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第一场雪 (第2/2页)
沈书瑶推开院门时,林近正隔着窗户看着季秋荻在雪地里练剑。 季秋荻见到沈书瑶来并没有停下,仍自顾自的练着剑。 她不是第一次来给林近送文章了,也早已习惯了来此地。 她抖了抖身上的雪花推开屋门,“你的文章以后找别人修改吧!爷爷年纪大了冬日里要早些休息。” 林近微笑着点点头,请她进屋。 沈书瑶摇摇头道:“我要回去了的,许惜呢?” 林近笑道:“她去前面讲课了!” “学生都住在书院里很好,下这么大的雪也不影响学业。” 林近道:“你也可以让学生住到书院里。” “不一样,那边的学生是良民可不是谁家的奴婢。”沈书瑶说完转身就走了,雪还在下,她可不想一直如此站在雪地里。 林近出门将她送出院子,正要回去,却见王安石和苏颂一行人走了过来。 王珪说道:“致远...如此美景,不如一起游览一番” 林近摇摇头,“雪景虽美,可我有美娇娘陪,自然不会与你们一群光棍汉去看什么雪景。” 刘永年嘴唇直抖,不知道是被冻的还是被自己这个无良老师气的。 “我等只是在书院里转转,致远真不要一起” “如此美景,不吟吟诗、作作对,岂不误了天公作美!” 林近无奈,“好吧!我便陪你们去,不过你们得帮我带着东西出门。” 王安石问道:“致远要我们带什么” 林近招招手将他们请进院子。 六个免费劳力就这样被林近使唤了。 竹石书院有一处池塘,一条小河自东面流入,西面流出,池塘边假山林立,立有几栋阁楼和亭台。 阁楼是书院的藏书馆,是属于沈永长的,被林近觊觎许久了,奈何始终无从下手。 池塘边的一处亭子是归了林近这边的,几人便在这处亭子里架起了火锅。 王安石、王珪、苏颂、沈括、韩公廉、刘永年、再加上林近,足足七人将这个亭子挤的满满的。 地上铺着厚厚的毯子,几人席地而坐围在一张方桌前佩佩而谈。 林近笑道:“等会儿有酒、有rou、有菜、亦有景,比你们干巴巴的吟诗作对岂不是好上许多” 王珪道:“致远的想法总是异于常人,如此便不会觉得冷,今日我们便不醉不归。” 几人开怀畅谈,喜不胜收,可苦了车夫张明,大雪天的本想着可以偷个懒了,奈何东家要吃火锅,不得不架着马车专门到如意楼运些酒菜回去。 虽是下着雪路很难行,但是如意楼的生意仍然客满为患,只因这火锅确实美味,天越冷客人便越多。 这种天气许多人本就是无事可做,约三两个好友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无疑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张明拉了三十斤切好的羊rou,白菜、萝卜、豆腐、血块、豆芽,这些无疑是冬天里能吃到的所有菜了。 林近几人围着火炉谈起了各种话题,说的最多的却是汴京日报,汴京日报还没有做到每日一期,如今还是三日一期,但这份报纸在汴京城里已经人人皆知。 苏颂问道:“那份报纸的科学板块里的文章,必然是出自致远之手了。” 韩公廉也道:“我也觉得其中道理颇深,每次也会买来看一看。” 王安石道:“我更关心政务板块。” 王珪笑呵呵的点了点头。 沈括则双手捧着哈了哈气道:“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每期都要他过目才能刊印。” 王安石道:“致远的汴京日报太过于保守了,一味的歌功颂德,除了上次抨击过贾昌朝与庞籍持家不严,再无有所作为。” 林近在汴京日报上写过一篇,贾家与庞家设计陷害他的文章,朝廷为了民心,不得不取消贾章与庞恭孙蒽萌的官职,又给贾昌朝和庞籍以降职处理。” 林近摇摇头道:“这种事情经常做官家也会心生芥蒂的,汴京日报我还是以宣传科技为主。” 刘永年问道:“老师觉得石墨笔的制作可不可以写一篇文章发到报纸上。” 林近道:“可以写制作过程,石墨笔的配方却不能透露出去。” “那老师准备何时教我作画” 林近无奈,不过他此时又想起了答应曹皇后作画你事,“你还需制作几种墨和纸,墨要红、黄、绿、黑,纸的要求更高了,要表面平整光泽且不浸墨。” 王安石与王珪对此不感兴趣,苏颂和韩公廉、沈括却静静的听着。 刘永年无语,这个老师只让自己制作东西,还要求那么高,单单一个石墨笔就耗费了自己两个月的时间,纸和墨岂不是又要耽误半年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