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长安(二) (第2/2页)
罢了。 说得好听一点是防御,实际上,就是后手罢了。若是边境失手,他将会是大汉北部最后一道防线。 真正对抗的主力,还是囤在句注的苏意等人。 句注——雁门属地! 这也是为什么,苏意年纪大了,还在雁门驻守的缘故。 四个字:经验丰富。 他老刘家,就喜欢经验丰富的! 年龄不是问题,只要能力够就行! 刘彻提起毛笔,认认真真的回复苏意的提醒。 所书基本就是老将军辛苦,自己一定会注意之类的事情。 唠家常罢了。 批复完毕。 他顺手拿下第三份竹简。 “咚,咚咚。” “咚,咚咚。” 门被敲响了。 刘彻抬起头,望着门口,呼道:“何事?” 常侍郎春陀在门外轻声回应:“陛下,胶西国廷尉署八百里加急!” “胶西国?” 作为皇帝,他自然知道这个国家的诸侯王是谁! 一想到那位的性格,刘彻眉头陡然皱起。 他急匆匆的,把刚刚批复的奏折通通卷了起来,放在一旁。 望着门口,道:“让人进来!” 春陀:“诺!” “嘎吱……”一阵冗长的开门声响起。 刚刚进入未央宫的那名士卒,在春陀地引领下,进入石渠阁。 “陛下,人已带到。” “嗯,”刘彻笑着对着春陀点了点头,吩咐道:“你先下去吧。” “诺。” 笑容收敛。 他用阴沉的的表情,盯着不远处的这名廷尉士卒,沉声发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几日前,胶西国高密县私自调动士卒五百人,前往鲁山乡。” 这名甲士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来一份用竹筒装着的秘信。 继续说道:“此乃密奏。” 刘彻淡淡地说道:“拿过来吧。” “诺!” 士卒躬身前行,将竹筒放在案几上,又急忙退回去。 刘彻眯着眼睛,盯着案几上的绿色竹筒,打量一眼。 蜡封完好,无人打开。 拿起。 打开。 “砰!” 一份写满了文字的布帛露了出来。 刘彻抓着白色的布帛。 手腕一抖,将其打开。 双眸一转,停在右侧第一列,开始阅读上面的内容。 “陛下,卑职乃胶西廷尉署……元光五年十一月十七,高密县县令高倏、军司马广放私自调兵……卑职已调查清楚缘由,请陛下决断……” 刘彻双手挪动着布帛,阅读廷尉署搜查的证据。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呼吸,越发地沉重,“呼!” 脸色也越发的铁青。 胶西王贪墨军功… 胶西王为了赚钱,与商贾合作,强行征购粮食… 有一少年一己之力,压诸子百家… 有儒家弟子自稷下前往长安、雁门… 高倏与县尉联合私自调兵… 数名儒家弟子被杀… 数百游侠跨越郡国,与高密士卒厮杀… 事件中心人物——司匡… 虽然距离千里,但一切的一切,刘彻都了解清楚了。 诸侯王在长安布有眼线。 他作为大汉皇帝,在诸侯国,自然也有眼线! 他的眼线,分布在天下郡国! 胶西的风吹草动,自然瞒不过皇室的情报网。 刘彻强忍着怒火,呼出一口气。 他强颜欢笑,对着这个甲士挥了挥手,“你先下去领赏吧!” “谢陛下!” 甲士退了出去。 看着关上的大门,这位皇帝的愤怒,终于爆发了。 刘彻脸色红中带紫,像是一大块猪肝,咆哮着:“真以为距离远,朕就摸不清状况?刘端,你在找死啊!” “可恶!混账!该死的东西!”他气的把案几上的东西通通推到地上,不断地咒骂,“若不是为了顾全大局,若不是念在兄弟情谊,朕,早就杀了你了!” 春陀听到动静,推开门,进匆匆地跑了进来,“陛下!陛下!” 刘彻像是一只愤怒的公牛,吼道:“春陀,去,把卫青给朕找来!” “陛下,您现在这样……” 刘彻的声调蓦然提高了几十分贝,愤怒的吼声响彻整个房间,“去把卫青!给朕找来!” 春陀叹了口气,“诺!” 随后,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 一刻后 一个腰间佩剑、身着红色甲胄的青年跟着春陀,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 青年容貌整丽,妙于谈玄,鼻子高挺,嘴唇微薄,剑一般的眉毛斜斜飞入鬓角落下的几缕乌发中。 若是立于人群,犹如珠玉混在瓦石之间。 “陛下!”卫青对案几拱手行礼。 刘彻看到来人,一下子松了一口气。 “卫青,你来了!” “陛下有何吩咐?” “朕需要你去胶西国一趟!”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