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98 忽略的线索(二合一) (第3/3页)
花花的,五十两一锭的银子,马玲惊呼道:“这就是官银。” 她估算了一下箱子的高度:“师父,上面被人取了两层。” “这口箱子的大小,装满了应该是整两万两。” 马玲对这些很熟悉,她曾经也找过失窃的官银。 “两万两?”叶文初觉得有点少,按照慧通的脾性,不可能为了两万两的银子,在这里出家当“守墓人”。 她让人又打开了另外一口箱子。 这口箱子里的不是银子,而是金银玉器,女子细软还有一个前朝的花瓢。 价值估算不好说,但也不像价值连城。 “再挖别处。”叶文初让武僧继续挖,她看向朗空,问道,“你有没有见过,你师父在这里挖东西?” 朗空摇了摇头。 “我从来没有见过,上次师父房里埋碎银子的地方,还是你们找出来的。” 慧灵几个人也说没见过,这山里他们很熟悉,尤其这条小路他们经常走,但从来没见过慧通来过。 大家沿着土包又挖了很大一块地后,什么都没有了。 “两万两。”叶文初觉得,这些金银应该和张植的金算盘是一样的道理,是当时的百姓捐赠的救灾物,可这点东西,也太少了。 不是她觉得慧通应该分多少,而是单纯觉得,慧通不可能为了这一点钱在这里做和尚。 “师父,我记得前面还有一个小土包,要不要挖挖看?”一个小和尚道。 大家又去那边挖,但可惜没有,但也没有停下来,而是沿着山腰的位置,往两侧分散。 叶文初站在台阶上,凶手如果是因为分财不均,他为什么没有想办法弄到这笔钱? 还是他想弄,但慧通没让他如意? 叶文初让大家继续挖,她沿着台阶继续往下走。 这个案子像一棵树,生出了非常多的枝节…… 叶文初去了案发的禅房的隔壁院子。 几个洒扫的小沙弥跟着她,听差遣。 “小师傅,你去隔壁说话,我试试这里能否听见。”叶文初道。 小沙弥跑去隔壁。 但叶文初听不到。她又走出来,站在院子外面,道:“小师傅,你站在炕的位置,轻轻喊救命。” “听到了吗?”小沙弥大声道。 叶文初摇头。 “叶医判,有什么问题吗?”小沙弥问叶文初,叶文初则问他,“你可记得,当时住在隔壁的男子说了什么?” 小沙弥说当时太乱了,他不记得了。 “他长得什么样子呢?” 小沙弥还是摇头:“这里每天都来很多客人,小僧记不住人。” 叶文初让他将最近一年,所有的住客的名单找出来。 “哦哦,好!”小沙弥去取,叶文初道,“算了,我和你一起去。” 她跟着小沙弥出门,圆智在半山喊她:“还挖不挖?” “挖。”她就是不信,慧通只有这点银子,慧灵大师道,“这都挖了这么长的地方,肯定没有了。” 他们觉得两万两已经很多了。 “叶施主是家中太有钱了,觉得两万两少了,可在我们寻常百姓眼中,两万两已经很多很多了。”慧灵道,更何况还有那些金银。 叶文初不否认慧灵说得有道理。 但她不觉得慧通也是这样的想的。 她去房里找住宿名册。 如果凶手是为了报仇,一定是伺机而动,等待一个杀慧通的机会。 那么,凶手就一定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住宿。 她翻看名册,和三个小沙弥,将半年来的住客名单整理了一遍,一共有四十七位客人重复入住了三次,十位客人重复入住了两次,另有一位客人最特别,他在这里住三次,第一次是六天,第二次是四天,第三次也就出事这次,是住了两天。 而这位客人,正是慧通死的那天,住在隔壁的客人。 客人名叫梅林,开封人。 叶文初回忆那人的口音,当时确实是外地口音,但她不太清楚,此时开封人是什么样的口音,所以无法确定。 她问小沙弥:“这个叫梅林的人住这么久,你们没有印象?” “有!”另外一个小沙弥进来,“这个梅大叔,是开封人,我也是开封人。” “他和我聊过天,所以我一直记得。他说他是做茶叶买卖的,把江南和福建的茶叶,往京城卖。” “哦,对了。”小沙弥道,“他也找慧通师父讲经,好像就是第一次来找的,后来就没有过了。” 前后居然住了十二天,那个卖茶叶和镖局接触的林静明,也和镖局接触了几次,走了几单。 这个凶手,稳重且有耐心。 “师父。”门外马玲喊着,“你快来看。” 叶文初出去,马玲换了一个位置,喊道:“又挖到了!” 又挖到了两只箱子,后来又挖了一圈,只找到了合共三箱子官印,共计五万八千两,金银未计。 叶文初指派一个武僧,请他去府衙找人来抬官印。 “师父,您找到凶手的线索了吗?”马玲问道。 “有!”叶文初扬眉道,“今晚我们去蹲一蹲,蹲着了这案子咱们就能收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