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5章 太阳会照常升起 (第3/4页)
多的氢弹也不会让水星减速。 同样的破壁人也给出了那句伤害性和侮辱性都极高的话: 主不在乎! 这种藐视让雷迪亚兹极为愤怒。 而最终因为计划败露,雷迪亚兹遭受各方的强烈谴责,在回国后,被国民活活砸死…… 面壁人又死掉一个。 之后,时间直接越过185年的时间跨度。 罗辑从冬眠中苏醒。 他看到了185年后的世界。 景观宏伟的未来地下城,格式飞行器在空中穿梭,所有建筑都挂在树干一样的地下支柱上。 自加热水杯、人工合成面包、可呈像服饰、伞状自行飞行器…… 一切都在讲述着这是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世界。 而最让他震惊还是蓝星的格局。 185年后的世界分为了两个部分。 其一是延续了传统国家概念,以蓝星为主要领土的“蓝星国际”。 另一方则是以太空为领土的“舰队国际”。 这时候的星际战舰速度可达光速的15%。而且拥有两千多艘。 这样的太空军力让蓝星人一扫两个世纪的绝望,对末日之战表现得极为自信。 而此被唤醒的罗辑参加了最后一次面壁计划听证会。 他见到了被唤醒的希恩斯夫妇。 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们全盘否定了并终止了历时205年的面壁计划,罗辑重获自由。 然而就在所有人准备离开之时,山杉惠子对自己的丈夫说: “面壁人希恩斯,我是你的破壁人!” 作为希恩斯的妻子,山杉惠子揭穿了他的面壁计划。 作为一名成功掩盖了自己的失败主义者,希恩斯通过修改思想钢印数学模型中的正负符号,使得指令本末倒置,原来在每个钢印族太空军的脑海里铭刻的信息不是人类必胜,而是必败。 另一边罗辑正面临着一个世纪前的ETO布置的最后一次谋杀计划,killer病毒。这一指定攻击对象的病毒,为罗辑制造了飞车撞击、马路塌陷、广告牌坠落、机器人暗杀、变形椅子锁死等一系列暗杀活动。 但罗辑一一躲过。 之后罗辑跟着史强来到了复苏冬眠者的地表聚居地,在邻居们的讲述中,罗辑了解到人类在他冬眠时候经历了惨痛的大低谷,损失大量人口,之后人类意识到不能这样自暴自弃,才迎来了科技的告诉发展。 这时章北海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来到了新世纪。他被任命为“自然选择号”的执行舰长。 他登上星际飞船,了解到飞船进入“前进4”推进功率时,才可以达到极限的飞行速度。 很快人类观测到那颗来自三体舰队的探测器,抵达了太阳系。 由于各方利益的权衡,同时也为了彰显认领人太空军威。 舰队国际决定派出全部恒星际舰队,组成联合舰队统一出击拦截三体探测器。 出征前,章北海完成了权利交接。这一刻经过两个世纪潜伏的惊人计划终于上演。 章北海竟然利用他的权利劫持了“自然选择号”,原来他竟然是人类必败信念的坚实信仰者,带着自然选择号向深远的天空逃离。 当发现自然选择号逃离行为后,舰队国际派出了四艘星际飞船对其进行追捕拦截。 与此同时浩浩荡荡的人类舰队大军从木星起航,昭示着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和尊严。 当舰队在三体探测器前悬停。 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了探测器的样子,所有人都陶醉在它绝美的外形之下。 人们形象的称其为“水滴”! 人类在舰队中遥望着水滴,它拥有完美的曲线,终极的光滑。 这滴漂浮在宇宙中的“水银”如同梦之海跃起的镜面海豚般,向整个太阳系诠释着真正的美。 正是这种美, 让人生出一丝恐惧。 人类利用小型捕获器螳螂号将水滴捕获收入舱内。 让人安心的是,水滴没有试图逃脱也没有自爆,它安静等待着人类对它进行探索。 当舰队国际派出的四人小组触摸道水滴时,他们惊讶的发现即使达到放大一千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极限,水滴表面依然光华无暇。 宛若镜面。 丁仪意识到小水滴的分子结构被强互作用力死死钉在一起。 这种力作用于原子核内极短的距离上,他甚至使得分子震动都已消失。 因此水滴的表面温度才会保持在绝对零度。 这是人类无法企及的微观世界。 这颗水滴的强度比太阳系中最坚硬的物质还要高出百倍。 对它而言, 穿过蓝星就如同子弹穿过奶酪一般,轻而易举,毫发无损。 “快跑!!”丁仪惊呼。 他深切知道水滴的恐怖! 然而就在这时螳螂号的图像扭曲消失,没有人听到这声呼喊,水滴的尾部开始出现对外扩张的光环,同时伴随着太阳核心般的超高温,融化了一切。 螳螂号像蜡烛般融化。 然后水滴冲了出来,在太空中未经减速便拐出一个30度的锐角之后,水滴直奔向方阵一角的“无限边疆号”而来。 一条两倍于第三宇宙速度的光影,穿过一整列太空舰队。 将所有舰队飞船撞毁。 舰队依次爆炸。 宇宙中下起了炽热的金属岩浆雨。 就这样水滴用了“一分十八秒”飞完了两千公里,贯穿了联合舰队的矩形阵列,穿过第一队列战舰,奔向第二舰队,然后上百艘战舰宛若一挂鞭炮在空中被撞毁引爆。 水滴就像一枚死神手里的绣花针灵巧的上下翻飞,用一条毁灭的折线,肆意屠杀。 除了两艘提前逃走的“量子号”和“青铜时代号”, 人类舰队, 全军覆没! 三体用一枚水滴探测器,彻底打碎了人类的自大和狂妄。 而此时在漆黑的宇宙中。 章北海所在的飞船以及追他们的四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