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拔刀之后,必见血 (第1/1页)
阎应元愣了一下! 他没有想到,就在他率军渡江才过一个多月,大明竟然就多了一位兵部尚书? 而且,还是这位? 关于南明的历史,朝廷从来没有避讳过,尤其是对于他这种领兵大将来说,更是专门编撰了精简版,集中培训。 阎应元自然知道李定国是谁! 可是,这位此时不应该还是在四川吗? “他……怎么会……?”他惊讶地问到。 他还不知道高杰西征到底干了些什么。 此时的大明,虽然已经有了无线电,但是基本是都是短波的步话机。而且都是徐胜从大夏带来的进口货,每一台都有特殊作用的。 用完即收回,下次用时再发放。 没办法,这玩意儿威力太恐怖! 徐胜就靠着这玩意儿,带着几百人就灭掉了大西国——当然,对外的说法是,高杰率领西征军,一举荡平了大西国! 大明如今连‘电’这个概念都还是模模糊糊的,更别说什么‘无线电’了。离他自个儿造出长波电台,即便是有人来手把手地教,也得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 是以,西征的战果此时还没有传到阎应元的耳中。 “哈哈!”王承恩大笑了起来,说到:“高杰率军西征,灭掉了张献忠!如今湖广、四川俱已光复,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皆归顺大明了!” 这一个消息,如一颗炸雷在阎应元的耳边炸响。 “啊?当真?”他本能地觉得不敢相信。 “我怎会骗你?”王承恩说到。 是了,王承恩是陛下最贴身的钦使,不可能对他说谎的! “这可真是……太好了!”阎应元说到。 中枢有了李定国的筹谋,料想不会再如之前一样,一天之中给他传了三封指令,一封要他先去攻太原,一封要他回师修凤阳陵寝,一封要他去青州与郭升会师! 以大明如今的雷霆威势,中枢位置上便是放一头猪,大明也能赢。 更别说,是放上了一条李定国这等一流名将。 “可不是吗?”王承恩跟着附和到。 王承恩说话之时,眼神片刻没离阎应元脸上。见其神色欢愉,并无不服,这才放下心来。 说起来,李定国固然是此时的一流名将。 可是在王承恩看来,无论是见识还是武功,阎应元也未必便比他差了。 不过陛下自有考量,王承恩却也不会说什么。 论起察言观色,王承恩作为崇祯朝廷的大太监,这份功夫自然是浑然天成的。 事实上,但凡能在明末的后宫里混出点地位的太监,察言观色就是基本功了。没有这个本事就吃不了这碗饭,要么去看皇陵,要么倒一辈子的马桶。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本领在,年初的时候,才有那么多自以为看懂了大势的太监,顺势而降吧? 甚至还有那眼光特别好的,早在李自成兵过黄河的时候,就做了预判,抛弃所有,远迎大顺军于黄河边的。 常言道‘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读书’二字,其实并非特意指文人士子,而是指那所有心思活泛的聪明人。 在任何世道,但凡这一类‘聪明’人多了,骨头自然便会软下来。 即便是在大夏,亦是同理。 “以王公公所见,这位李定国如何?”阎应元单刀直入地问到。 这突如其来的一下,反倒将王承恩这‘聪明’人给问住了。 不过他转眼便回过了神来。 这话若是高杰来问,王承恩只当没有听见,或者就是照着历史书背来给他听。 可阎应元来问,王承恩倒得好好回答了。 “阎将军,我就这么一说,你且听一听,不可全信!”王承恩说到。 “嗯!”阎应元答到。 王承恩组织了一下措辞,说到:“大西灭亡之后,这位爷也是无路可去,这才降了我大明。可要说他对我大明又有多死心塌地,却也未必!” “你是说他敢对我大明不忠?”阎应元低声问到。 “却也未必!”王承恩说到:“只是,传闻中英姿勃发器宇轩昂一少年,我见了他好几次,总感觉脊背发凉,如蛇蝎一般冰冷……” 却听王承恩接着说到:“忠诚自然是忠诚的,但是,不绝对……” 阎应元皱起了眉头。 “自他来后,东西南北的战事顿时一清,陛下赞不绝口!只是啊,以咱家看来,在他眼中,就没将这大明军士当做一条条生命,全是棋子,全是耗材……想必,你也能感受得到?” 阎应元看了看手中那一行字。 短短八个字:‘你和清军,必死一个’。一副无论死了谁,他都无所谓,无论谁输谁赢,反正都是他赢的味道。 “无妨!”阎应元想了一下,说到:“等我打完这一仗,我去见见他!” 说罢,阎应元又和王承恩说了几句话,便自下去安排去了。 …… 第二日,阎应元于城中检校兵马。 全军有机枪八挺,步枪三千。 炮三门。 马兵五千,步兵三万。 另有杂乱辅兵八万。 这实力堪称雄壮了。三百年后,有西洋八国联军从大沽口登陆,将那位西太后吓得远避西京。联军总人数也不过数万人,手里拿的还是燧发枪。 不过唯一可虑的,便是子弹不是太充足。 打仗这种事情,子弹就跟泼水一样泼出去了。 过江的时候阎应元全军上下带着子弹十万发,几乎将金陵城中所有的子弹都带走了。 如今打到真定,即将到了燕京城下。 子弹还剩下两万发。 这已经是阎应元节约了又节约的了。中间又补充过几次,不过也杯水车薪。 说到底,没有自己的子弹工业,再精妙的计划,也执行不下去。 譬如一开始那样,单刀直入破燕京,固然是干脆利落,可是,没有子弹,便也只是空谈。 不过好在,像阎应元这种人,有子弹的时候打有子弹的仗,没子弹的时候打没子弹的仗。 北伐之势已成,刀已出鞘,岂有不见血而还的道理? 当他登上高台,举臂一呼的时候,应声如雷鸣。 声震入云霄,天上黑云化作滂沱大雨落了下来。 连站在台下的王承恩,眼泪顿时都崩了下来。 所谓名将,一举手,一投足,自有万千人甘愿随他赴死。 旁人做不来的! 古有,楚霸王背水一战破秦军,霍去病万里奔袭灭匈奴,周郎赤壁一把大火烧曹营,岳武穆朱仙镇大破金兀术。 今阎应元誓师,与清虏决战燕京。 时空各异。 意气相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