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11.第一次赶晚潮(周一求推荐票哈) (第3/4页)
箱子,里面满满的全是一支支手电。 充电手电! 他之前摸知了猴的时候带了充电手电过来,社员们啧啧称奇,但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现在手电已经非常多见了。 渔家因为经常需要晚上作业,多数人家省吃俭用会买一根手电筒使用——不过这手电筒要用干电池。 一号干电池,短的用两节、长的用五节。 而这年头干电池不便宜,内陆的价格王忆不清楚,反正外岛这边一节一号电池要五角钱,跟一斤鸡蛋钱持平。 现在外岛销售的电池只有这一个型号,因为外岛常见的电器无非是手电筒和收音机,他们都是用一号干电池。 电池品牌叫双鹿,由于电池皮子是红色的,外岛人家都叫它红双鹿。 可能是技术不行,红双鹿电池的蓄电能力差,渔民家里备上电池轻易舍不得用。 像天涯岛上只有王向红用这个电池用的多:他得给收音机用电池。 其他人家可能一个月用不出一套电池来。 这种情况下王忆带来了充电手电,社员们挺好奇的,不过考虑到这手电筒得充电才能使用,这样他们并没有感觉这是什么神奇宝贝。 所以王忆一看大家并没有很为充电手电筒感到惊奇,于是他索性准备了一批。 下午听王向红说晚上要赶晚潮,他便从时空屋里搬了出来。 一支手电十块钱。 对外岛人家来说不便宜,一个强劳力满打满算干一个月,还不到四个手电筒! 当然,外岛人家把这东西叫电棒子。 王忆订这个价格也是没办法的,他解释说:“这是首都那样的大城市里才有的先进手电筒,现在虎头牌铁皮手电筒还要五块钱呢,人家这个卖十块不算贵。” 社员们很犹豫。 十块啊…… 王忆拿出手电筒给大家看,介绍道:“别看这不是虎头牌的名牌手电筒,可它是高科技,不用塞电池,它带着个充电插头,回家以后插到电插板里就能用。” 其实他买的这个手电筒也是虎头牌,虎头牌手电真是个很厉害的品牌电器,它诞生于1921年,在22年依然经营,不过已经是羊城轻工集团所属的子品牌。 王忆现在买的这个手电筒就是虎头牌复古手电,外形上打眼一看跟七八十年代流行的这种老铁皮手电没有区别,但细看其实区别挺多。 从灯泡到外皮用料再到外皮线条都不一样,更别说里面了,里面构造肯定差别更大。 这是他在东子家里找到的好东西,之前他带来的那款充电手电筒是自己diy的: 他买了个22年常见的充电手电筒结果外形过于优雅,在82年太吸睛,于是只好自己拆掉换进了现在常见的铁皮手电里。 结果要进行这样的diy工作肯定得需要买充电手电筒和铁皮老手电,王忆都是在网上买的。 然后—— 某一天他再打开网上商城,系统就把虎头牌复古充电手电推给他了。 当时把他给气的够呛。 一气自己都diy完了才出来这东西有啥意思?他白diy啦?他也成一无是处手工耿了? 二气现在网络太危险了,用户完全没有隐私可言,你买个电池它给推销手电筒,你买个润滑油它给你推娃娃…… 总之这手电筒仅从外形来说带到82年没问题,当然它的内里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过于神奇,但队里人自己用就没什么事了。 天涯岛孤悬海上,这东西不至于流传的太广。 实际上队里人都不想买,他们嫌贵。 可是林关怀识货,他拿到手电筒去试了试,顿时爱不释手:“这就是现在杂志上说的充电产品?好东西,那我买一根。” “大刘,你不买一根吗?” 刘鹏程推了推眼镜说:“我家里有一根电棒子了,不想再买。” 林关怀瞪了他一眼:“你鼠目寸光!这是充电的电棒子,有了这个就再也不用买电池了。” 社员们慢慢也琢磨出这个道理。 十块钱是不便宜,但是队里现在换了新的发电机,前几天林关怀又给家家户户加装了一个电插板,那等于是花十块钱以后可以免费用电棒子。 想通之后他们开始下手。 不过下手的人不算多,多数人家里已经有电棒子了,他们不想再花冤枉钱。 这结局让王忆挺意外的。 他以为这么先进的手电筒肯定能在生产队引发一场电气革命,家家户户都会来买一支。 为此他做好了准备,一家一户只准买一支,不准买了往外送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守手电筒技术、避免流通去外界。 结果他总共卖出去二十五支,而且没买的人也不只是不舍得出钱,他们对这东西并不是特别新奇。 或许这跟手电筒的外形有关,仅仅看外形这手电除了新一些、亮一些,其他的跟渔家的老式铁皮手电区别不大。 另一个社员们这次过来不是要花钱的,他们想问问王忆晚上不能来蹭一顿饭。 上午的泡面太香了,让他们回味到现在。 王忆本来不准管饭了,管什么夜宵啊?社员们又不是给他干活。 结果社员们都在期待而饥渴的盯着他看,那眼神挺楚楚动人的,这样他只好去找漏勺问了问。 漏勺说:“要是请队里人吃夜宵,那就做个鸡蛋炒饭吧?最近队里送过来的鸡蛋挺多的,天热容易臭。” “臭了炒着吃,臭鸡蛋可香了。”大迷糊说。 漏勺说:“那家伙确实香,不过咱也不能为了吃臭鸡蛋而放坏好鸡蛋呀。” 黄小花说:“这算什么?我听说城里人有些爱吃臭鸡蛋,他们专门把好鸡蛋放阳光下去晒,晒成臭鸡蛋再炒着吃,这东西是闻着臭吃着香。” 后面的青婶子推她一下子,说:“你想不想吃鸡蛋炒饭了?” 黄小花赶紧闭嘴。 王忆说:“行吧,正好菜园里小葱多、黄瓜也下来了,那就做鸡蛋炒饭当夜宵。” 这家伙好了。 消息很快传出去,一传十、十传百,队里除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