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章:最后的准备 (第2/2页)
这让卫青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如果这个消息传到代郡、雁门、云中那三个将领耳中。 这三人非得疯狂不可。 恐怕战争会提前数日打响。 张骞生于汉中郡,是关内之人,往大了说,是这三个将领的关内乡党。 乡党一体,这是自古以来的共识。 大汉出了一个威武不能屈的典范,还是自己地盘的人,他们能不尽力搭救吗? “卫公,张公在匈奴受苦八年。如今大汉出击,吾侪理应将其接回!” “嗯!这件事吾会向骁骑将军、骑将军、轻车将军说的。放心吧!” “如此,属下就放心了。” 司匡呼出一口浊气。 在怀里摸索一阵子,又拿出来一块帛书。 双手捧着,递给卫青。 又道:“卫公,此乃对付匈奴之武器,因其需百炼钢之技术才能锻造,卑职并无成品,” “匡恐出击匈奴时,不幸战死,特留下此物,以待后人制作。” “哦,对了。” 司匡忽然想起来一件事。 顿了顿,补充道: “稷下学里留守之流民,已经开始探索精钢锻造技术。若卑职战死,请将军照顾他们。五年内,精钢必成!” 卫青面庞凝重。 接过帛书。 展开,瞥了一眼。 上面画着一把带环的刀。 旁边还有一行用来注释的小字:环首刀。 具体使用方法,司匡也在一旁标注了。 这是陆逊统兵记忆的产物。 马上环首刀,匈奴死翘翘。 卫青没有多做评价。 只是把帛书小心翼翼地叠起来,叠的方方正正,才放于怀中。 轻声, “汝打算如何进入草原?” 司匡咧嘴, “采用‘少多少’的进入模式。” “何解?” 司匡挠挠额头,道: “匈奴虽然残暴,但通晓一个道理:日常所需物资,需要大汉商贾运送。” “吾决定先派遣一小部分士卒,乔装打扮成商贾,打入匈奴内部,以贸易的形式,吸引匈奴部落的注意力。” “倘若有匈奴斥候,这群人的身份,足够把斥候引开,甚至击杀。” “待人数聚集的差不多了,第二批部队于一个半时辰后,发动冲锋,采取侧面攻击的方式,击杀没有防备之心的匈奴士卒!” “四千多人的冲锋,足够把匈奴马匹惊吓,其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肯定来不及抵御。” “此战,必胜!” 卫青低着头,询问: “如果在贸易时,匈奴也有斥候在来回巡逻呢?” 司匡嘿嘿笑道: “这点属下早就考虑到了,因此装扮商贾的时候,需要上带一点特殊的商品。” 卫青的目光越发好奇,耳朵竖着,被声音萦绕。 “将军可还记得属下请求召集铁匠?” “忘不了。” 卫青摊摊手,表示自己没有健忘症。 “匈奴人冶铁技术落后,几乎不会冶炼矿石。其所用武器,大多数都是从大汉运输过去的。属下前往草原时,希望带一批马蹄铁。” “此物可令马蹄磨损减少。匈奴只要部落不是傻子,自然知晓此物应该先装备在斥候坐骑上。” “届时,防卫薄弱,我大部队,可一鼓作气,围而歼之!” “此后,冲锋结束,匈奴投降,后军步兵赶至,将其押送上谷。” 司匡嘴角上扬,笑容灿烂, “被俘的匈奴人,用来治理黄河,再合适不过啦!” 二战后,北方那头熊对待战败国的狠劲儿,世人皆知。 战俘抓去做劳工。 能用就留着,用不了就杀。 必要时候,提拔一批,踩下去一批。 用俘虏看管俘虏。 受其熏陶,司匡也算是经验满满! 这个提议,可以解放大汉百姓,使庶民减少徭役之苦,上古圣王的做法,刘彻岂能不心动? 哪怕其不同意,大农署、少府、朝堂将领也会倒逼。 省钱的做法,没人不爱。 如今万事俱备,只缺俘虏了。 见计划较为完备,卫青意动了。 搓搓手,问道:“汝打算何时出发?” “工匠给北军铁骑全部装备了马蹄铁后,估摸着,应该在六天之后。” “马蹄铁可有实物?” “有,属下所带两千余骑兵,皆已配备。” “带我去看!吾需要亲自确认作用!” “诺!” 在司匡的带领下,二人离开了书房,去流民部驻扎之地体验马上三件套。 …… 一个时辰后 五道文书,从流民部驻扎地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送了出去。 一道向长安的汇报。 一道铁匠召集命令。 三道内容相同,发往另外三路军的作战建议。 在此之后,上谷工匠坊,也开始加班加点赶制马蹄铁,以备战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