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_335.盐滩晒鲞(祝周末愉快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5.盐滩晒鲞(祝周末愉快哦) (第3/4页)

烂熟了,鸡汤的滋味钻入豆腐里,每一口下去都是清新的香味。

    软豆腐、脆萝卜,还有一点韧韧的海带丝,王忆慢慢的吃着、慢慢的喝汤,一碗下去连豆腐带汤。

    肚子里暖暖的,很满足!

    秋雨只下了一天,当天夜里便停下了。

    秋天的夜空分外的清晰,秋天的星辰分外的亮。

    王忆半夜起来撒尿的时候偶然间一抬头,看见了一轮圆圆的银月低垂在海上,诸多的星辰遍洒夜空,与圆月形成了清晰的梯次感。

    夜里阴云便被吹走了,于是第二天又是个艳阳天。

    岛上开始忙活着晒鱼鲞了。

    这是王忆第一次看到外岛晒鱼鲞,今天开始妇女们要晒的是墨鱼鲞。

    大清早的还没有到上工时间,可是妇女们已经忙活起来。

    强劳力们将最近刚捕捞上来的金乌贼从冷库抬出来,妇女们立马上手拿着用海水去清洗。

    王忆一看还不到上学时间,他先跟着去学习晒墨鱼鲞。

    收拾乌贼的地点是生产队的海蜇池,妇女们说说笑笑、忙碌不休。

    她们左手拿乌贼,将乌贼肚子朝上、头朝前,手轻轻一捏让软软的腹腔鼓起,右手鲞刀轻轻往下一划,乌贼腹腔开裂。

    然后鲞刀快速向上,先向左撇45度,剖开乌贼左边头部,再向右撇45度,剖开右边头部。

    很麻利,有一种利索的美感。

    王向红看见他主动去了海蜇池,便欣慰的点点头跟了上去,亲自给王忆讲解起来:“虽然现在咱社员手里的还是乌贼不是鱼鲞,可是咱还是把这活叫做劈鲞。”

    “这个刀法叫三刀头,只有老劈才能做得来。”刘红梅一边麻利的劈鲞一边说笑。

    王向红说道:“老劈、新劈,说的就是劈鲞的女工,以前墨鱼渔汛好的时候,嗯,夏天的时候,我们生产队可以去城里做工,男人拖墨鱼,女人晒鱼鲞。”

    “那时候我们年轻的女同志不受欢迎,”凤丫笑道,“人家得拉着我们反复的问,你是老劈还是新劈——为了效率,人家海产处理厂只要老劈的!”

    “新劈只能当副手。”又有人说话。

    现在劈鲞的妇女们也带着副手,就是自家的孩子,他们属于半劳力。

    副手们的工作是取乌贼膘肠,这活简单,妇女们劈鲞然后少年们拿起劈好的乌贼、轻轻拉开乌贼腹部,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拉下乌贼膘肠即可。

    但也得考验功底,老手们取得既快又干净,新手取起来要慢得多,而且一不小心会让肠子滑手,很尴尬。

    剖乌贼、取乌贼膘肠这些活说起来都不难,但十分辛苦。

    王向红给王忆介绍说,以前墨鱼渔汛期旺季时,妇女们要夜里劈鲞、白天晒鲞,一天一夜甚至几天几夜连轴转是常事。

    “但咱们渔嫂渔姑特别能吃苦,当时一天一夜算两个工,干下来能发多少钱?两块钱,一个工是一块钱,然后咱们就抢着干。”

    妇女们参与他们的讨论。

    “其实没有那么多,咱们老劈是算两个工,新劈呢?新劈和副手一样只给半个工,这么忙活一晚上下来,只能赚到五角钱。”

    “赚五角钱还都抢着做呢,而且抢着当新劈,没有愿意当副手的。”

    王忆说:“当新劈是为了以后成为老劈,拿一个工,是吗?”

    妇女们纷纷笑着点头。

    刘红梅慨叹道:“可惜,谁也没想到,从前年开始墨鱼就不成汛了,再没有那大渔汛了。”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凤丫摇摇头,“去年比不上前年,今年比不上去年。”

    “现在多多少少还是有墨鱼汛,嗯,不过现在不是按照一天一个工来算了,实行多劳多得。”

    “嗯,我听我小姑子说了,老劈带个副手算一个工作小组,剖墨鱼、取膘肠由她们自己负责,工资由乌贼膘肠多少来定,每斤膘肠1分5厘,一天下来能剖多少算多少的钱。”

    池子里放满水桶,每个水桶里都是肥肥的金乌贼。

    而场地四周则摆放着的都是团箕、竹簟、篰篮这些东西,但凡能用来装鱼鲞的工具都被搜集过来了。

    刘红梅饶有兴趣的说:“人家加工厂不用这些东西,人家用竹笠子。”

    王向红说:“大差不差的东西,咱这里没必要用那东西。”

    刘红梅笑道:“支书瞧你说的,我不是羡慕人家有竹笠子,我就是跟王老师说说这回事。”

    “王老师你见过竹笠子吗?”她又问王忆。

    王忆摇摇头:“我知道斗笠,竹笠子跟斗笠很像吧?”

    “很像,就是竹笠子平整、个头大,比咱家里锅盖还要大呢。”刘红梅说。

    “咱们这些东西晒墨鱼鲞,咱自己能拎的动、抱的动,要是用竹笠子晒墨鱼鲞,那都得要两个人去抬的,抬竹笠子也能赚工分。”

    “这工分按笠子数计算收入,晒一笠乌贼鲞两分钱,像我们妇女从早上七八点钟把竹笠子抬出去,到晚上五六点把竹笠子抬回来,一个工能赚八角到一块二。”

    “然后抢着干!”其他人笑着补充。

    笑声中充满感慨:

    “想想以前真是、真是,唉!加工厂给咱队里招工名额,咱队里人都抢着去,就为了女同志去了狠狠心连轴转,一天能挣两块钱。”

    “嗯,一般去五六七天的,回来好的能拿着二十来块钱,那时候就喜的不行了。”

    “现在队里分红平均一下,咱每个月家里分到的都不止二十块,你说现在是多好的日子啊?”

    王忆也很感慨。

    这不是多好的日子,这是多好的老百姓啊!

    吃苦耐劳,容易满足,勤劳能干,容易管理……

    王忆就看看自己生产队这些老百姓,他就知道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经济可以发展那么迅猛!

    中国真的拥有全世界最好的人民了。

    太阳跳出海面,炽热的阳光撒下来。

    妇女们从天蒙蒙亮就开始忙活,忙到现在,已经有一些墨鱼被收拾好了。

    这些墨鱼被放在各种工具上被搬了出去,找到平坦向阳的坡地上放开,开始晒阳光。

    育红班的小豆丁们就不去上学了,他们要帮忙看晒场,防止鸟来啄食、拉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