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科考 (第2/3页)
侈的淘宝楼,外地富有的士子慕名而来,吃住完全供不应求,赵鸿运作为挂名六品衔的掌柜,现在是京师的红人,日进斗金不说,各路官员见到他都要打招呼,既是宫里的內监的财神爷,又是神兵卫信任的人,自然引得满京城勋贵官员巴结,好在赵鸿运本人很低调,并不嚣张跋扈,要不然神兵也不会看上他,他很清楚跟內监打交道,半黑半白的,很多事见不得光,要是自己太过招摇,必定会惹下大的麻烦,到时自己怎么死的都难说,所以自打接受双方的委托,基本就是深居简出,很少露面,以前没钱担心,现在是有钱担心,穷困的时候想富贵,富贵的时候却烦恼更多,这人啊,真是有些贱。 来淘宝楼住宿吃饭的都是家庭殷实户,其中就有一个叫魏藻德的举人,直隶通州人士,大地主家出生,为人谨小慎微,不象别的士子那么嚣张,住进来半个多月了,很多人连面都没见着,这样安分守己的举人并不多见,如果不是一位神兵首领翻看住宿记录时发现这样一个人,可能这辈子都没人会记得这样一个人物,穿越者所以会对这样一个人感兴趣,是因为历史上此人正是崇祯十三年庚辰科的状元,而且短短几年就蹿升为内阁首辅,当然不是因为他政绩卓著,而是因为这个人非常善于揣摩上意,包括皇帝内心,用现代化来说是个心理学大师,可惜为人过于jianian猾,没有底线,在任期间既没有安邦定国的策略,更没有誓死报国的意志,李闯攻陷京师,他带头投降,只是李自成也看不起他,最后被刘宗敏拷掠而死,今时不同往日,穿越者的到来历史已经被大大改变,他的名字一出现,天津基地就开始了讨论,这种尸位素餐的人究竟要不要让他象原时空那样成为状元?穿越者一筹莫展,做点手脚让他名落深山不是不可以,可违背了不介入的初衷,几个义愤填膺的年轻人认为大明坏就坏在这批无能官员手中,绝不能让他得逞,也有穿越者认为,我们不该事事插手,历史已然改变,没必要小题大做,有我们在,再投机的人也翻不起浪花,不如顺其自然,说不定还能给穿越者带来某种乐趣,最后经过先范围商量,觉得还是让皇帝自己决定的好,看看崇祯皇帝一年多来是不是有所进步,至于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做不做状元都是小意思,只要不碍着大局就可以,算是穿越者的一段小插曲。 魏藻德在人生最重要阶段暗中走了一段钢丝,自己浑然不觉,依旧早起晚睡苦读书,一心准备今年的大考,当然和他一起苦读书准备春闱的还有金陵四公子他们,被张溥早早招到京师,可以说经历了人生最开阔的见识,好多原先的认识被重新洗牌,南方如果说是议论纷纷但行动照旧的话,那北方就是风起云涌,翻天覆地,整个朝廷局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吐故革新,他们明白一场变革正在酝酿,而庚辰科的科考必然会与往年有所不同,从老师张溥那,原同学吴伟业他们那都隐隐约约透露出,此次庚辰科会考到一些以前不屑一顾的内容,比如算法,格物致知之类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本来历史上他们四个只有方以智获得二甲五十四名,另三个名落孙山,要到下一科壬午科才又中一两人,造物弄人,此次他们抢得先机,有时间温习了算数,孔子的大学,尤其大学第六章格物致知,所谓有备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比很多双耳不闻窗外事的士子讨巧太多,当然临时抱佛脚并不一定会超过多少年苦读诗书的原士子,但命运往往就是一点领先就可以有云泥之别。 内阁次辅礼部尚书周延儒清楚皇帝的内心,多次邀请神兵卫几位大人参与大考,可惜穿越者对于八股文章可以说是毫无兴趣,来一次推一次,搞得他有些尴尬,只得找来张溥吴伟业他们商量,张溥吴伟业认为神兵不愿过多牵扯进朝廷大事,情有可原,可不代表他们不想看到真有本事的人才,因此建议周相今年科考是否安排些算数,大学等内容,既不逾制,也可迎合上意,安抚朝廷内外,周延儒深以为意,作为主考,必须考虑全面,不能激进,也不能不合时宜,皇帝倚重神兵卫,百官也有所觉悟,自然是心里有所准备,此次大考,主题不变,但除了经义四书,试论,诏,浩,表,等以外增加了一道算数,而第三场的时务将不再是点缀,另外大家将心照不宣从优录取精研《大学》尤其是格物致知的举子,这样一来,看似稍有侧重,但其实已经与往日大相径庭,至于全国考生如何脱颖而出,那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古代科举是以八股文取士,考不中得等几年后再考,考中了则是一步登天,朝廷安排官职,不管这个人有没有实际管理能力,与现在任人唯贤从下到上的提拔完全不同,书生一生荣辱全在一篇文章,关键是八股文的格式很局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的原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组成,文章需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里面还要加上四副平仄对仗的对子,不能有丝毫风花雪月来亵渎,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必须按照极其狭窄的框架描红,完全就是对知识面的人为约束,是一种极端的表现方式,禁锢住读书人的思想,自随朝推行科举以来,唐宋还稍微宽松些,但明清两朝受程朱理学影响,已经走火入魔,根本不允许有丝毫逾越和创造,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其恶劣的作用。 这次庚辰科除了主考周延儒是状元出身,其它各房考官基本也都是状元榜眼探花出身,如甲戌科状元刘理顺,丁丑科状元刘同升,辛未科榜眼吴伟业,丁丑年探花赵士春等,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精英云集,所以这么重视,盖因为几次匪寇侵袭,清军肆虐,加上肃贪,追责,大量地方官员缺失,急需一批有能力的新鲜血液补充,朝廷上下都指望着这次三百六十进士员额来补充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