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朱棣的贤内助 (第1/2页)
看书网.,最快更新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节! 九月初八。 就在朱棣接见完周王朱橚,前往天界寺的同时。 散朝后,回到春和殿的朱高煦,竟然发现太子妃李瑶、才人王绮红、选侍权书莹都不在,只有一众宫女在照顾雀儿与小狸。 去年三月,徐皇后翻阅五品以下京官家眷名录,为太子朱高煦精心选了一名知书达理、貌美如花的姬妾,便是权书莹。 徐皇后之所以选中权书莹,倒不是看上了权书莹的美貌与才华,而是看中了她的修养及出身。 权书莹是光禄署丞权谨的独女,而权谨则是徐州境内名声在外的大孝子。 权谨十岁丧父,因哀痛过甚,而哭死过去。 洪武末期,权谨的母亲九十岁去世,他在墓旁筑庐,守孝三年,从而被人所敬重。 朱棣继位后,从天下各地选拔人才,权谨得到徐州地方官推举入京待选,后被授予光禄寺珍羞署署丞。 光禄寺下设四署,各置署丞,通称“光禄署丞”,乃是从七品官职。 权谨上任后,从未因位卑权少而敷衍公务,反而认真谨慎,待同僚诚恳,每日皆提前点卯,晚点退班。 此外,他并没有因为妻子只给他生了一个女儿而纳妾,反而非常重视对独女权书莹的教育。 徐皇后相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女子,人品与才具绝对不会差。 所以,她才会从数百名适龄女子之中,选择权书莹作为朱高煦的姬妾。 事实证明,徐皇后很有目光,权书莹贤惠大方,待人接物颇为得体,与太子妃李瑶、才人王绮红相处得非常融洽。 “爹爹抱抱!” 三周零四个月的小狸与雀儿见朱高煦回来了,连忙撇开身边照看他们的宫女,迈开小腿,一前一后奔向了朱高煦。 朱高煦蹲下身,一左一右把两个孩子抱起,说道:“怎么不见你们的娘啊?” “娘被奶奶派人叫走了。”小狸抢着说道。 雀儿补充道:“娘说她要去跟奶奶一起学织锦。” 就在这时,康平躬身禀告道:“启禀太子殿下,今日早晨有数十台织机,送去了坤宁宫。与织布机一起送进宫的,还有一位民女。” “去传刘敬忠来见我。” 朱高煦闻言后,立即对康平吩咐道。 不多时,刘敬忠来到了春和殿。 “奴婢拜见太子殿下。” “平身。” “刘敬忠,今早有织机送进坤宁宫,这事你知道么?” 朱高煦望着刚起身的刘敬忠,沉声问道。 刘敬忠低着头,恭声道:“回太子殿下,奴婢听说,皇后娘娘还联络了众嫔妃,说是要学织锦,已经忙活了好几天。” “母后这是用心良苦啊!” 朱高煦得到确切消息之后,十分感动的说道。 刘敬忠附和道:“殿下明鉴。” 朱高煦道:“刘敬忠,劳你跑一趟,去领赏吧。” “奴婢谢太子殿下赏赐。” 刘敬忠躬身领命,然后退了下去。 “康平,前面开路,去藏宝室。” 朱高煦抱着两个孩子,对侍立一旁的康平吩咐道。 “好耶,我可以跟着爹爹去藏宝室玩喽!” 雀儿高兴的摇晃着小手说道。 小狸急着道:“爹爹,待会儿我想要一个放大镜,可以吗?” “当然可以。” 朱高煦轻轻用额头碰了一下小狸的鼻子,宠溺的说道。 随后,他去藏宝室挑选了一面高四尺的水银镜,和一块纯铜体水晶面扁球形怀表。 “康平,找盒子把怀表装好,再着人把这面镜子夹起来,等下随我去坤宁宫。” 朱高煦给小狸、雀儿分别拿了一个小型的放大镜,然后对康平吩咐道。 “奴婢得令。” 康平躬身道。 坤宁宫。 此时,正殿之中,站满了一众妃嫔,包括朱高煦的妻妾,即太子妃李瑶、才人王绮红、选侍权书莹。 在众妃嫔面前,摆着一台台最新款的织造机。 徐皇后正环视众人说着话。 “咱们吃的是国库的钱粮,用的是朝廷恩赐,没有为国家种一分地,却饱食终日,没有为自己织一寸布,却人人穿着绫罗绸缎。现在国家有难,我们应该为国分忧,替君解难。” “今日,我为大家请来了织锦的罗师傅。” 徐皇后望向从宫外接进来的那位精通织锦的中年民妇,接着向众妃嫔说道。 锦乃是名扬海外,万邦追捧的华夏丝织物当中的极品。 “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 换言之,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 家喻户晓的成语“锦上添花”与“繁花似锦”,其中的“锦”字用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漂亮景物,它来源于丝织物的一类织物名称,可见“锦”的历史悠久。 在唐宋时织锦工艺技术发展很快,花色品种很多。 到了元代,则是织锦技术的鼎盛时期,用金银线作纬线,织成富丽堂皇的织金锦。 “待我们学成之后,再去教授他人。后宫嫔妃宫女上千,如果每人一架织机,一个月会织出多少锦来呀?少说上万块啊!” 徐皇后的想法很贴合实际,即便一个月织不出上万块,三个月织出上万块,也是值得的。 织锦的cao作难度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织锦需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着用提花木机织造。 具体情况是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五、六厘米。 如果要织一幅七十八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一万四千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一万四千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 因此,这种工艺,一直到五百年后仍无法用机器替代,故而有“寸金寸锦”之说。 “以后,我们亲手织的锦,便可以随着朝廷的宝船队到海外去,为我们大明换回造船、救灾、兴国的银两。” 徐皇后用高昂的语气,向众妃嫔讲述着美好的未来。 没办法,永乐皇帝朱棣就是好福气,能有徐氏这样贤惠的女子做皇后,当贤内助。 “娘娘,我们愿意学,愿意织!” 太子妃李瑶率先表态道。 “我们愿意学,愿意织!” 才人王绮红、选侍权书莹等一众后宫妃嫔齐声道。 “好,那今天呀,我第一个拜师,也保证第一个学成,第一个出徒。” 徐皇后望着罗师傅,说道:“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们的织锦师傅。我们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你该说就说,该罚就罚。” “娘娘,民女不敢。”罗师傅连忙躬身道。 “不敢怎么行,严师才能出高徒啊!” 徐皇后先是否定了罗师傅的不敢之言,然后环视众妃嫔问道:“大家说是不是啊?” “是啊!”太子妃李瑶恰到好处的答道。 其他妃嫔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