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合院中的悠闲生活_311 干劲十足的工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11 干劲十足的工人 (第2/2页)

的人去,这些厂子的人,根本理都不会理。

    现在已经进步到可以看看机器再说话了,这进步不要太明显了。

    其实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车间的问题。

    如果车间可以生产出好的机器,那就不用担心销售问题了。而像这种大机器,生产一个,也是费时费力的很。

    三天的时间,也就够车间做出一些小物件来。

    谷煀

    车间的工人,确实是丢掉工作太久了。

    做起自己原本熟悉的东西,现在多少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哪怕十分的小心,还是会不停的出错。

    三天,按照以前来说,肯定可以做出.一款机器来的。

    现在,却是毛也没有,仅仅是.做了一些零件。

    把几个大主任给臊啊!

    他们之前还和林凡信誓旦旦的说,可以恢复生产之类的。现在直接就被抽肿了脸。

    想骂人,想打人,可是问题是所有人都这样。

    也别管是年轻的,还是上了岁数的。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那个鬼样子。

    气的几个大主任直接要求所有的车间工人加班。

    不停地练习!

    做出来的东西坏了,就拿回去从新制作。

    反正这个年代也不计较成本什么的。

    人力才是最值钱的东西。

    就这样,熬了三天,一个个的手艺终于算是回来了一部分,不过也还是会偶尔出错。

    林凡这几天也没闲着。

    在电机厂和奶制品厂来回的折腾。

    奶制品厂里,有很多工科类的大学生。

    这个年代的人,学习劲头可和后世完全不一样。

    能吃苦,能耐劳,最主要的是没有那么多的诱惑。

    你想,把你放在一个只能欣赏欣赏美景,没电视,没手机,只有书的地方。

    你除了学习,还能有做什么啊?

    也就只有学习才能让大家消遣时间了。

    所以这个年代的工科类学生,哪怕接触的高精尖端的东西不多。

    但是基础砸的还是非常的牢固的。

    林凡三天的时间,从奶制品厂,拉来了至少五十多个大学生。

    每个性格都是那种相对踏实,肯吃苦,不找事的。

    把他们安排进了电机厂的车间,然后就等图书书籍什么的过来,让他们开始研究自己的东西了。

    当然东西还要等一段时间,可能一个星期,也可能半个月。

    所以这段时间林凡也没让他们闲着。

    反正电机厂还有产品线的,让他们研究研究电机厂原来生产的机器也不错。

    而且这东西研究起来,肯定比林凡拿来的东西简单。

    至少电机厂有完成的生产技术,有不懂的地方,直接问就可以了。

    电机厂也是有一节的技术员的。

    虽然一个个都已经荒废了,但是自己当初研究出来的东西,还是懂得。

    除了这些改变,电机厂最大的改变,就是伙食了。

    林凡没有食言,真的是让电机厂的人,吃的和奶制品厂的人一样了,不过仅限于午餐。

    不过一顿有细粮,有rou有菜的午餐,那也是无数厂子羡慕不来的。

    三天的时间,已经让电机厂的工人,吃的明显脸色变好了许多。

    不像林凡一开始来的时候,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

    看上去就像是长时间营养不良,随时都会倒下的病秧子一样。

    现在他们虽然瘦,但是从脸上看,明显有一点rou了。

    除了外人看,工人们自己才是最清楚自己身体的。

    身体的技能明显比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

    干活也有劲了,说话的声音明显都提上去不少。

    最主要的是,自信心。

    以前电机厂的工人,那真是看见哪个厂的人,都得低一头。

    哪怕他们是大厂,但是看见小厂的工人,都不好意思和人家多攀谈。

    主要是丢人,太丢人。

    一问工资,没人家高,一问待遇,没人家好。

    也就是占了一个大厂的名头。

    可是有名头有什么用?不能给他们家里添一粒米,更不能给他们的家人,添一件衣服。

    别人一问是电机厂的,嘴角的那抹嘲笑,真是刺痛他们得内心。

    可是厂长不提气,卖不出去产品,又能怪的了谁呢?

    现在不一样了,从根本上就不一样了。

    他们得待遇上来的,他们的未来也有了。

    现在看到那些小厂的人,完全可以趾高气扬了。

    等后边电机厂的产品开始出售,他们得工资提起来,福利变得更好,他们甚至可以看不起那些大厂的人。

    底气足了,带动的干劲就更上了一层台阶。

    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电机厂的人拼命的加班,也没有人又怨言的主要原因之一。

    林凡站在窗户边,看着底下忙碌的工人,嘴角不自觉的扯出一抹微笑。

    不怕没有产品,就怕工人们消极怠工。

    所有的东西,卖的其实都是人力成本。

    现在很明显,这些人的积极性这么高,早晚会有产出的。

    就在林凡笑呵呵的看着的时候,林凡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林凡回过头,对着门口喊道:“门没锁,进来吧。”

    只见白洁领着一个车间大主任,还有一个大学生走了进来。这个大学生林凡认识,叫王有国。

    这五十个大学生里,他是最初彩的一个。

    因为他特别的踏实,踏实的有些过分了。

    带着一个高度近视镜,每天到了奶制品厂,别的不干,趴到电机厂的机器上,一研究就是一天。

    在奶制品厂这么长时间,听说他写了整整十本笔记本的记录。

    都是他研究电机厂机器的记录。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的建议,和一些改进办法。

    这个王有国也差不多写了四五本。

    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基础的问题纠正办法。

    他也设计了好几本。

    可以这么说,可能让这个王有国制造电机厂的机器,还不太行。

    但是这个机器任何地方出了问题,他都可以解决。

    甚至再给他一点时间,再把图纸,规则详细的告诉他一遍。

    那他完全可以组织人,生产出一段产品来。

    这也是林凡当时选人的时候,第一时间就选择他的主要原因。

    把这么一个懂得技术,懂得奶制品厂机器的人,放在奶制品厂,多少有些屈才了。毕竟机器出了问题,总会有人可以想出办法去解决的。

    甚至王有国留下的那些笔记,完全足够让奶制品厂的人去解决问了。

    他最应该在的地方,就是电机厂。

    也就是可以生产机器的地方。

    让他监督生产,让他有时间去研究,让他可以改进机器。

    这样一来,奶制品厂的机器,才会有进不到的可能。

    这样的人才,也才有用武之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