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靖江王_第四百六十三章 徐淮(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三章 徐淮(二) (第1/2页)

    多尼率三万余残兵败将往沭阳撤退,暗下决心,即使皇上砍了予的脑袋,予也要替大清保住这支兵马。

    “加快行军速度,到刘家庄扎营”,军令一下,行军速度骤然变快。

    刘家庄是淮安府沭阳县的一个大庄子,很大,与其说是村庄,不如说是集镇。清军来到此地,人困马乏,扎好营寨,埋锅造饭,开始歇息。

    听说多尼北撤,朱亨嘉下令追击,打开舆图,用手指在沭阳北部的郯城,重重一点,朕令孙贵率水师北上,攻占此处,断敌归路,不知孙贵行进到哪了?

    海州,夏商时期属于九州之一的徐州,自古便是东海名郡,有“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

    “敌袭!快点火!”

    鹰游山岛,清军守岛的队正发现了明军战船,下令点燃烽火台上的柴堆。不料却成了兔子,明军副将王胜张弓搭箭,射兔子一样射死了他,然后率军将烽火台上的三十名清军杀光。

    为防海州守军察觉,孙贵令王胜率两百精锐乘小船,提前潜入了鹰游山岛,成功封锁了消息。

    “大帅,末将不辱使命”,王胜向孙贵禀报。

    “汝干得不错,再把那两个岛给本帅端了”,孙贵手一指,鹰游山岛西北部的鸭岛和竹岛,也被明军悄悄声息地占领。

    明军从竹岛出发,直扑对面的赣榆县城,先锋黄应抵达城门口时,城里的三百守备兵毫无察觉,稀里糊涂就被杀散。

    孙贵又领军攻下了临洪镇和高桥镇,来到了海州城下。为了防止明军渡黄河,清军的精锐都摆在黄河沿岸,城里只有六百守备兵,一战便攻克了海州。

    “哈哈哈,没想到鞑子这般不堪一击”,孙贵大笑。

    “看来鞑子的精锐都在六合之战中消耗殆尽了,满清气数已尽啊”,就连一向小心谨慎的林察,也自信满满了起来。由不得......也读过些汉人的书,答道:“孙膑先向庞涓示弱,庞涓骄傲自大,是以中计”。

    “敏郡王说的是,自古骄兵必败。明军连战连胜,必然骄狂。他们便如同那庞涓,吾等做孙膑便好”。

    清兵部侍郎马之先、总兵程福亮率两万三千绿营兵伏于马陵山中;梅勒章京祖泽沛率一万八旗汉军骑兵隐于谷口附近;岳乐、勒度率三千满蒙八旗为中军,在山顶督战。

    为了显示自己的名将风度,岳乐喝了一声,“敌至再叫醒本帅”,竟呼呼睡去。

    明军先锋黄应、杨正的五千兵马来到了马陵山下。

    “告诉将士们,尽快通过山谷”,黄应下了令。

    “黄总镇,逢林莫入,此处皆是山林,是否先派斥侯仔细搜索一番?”副将杨正禀道。

    “哈哈哈!清虏的主力已在六合之战中被陛下歼灭了大半,剩下的也都布置在黄河沿线,后方都是些守备兵,纵有埋伏,又有何惧?再说了,我水师神兵天降,断敌后路,鞑子又不是神仙,怎能知道并提前在此处设伏?不要耽误时间了,令将士们加快行军速度”,黄应下令道。

    杨正一想是这个理,便不再阻拦。

    明军第二阵,总兵蔡禄的五千兵马到了,闻黄应、杨正已经进山,大急,“快,叫弟兄们走快点,跑晚了,战功都让别人立完了!”

    接着,孙贵、林察的一万中军;王胜、戴捷的六千后军,整整两万六千明军进了山。除了留下四千人看守战船外,孙贵部皆已进入了清军的包围圈。

    此时的岳乐,早已被部下叫醒。其实他压根没睡,之所以装睡,是故作轻松,稳定军心而已。

    “全军出击!”

    岳乐恶狠狠地吐出了这几个字。

    “呜~呜~呜~”

    进攻的号角吹响了,清军从四面八方杀至。

    “轰!轰!轰!”

    ......#“嗖!嗖!嗖!”

    “呯!呯!呯!”

    炮弹、箭矢、铳子横飞,马陵山成了杀人场。

    炮声一响,孙贵便知道中计了,气得瞪圆了眼睛。大意了!没想到终日打雁,今日竟叫雁啄了眼。

    “大帅,得赶紧列阵御敌”,林察急道。

    “列阵”,孙贵吼道,想了想又下令,“令黄应、杨正、蔡禄,迅速向我中军告拢;令王胜、戴捷迅速抢占谷口;令炮营架炮,轰击山上的清军,掩护中军列阵;全军掉头,往谷口突围”。

    孙贵此次攻打郯城,携带有大量的新型虎蹲炮,比传统的虎蹲炮射速更快、射程更远、威力更强。这个时代,西方在重型火炮上具有一定技术优势,但在小口径火炮上,与大明处在同一个水平线。历史上直到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炮兵才被欧洲国家列为独立编制;十八世纪,随着法国哈奇开斯三磅炮面世,西方才在小口径火炮上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