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07:医家就是这样的【求月票】 (第1/2页)
一秒记住【】,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907章907:医家就是这样的【求月票】 沈棠真没听过比这还要炸裂的回答。 “五年?天天如此吗?” 有林风和北啾前车之鉴,沈棠也摸清套路,董老应该是误打误撞开启医家圣殿。 只是她没想到医家圣殿如此严苛。 五年,硬生生考了五年! 同一个枯燥梦境重复一千八百多遍! 董老心再大也该意识到不对埃 一时,沈棠不知该说董老嘴巴严还是说他社交封闭,这么多年愣没透露口风。 “倒也不是天天如此。”董老医师解释道,“每隔十天都有一日是做别的梦。” 他觉得这种无用梦境很浪费时间。 白日想不通的问题,他可以在梦中继续琢磨,学习成果记得格外牢固,现实中就不一样了。现实中的身体衰老年迈,眼睛模糊耳朵背,精力和体力不如盛年充沛,记忆力衰退,思维也比不上医馆的年轻人。他对这种状态深感无力,生老病死,无人例外。 相较之下,梦中状态更让他流连。 在梦中,他的灵魂可以暂时脱离这具由内而外散发衰老腐朽的rou躯,获得自由。 沈棠:“……十天还给休息一天?” 她差点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吐槽。 “呵呵,医家圣殿还怪好的……” 董老医师虽然是普通人,但医馆病患除了普通人,其他多是兵士,跟武胆武者接触不少。一听到“医家圣殿”四个字,直觉就告诉他,他莫名重返盛年怕是与此有关。 听说文气/武气能让人永葆青春,直到内息衰竭才会逐渐显露老态,他见过的文心文士/武胆武者就没一个真正老态龙钟的,不是青年便是中年。莫非,自己也―― 董老医师低头看向自己右手。 紧绷、细致、无暇、有弹性,勃勃生机随着跳动的脉搏蔓延四肢百骸,仿佛此前的松弛暗沉皆是错觉。这只手比他记忆中盛年时期更稳健有力,再也没不受控制地手抖或者突然手麻。他有信心,不靠眼睛鼻子,这只手也能精准摸出各种药材名字和重量。 他怀揣着某种忐忑心情。 “沈君的意思是老夫也是文士了?” 沈棠摇头否认了他的猜测:“不是。” 董老医师心情微沉:“那是?” “与其说是文士,倒不如说是医士。当然,此医士非彼医士。我个人觉得董老行医大半生,当个主任医师都绰绰有余。”沈棠调侃了一句,见董老医师似懂非懂,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话,“文心文士属文,武胆武者属武,您这种情况就属于医,独立于文武体系之外。可以简单认为医士就是文士武者,后者活跃战场朝堂,前者立足杏林。” 沈棠这么说,董老医师就懂了点儿。 “董老在梦中频繁被人考核,我猜测那应该是医家圣殿先贤英魂对你的考验。你最终通过了考验,医家圣殿大门为你而开。”沈棠还不忘吐槽,“就是太苛刻了点。” 董老医师做梦都未想过这种可能。 他不知道医家圣殿是什么,但从名字来看,也知道此处必是学医之人最高圣地。 一旁的孙子目瞪口呆听着这些。 年轻人,谁不羡慕文心文士/武胆武者?自家爷爷成了跟他们同等存在的医者? 他忍不住喃喃:“为什么我没有?” 少年没有修炼的根骨,不能成为文心文士,也当不了武胆武者,说不羡慕别人是不可能的。爷爷教导他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学好他老人家一身本事,有一技之长。 哪怕到最后医术不上不下,也饿不死。 少年的心再度活泛起,眸光发亮。 董老医师也想到了这点。 年轻躯体的脑子就是好使,他脑中刚萌生这念头,安安静静缩在角落的记忆瞬间翻动,眨眼便找到答案:“因为还不够。” 沈棠也好奇:“什么不够?” 孙子也急切拉着他袖子。 “是孙儿医术还不够?” 董老医师叹气:“你治好多少人?” 他想起来第一次做梦的场景。 这么多年,他很少梦见当学徒的时光。 但那天却罕见梦到了,彼时的自己跟在隔壁老大娘身边,手中提着一串爹娘准备的腊rou、几条风干的鱼。老大娘腿脚有毛病,一到风雨天就隐隐作痛,故而步伐很慢。 她在他耳边絮絮叨叨叮嘱:【娃啊,上门之后,一定记得嘴甜,张嘴喊人要响亮,看到什么活儿你就去干,不要偷懒。你要将人当亲爹还要亲,人家才会教你真本事。你阿姊帮你打听过,他早几年死了儿子,一身本事没人学,你一定要机灵!懂不?】 少年的董老医师重重点头。 老大娘口中的“阿姊”是她闺女。 嫁给了镇子里的人家。 半年前,婆家隔壁搬来一个老医师。 两家走动多了,街坊邻里才知这个老医师是宫廷医署出来的,积蓄多,本事好,就是性格古怪。他在宫廷当差的时候,家中两个孙辈偶感风寒,被儿子请来的廉价庸医用错药,医死了。没多久,丧妻又丧子…… 老医师轻易不给人看诊。 寂寞的时候也感慨膝下凄凉无人继承。 阿姊听说这事儿,推荐了董老医师。 于是,他就提着束来上门了。 老医师性格确实古怪难伺候。 董老医师毕恭毕敬伺候了数年,摆出给对方养老送终摔盆的架势,对方才松口,一边教一边带着他到处给人看诊,有免费的,有收费的,每次都让他在一旁好好看着。 他学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医师也走到尽头。最后半年都是在病榻度过的,整个人很虚弱,有什么都是躺床上口授。董老医师始终恭敬孝顺,擦背穿衣喂饭,亲力亲为。 某天,老医师突然精神奕奕。 不需要搀扶也能自己做起,抬手招呼打水进来的徒弟,难得露出点儿笑意。 【道儿,来。】 【师父怎么起来了?】 董老医师将水盆放在一旁。 老医师冲他伸出手:【把脉。】 董老医师茫然又不解,仍依言照做。 老医师:【记住这个脉象。】 董老医师便觉得不太妙,心下咯噔。 他砰得一声跪在老医师的病榻前。 老医师紧紧抓着他的肩膀,力道之重不似绝脉之人,严肃道:【你记住了吗?】 【记、记住了?【牢牢记住它? 说完这几个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