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陈祖义重获新生 (第2/2页)
里,日日夜夜、世世代代焚香祭祀。” 王景弘跪下道:“陛下,他冒犯天威还不算,还要借神灵来压君父,成何体统?” 说到这里,他从怀里掏出了一份密信,恭敬的呈给了朱棣。 朱棣接过密信,看完之后,脸色阴沉的可怕。 “知道了,你退下罢。” 待王景弘离开后,朱棣对殿门外的李兴说道:“去传郑和来见。” 大约两刻钟之后。 朱棣听到脚步声响,知道郑和进来了。 他没有回头,而是负手而立,望着新的出海巡洋路线图,沉声道:“郑和,朕在看你的海图。这图比你刚出海时,又增大了许多。可见,大海比陆地大多了。” 昏暗的烛光照耀下,郑和发现朱棣正背对着他,在观看海图。 “陛下,微臣在海上航行的越远,就越觉得四海无涯,经历过的地方越多,就越觉得天下无边。” 郑和恭声道:“微臣只是觉得人生苦短,不能知其万一。” 朱棣转过身,望着手提玻璃罩走马灯的郑和,面无表情道:“有人说,大地属于朕,四海归郑和。朕是大明陆地上的君主,你郑和是海上的帝王。这话,你听说过么?” 郑和立即把走马灯放下,同时跪地俯首道:“陛下,微臣不敢!微臣若听到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定会将此人碎尸万段。” 朱棣把手中的密信丢到了郑和膝前的地面上。 郑和捡起密信,仔细阅览了一遍。 这封密信是以陈祖义的口吻写给郑和的私信。 陈祖义在信中说,婆罗洲是绝佳的宝地,让郑和尽快率领船队投靠他,两人联手在婆罗洲建国,从此脱离朝廷的管辖,在南洋称孤道寡,作威作福。 郑和捏着密信,震惊道:“陛下,这信是从哪里来的?” “你不知道?”朱棣反问道。 郑和答道:“臣不知道。” 朱棣又问道:“从未见过?” 郑和答道:“从来没见过。” 朱棣道:“它不是从海上飘过来的,它是你的船队带回来的。” “陛下,这一定是海贼陈祖义的jianian计。此贼四处放风,说要在南洋建立华民之国,妄图拉拢海外华民,独霸南洋。” 郑和赶紧解释道:“微臣率领的船队,正是他的天敌。为此,他才使出了卑劣手段,离间微臣与朝廷。” “陈祖义已死,这还说得清么?”朱棣问道。 郑和道:“陛下,微臣只是觉得蹊跷,为何陈祖义刚死,微臣就被加上了如此恶名,让微臣有口难辩。” 朱棣道:“还有人说,在海上只知道有郑和,不知道有大明皇帝。” “陛下,微臣巡视各邦国,皆以大明国使身份,代替陛下礼遇各邦,赏赐外族,从来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随行侍卫以及航海日志均可以为证。” 郑和恭声道:“微臣对陛下,忠心不二,天地可鉴!” 朱棣听了郑和的自辩之后,沉默了许久。 “哈哈哈哈哈,陈祖义已死,朕的话就是盖棺定论。” 郑和被朱棣的大笑给弄的有些糊涂。 这时,朱棣拉起跪着的郑和,注视着对方的双眼,低声问道:“你不想问问是谁向朕告了你的刁状么?” 郑和道:“臣无力遮拦小人之口,只求无愧我心。微臣唯一擅权之处,就是私自宽恕了陈祖义麾下的海盗,把他们赶出了南洋,请陛下治罪。” “既然他们无法为祸南洋,何不让他们去海外自谋生路呢?” 朱棣说道:“他们虽不是朕的臣子,可他们毕竟是炎黄子孙啊。” “陛下仁慈!”郑和躬身道。 就在这时,朱棣一把从郑和手中夺过密信,当着后者的面,把密信撕了个粉碎。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是朕的臂膀,更是朕的希望,朕连你都信不过,岂不是成了孤家寡人?” 郑和道:“微臣奉陛下之命巡使各邦,所见所闻,感触良多。海外诸国相比之鼎盛的大明,仍然如众星拱月,无不仰视大明,微臣深感为大明使臣的光荣。他们敬畏的不是微臣,是陛下,是我大明的富足与胸襟。” 朱棣走到旁边交椅上坐下,然后说道:“郑和,咱们君臣又聚到一起了,从你下海的那天起,咱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你在海上不容易,朕在陆地上也不容易。能迎来如此辉煌的成果,朕的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可惜这次微臣没有为陛下多带回一些银子。” 郑和恭声道。 朱棣道:“不,你给朕带回来的是国威。银子会有的,有了银子就可以建新都,就可以摆脱掣肘。” “臣这次来还给陛下带了一份礼物。” 郑和把地上的玻璃罩走马灯拿起来,躬身说道:“微臣给陛下带来了一个海。” “这小小的走马灯就是海?” 朱棣笑着问道。 郑和道:“请陛下把殿内火烛都灭掉。” 说着话,他拿火引子把走马灯内的蜡烛给点亮了。 朱棣对侍立在殿外的李兴喊道:“李兴,听见了么?” 于是,李兴带着几名内侍把殿内的火烛都灭了。 走马灯古称蟠螭灯、仙音烛和转鹭灯、马骑灯,乃是华夏族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 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 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旧式的走马灯,是用火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而郑和带来的玻璃罩走马灯用的是发条提供动力。 旧式走马灯的烛光将轮轴上剪纸的影投射在灯笼外屏上,郑和拿来的走马灯是烛光将轮轴上剪纸的影透过玻璃,投射在整个大殿之中,就像投影仪一样,把鱼形剪纸的影子扩大了很多倍。 望着殿内游动的鱼影,朱棣深受震撼。 “臣在海上航行了两年多,在海上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踏上了从未有人涉足的地方,也体会到了从未想到过的荣光。” 郑和恭声道:“臣回来后,在太子殿下的启发下,特地制作了这款游鱼灯,进献给陛下。” “朕年幼时,曾问中山武宁王海是何物,武宁王说,海是一个梦,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梦。朕现在看见你送的这片鱼影之海,仿佛置身海中啊!” 朱棣感慨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