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5章 作者是陈平安 (第2/2页)
画?这都什么啊,感觉三者完全不搭边,黑色和梅花?有黑色的梅花吗?” “我也感觉毫无头绪。为什么到了安神这,就是地狱级难度啊。” “除了关键字,不能给点其他提示吗?” “突然感觉安神好可怜哎。” “安神:感觉到了来自节目组的深深恶意。” “节目组:长得帅迟早要还回来的!” “哈哈,安神被玩坏了。” 候赛区,姚雪、季遥等人也都微微皱眉。 “我一下想不到合适的诗句,关键是这个画,让我有点蒙。黑也不知道该怎么与之联系。”身为语文老师的季遥都感觉很是吃力。 姚雪思索了一阵,说道:“我倒是想到了一首。” “哪一首?”季遥等人都好奇看过来。 姚雪道:“《雪梅》” “《雪梅》是唐朝时期的一副画作,在画作上有一首咏梅诗,用在这里我觉得颇为恰当。” “黑在古代又可以理解成墨,墨和画联系在一起,再加上梅,就很容易联想到《雪梅》这幅画了。然而这幅画虽然很出名,但这首诗却很少流传,不为大多数人知道,可能一些书画收藏家会知道……这次安神抽到的题组,难度是真的大啊。” 姚雪将自己的见解说了一遍。 徐容、丁奇听得一脸懵,很显然他们并不知道这首诗。 季遥仿佛想起了什么,“我倒是知道这幅画,但上面的诗句没留意过。” “这么小众的诗,安神能答得上来吗?” 季遥都为陈平安感到紧张。 姚雪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只能祝他好运了。” 陈平安看到题目眉头也是皱了起来。 在他看过的蓝星故事词中,还真找不到这样一首诗。他看过历史、诗文,但这种写在画上,很少流传的诗词的确是他的知识盲区。 不过好在,他在购买的地球《古诗文合集》中找到了一首极度匹配这三个关键词的诗。 在他的打算里, 如果能用蓝星的诗文作答,就尽量用蓝星的古诗文作答。毕竟《诗文大会》后面还有很多期。 每次都用《古诗文合集》里面的诗文作答, 未免有点太秀。 他必须把握一个度。 但没办法啊,一上来就抽到了最难的题目,里面全是小众诗文,陈平安实在有些招架不住。 现在只有动用《古诗文合集》里面的内容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距离最后作答时间只剩下十秒。 10! 9! 8! …… 随着时间流逝,每个人的心脏仿若都停止跳动,屏住呼吸。 因为陈平安还没有开始作答。 观众们有些急了。 “不会吧,安神要止步在这里了?” “该死的命题组……” “肿么办,答案到底是什么啊?求求老天快点给安神一点灵光!” “好像和画作有关,我记得以前在博物馆看过一副雪梅,上面有一首水墨画的梅,旁边有一首题画诗,应该就是答案……但我没有认真看那首诗,现在也想不起来啊。” “我也有点印象。好像在魔都博物馆。我看过那首诗,但根本没有意思去记忆啊。不知道安神有没有看过这幅画。” “估计够呛。谁看了就会背啊。” “安神这次悬了。” “还有七秒钟……啊啊!!我要死了!” 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包括两位鉴赏老师。 他们屏住呼吸。 静静等待着陈平安的作答。 时间好像突然慢了下来。 就在大家紧张到极点的时候,陈平安终于开始吟诗: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在最后的四秒钟时间。 陈平安吟出这首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七言绝句《墨梅》。 元顺帝至正年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买地造屋,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他梅花屋内写下了这首《墨梅》。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王冕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可以说是王冕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了。 听着陈平安吟诵《墨梅》,全场观众、姚雪等嘉宾都微微皱眉,面面相觑。 “这是什么诗?”季遥问道:“虽然我不记得《雪梅》化作上的诗文,但我敢肯定肯定不是这一首……这一首我从未看过、听过啊。” “我也没有听过。”姚雪摇头道,“看来安神的诗文储备远超我们的想象。” 众人都不知道这首诗的出处。 就连康达和余曼都听蒙了。 二人小声讨论。 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首诗他们都未曾涉猎。 而在直播间,观众们听了这首诗也是没有头绪。 有人将吟诵转化成文字发在弹幕里。 “大神们其科普。这首诗是什么诗?好像挺美的,但我没听过啊。” “哎,现在没有点文化,电视都看不懂了吗?” “拿着我的专科文凭瑟瑟发抖。” “我本科生也无解。” “我研究生已经跪了。” “好吧,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是文学系博士……” 弹幕一条接着一条,大多数人都是求科普的。 但没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有人去网上搜索,然后在弹幕中道: “刚才百搜了一下,竟然没有搜到这首诗……是因为太小众的原因?” “我也搜了。结果是:没有找到相关内容。” “卧槽!!不会吧,那这首诗是怎么回事?不要告诉我是安神瞎几把想出来的。” “你是说安神乱来?不可能吧!而且这首诗和题目很贴切啊。” “我突然想到一个可能,这首诗……不会是安神不知道答案,所以就临场发挥,原创的吧?” “我也想说!” “卧槽,要真是这样!那可就太秀了。” 一时间弹幕呈爆炸性增长。 种种猜测都出来的。 现场观众一番谈论无果,也都安静下来,等待两位鉴赏老师康达和余曼的赏析解答。 这两位可是国内古诗文界的泰斗级人物。 他们总应该知道这首诗的出处吧。 所有人都期待着。 无比的紧张。 然而他们等来的却不是康达和余曼的鉴赏。 而是康达的提问:“这首诗有些陌生,能告诉我们诗名和出处吗?” 陈平安早就料到会这样。 也早就准备好了一套说辞。 他道:“这首诗叫《墨梅》” “在蓝星的古诗文中找不到出处。” “作者是:陈平安。” 陈平安此话一出, 全场哗然! 然后是一片死一般的既定…… PS:4000字大章,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打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