个年龄明明又该打基础了,看他呼噜噜睡的香甜的样子,孙景云有点想在他耳边大吼,你这个年龄段,你睡得着觉? 至于他睡觉的原因孙景云也找到了,就在不远处,大殿中央的一个僧人,正在咕噜咕噜念着经文。 孙景云能感受到,整个大殿里听进去的人压根没有一个,但偏偏她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僧人的崇敬。 孙景云眯着眼睛扫描了一下在座诸位的记忆,倒是明白了缘由。 然后脸色就黑了下来。 这个王朝果然不叫印月,六十年前,它还叫大越。 越国这个名字虽然也像是南部偏远地区的国号,起码也很正经了。 大越所在的这片大陆形似一个萝卜,北方苦寒,南方炎热,大越便占据了中间不冷不热的一块儿地方。 大越北方有蛮族,南方也有,但人种都是黄种人,因此总体而言,他们都是正统的不能再正统的太古人。 但因为资源的缘故,南蛮和北蛮不约而同的就盯上了中间的大越。 南蛮还好,毕竟物产丰富,不打仗,靠摘果子也能生存,北蛮就不行了,苦寒之地,一到冬天就缺衣少食,不劫掠根本没法生存。 再加上北蛮普遍养马,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精骑善射,可谓是全民皆兵,再加上骑兵机动性强,可以抢了就跑,因此一直都是大越的心头大患。 以前大越国力强盛,一直都是压着两边的蛮子打,但大越传承四百年,也到了王朝末期了。 就在六十年前,大越第一次败给北蛮,随后战败的次数就越来越多,大越也从原本对北蛮的态势从进攻压制转为防守,再到现在不敢出去野战只敢守城,坐视北蛮抢劫的地步。 四十年前,老越皇帝去世,太子吴焓继位,改元康佑,时年只有十二岁,朝政之事尽归于太后沐氏之手。 老越皇帝宠幸妃子,冷落太后,太后寂寞难耐,然后就把情感寄托在了外来的教派佛教之上,自此青灯古佛,一念就是三十年。 没错,太子并不是她的亲子,不过因为无过,皇帝也不能剥脱她的位置。 等她掌权后,因为亲友多故去,常年礼佛又导致她在朝中没有支持者,思来想去,最亲近的人竟然是教导自己礼佛念经的天性寺僧人。 于是太后开创了一个越国历史上的壮举,邀请僧人入朝为官! 康佑四年,僧人德化清扫朝堂,排除异己之后上书太后,宣称沐皇后为天宁菩萨转世,为拯救苍生黎民转世而来,但大越为异姓王朝,不利于菩萨法力恢复,建议太后为了天下苍生登基称帝,更改国号,恢复法力,上安天命,下抚黎民百姓。 沐太后当然不同意,但又没惩罚德化僧人。 于是次年德化僧人再次上书,不过这次是上书给康佑帝,书中称太后仁德,不忍夺子嗣之业,但帝王你不能不懂事,为了苍生黎民,应该主动退位.... 康佑帝本就小,母亲是小士族出身,也给不了他什么支持,面对百官文武的逼迫,他还真以为自己应该退位。 于是他就真退位了! 三请三辞之后,沐太后继位,改元天宁,改国号为印月,自称广德天宁仁和普济圣太后帝。 至今已有三十五年矣! 在圣太帝的cao作下,印月佛寺遍地开花,佛寺不仅侵占了大量田亩,经文念得好的还可以不经科举直接入朝为官,佛寺甚至可以断案,收税,蓄养僧兵。 那么,养那么多僧兵,对外战果如何呢? 天宁三年,北蛮小王子可可帖尔木率领五万大军侵入印月,此时边防军将领早已全部换成了僧人,三边总督更是天性寺大宗师神德。 在全国人民的期望之下,神德大师带领十五万边防军离开了城池,选择与可可帖尔木野战,最终十五万大军战死七万,被俘三万,神德大师当场战死。 印月边境,扎在北蛮心口,为大越带来了四百年和平的灌云城失手,变成了北蛮入侵印月的桥头堡。 此后十余年间,印月不断割地赔款,一退再退,直到天宁十七年,北蛮不叫北蛮了,他们建国称帝了! 于是,印月的对手就从北蛮,变成了大襄。 虽然对手变强了,但印月的胜率反而变高了。 一来,是大襄内部不稳,起义事件屡屡发生。 二来,襄国高层从北方苦寒之地转到了大越这等繁华地带,一下子就被迷花了眼睛,开始享受起了生活,就此战斗欲望大减。 三来,襄国更喜欢用本族人,就算是士兵的待遇再襄国成立后都大大提升,生活条件好了,自然就不愿意再打仗,原本敢拼敢打的北蛮骑兵,现在居然开始出现逃兵了。 饶是如此,襄国依然胜多败少。 不过印月也不全都是废物,还有那么几支能打的军队的。 一是来自广林寺的白袍僧兵,部众一万。 二是丹阳郡自己组织起来的红旗兵,将领黄兴,部众三万。 三是原越国北征将军岳镇北率领的镇北军,部众五万。 而孙景云所在的位置,便是岳镇北的老家,岳府。 岳家四世同堂,台上的老人是岳母宁氏,岳镇北之子随军出征,岳母怀里的小孩是岳镇北之孙岳麟。 而大殿中央的这位僧人,却是德化僧人之徒,没有入朝为官,但也只差一步的,已经誉满京城的神僧慧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