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张献忠果然反了 (第2/3页)
是南阳伯高师成的信,王承恩赶忙接过,递给了愁眉不展的崇祯,总算来了,崇祯长舒一口气,拿起仔细看起来,上面都是缺胳膊少腿的现代汉字,习惯了,神兵卫都是这种简体汉字,开头就说西北的事不用着急,只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不让文官插手,多头领导就可以,神兵卫已经为秦军准备下上万装备,四川白杆兵也基本换装,战斗力今非昔比,天津的几千天雄军也在换装,另外可让关宁军回防,警惕东北后金动向,他们也给了几千装备,应该没有问题,说的都是如何防范西北张献忠做大,李自成再起的事,直到最后提了一下成国公家世子强闯新军驻地的事,说军法不严则军无战力,国法不正则国易生乱,昔年细柳营周亚夫故事才是正道,并提了几个问题,问杀了几个擅闯军营的官宦家丁是否影响到西北安宁?是否影响到将来收复东北?是否影响到国家财政的收入?还是只影响到官宦私事?天子无私事,陛下大可不必理会,皇帝需要光明正大,抓大放小,不要被小事牵扯精力,只需紧紧抓住主要目标,一切为了大事出发,那就是一代明君,另外官员需一切为大明考虑,而不是因私忘公,成国公等人青史上并不光彩,此事容后细说,望陛下能明白我们为何要如此处置。 这样一封信,高师成他们本来就没打算写,只是王承恩派杜勋来报信,说这两天皇帝被成国公的事烦心,是不是神兵卫多少表示一下,也好给皇帝一个宽慰,按孔丘他们的说法,这种来闹事擅闯军营,来一个杀一个来一群杀一群,没什么好解释的,范小武和陆文夫认为,封建社会思维不比现代,多少解释一下,家天下的皇帝要一个面子,总好过将来许多官僚找麻烦,无事生非,于是高师成才有了这样一封信递上来。 崇祯先是感觉神兵卫根本没把这当回事,再是被几个提问搞蒙了,几个家丁道士的死不算什么,是完全影响不到国家大事,只是成国公纠集几个勋贵天天来哭闹,心神不宁啊,细柳营周亚夫的故事明白,天子无私事正确,抓住主要的放开次要的也正确,就是一句也没道歉的意思,叫朕如何面对这一帮勋贵?他又仔细看了一遍,的确没有任何道歉,他把目光钉在了最后成国公等人青史上并不光彩上,容以后细说,难道里面还有隐情?这个成国公他是打算接替英国公总督京营的,考虑到英国公一心去新军,其他地方少个主官无所谓,这京畿重地,护卫皇城,不能没有军队首脑,所以这几天就准备下旨任命的,现在神兵卫说成国公青史上不怎么样,一下子让他警觉起来,内心对后世来人是深信不疑的,疑虑只是表面,说到底都是面子问题,如今突然来这一句,若所托非人,岂不是遗笑天下? 要不要找高师成问个清楚?心里是想问,又怕问出什么石破天惊的事,为难啊,王承恩见皇帝犹豫的样子,知道主子又在为难了,就说既然神兵卫提到过张献忠李自成,不妨叫来再细细问清即可,国家大事为重,崇祯点了点头,下旨传召神兵卫几位首领,半个字没题成国公的事,面子上的事始终上不了台面。 很快神兵卫首领进京陛见,这次来的是东洋伯范小武和南洋伯高师成,陆文夫指挥建设脱不开身,陈伟峰则不愿意来低声下气给封建帝皇行礼,只有脾气好的范小武合适,所以就让范小武带队,顺便给京城开张的贸易处带点货物,这贸易处就建在大通酒楼,还把左右两个店面都给盘下了,这都是王承恩他们的支持,原先的老板赵鸿运现在成了二掌柜,皇帝还赏了他个六品官衔,人比以前精神多了,整个大通酒楼被神兵卫的人装修之后,金碧辉煌,当然是他这么认为,在穿越者看来不过就是铺了木地板,补了破损的门窗,加了些手动卫生设施,全面粉刷了一下而已,连自来水电灯都没有,没这个条件,说不上装修,可在大明人眼里,那都是奢侈级别,高官显贵家都没这么高雅敞亮。 大通酒楼的名字改了,现在叫淘宝楼,用这个名字是为了和西安的阿里巴巴相衔接又稍有不同,考虑到西安那边的名字总是引来一群酸腐指指点点,为了通俗易懂,所以取了个谁都可以接受的名字,淘宝楼名不副实,这里卖的都是大明见不到的东西,水果,蔬菜,镜子,少量日用品,都是明人眼里的奢侈品,每一样的价格都不是平民可以承受的,所以开张后除了看热闹的,就是达官贵人的你来我往,生意比之西安还好些,只是量不足,这里和秦岭基地的物流时断时续,要靠人工陆路原始运输,和现代运输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就这样每天依然供不应求,忙的赵鸿运两脚不沾地,没办法,来的都是达官显贵,哪一个也不敢得罪,再说神兵卫管这里的是两位美女,平时很少露脸,所有台面上的事都得他这个落第秀才支应着。 范小武他们进京的落脚点就在淘宝楼,别的地方虱子太多,卫生条件差,保密性也不强,所以都住这里,安全不用担心,外围东厂锦衣卫暗探密布,不是专为保护他们,而是怕有无赖来闹事,上面特意安排的。 现在张献忠反了,李自成蠢蠢欲动,皇帝肯定被满朝文武搞得头昏脑胀,召见问计是早晚的事,穿越者是无所谓,明末的历史就是一部造反史,不是三拳两脚能解决的,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可皇帝大臣不这么想,哪次都要吵个天翻地覆,恨不得今天反明天就剿灭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游戏,大明统治者玩了几十年,最后流寇没平定自己玩完,彻底葬送了整个王朝。 以前如此现在还是如此,满朝文武,主抚,主剿,求援,自保,修德,救济,肃贪,惩恶,加税等等主张堆满了崇祯的案头,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反正都是心怀天下的君子,洋洋洒洒一大片锦绣文章,从三皇五帝到崇祯他爷他哥,全走了个过场,哪个都有道理,只要朝廷按他们的方法办,天下指日可定。 崇祯稍微翻了翻桌上的奏折,都是老一套,随手扔在了一边,以前他一定会认真看每一份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