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中央钱行 (第1/2页)
,大宋第一匠户 “多谢官家!” “不用谢朕,朕还是那句话,朕如今没钱,出海的钱还得你拿。” 林近道:“这件事花多少钱臣会承担,只是官家得给臣一个募兵的权利!” “朕会写一道旨意,允许你组建一只五千人远航的船队,兵器甲胄可以与兵器作坊里购买。” “官家,还有船!大型船厂都是官营的!官家不给钱,船总要提供吧!” 赵祯道:“你可以出钱买,朕成本价给你!” “官家岂可这般,出海是为了解决大宋黎民的温饱问题。” 赵祯想了想道:“朕从凤翔府斜谷造船务给你调拨十艘六百料的海船!” 林近闻言才算心定了下来,斜谷造船务是大宋第二大的造船厂,其它船场所造的船多为载重五百料以下的槽船,而斜谷造船务均为载重六百料的海船。 斜谷造船务是北方内陆的唯一一个造船厂,斜谷紧靠秦岭,木材资源丰富,同时这里水陆交通便利,依托于斜谷水通渭河上下,远及黄河流域,直至大海。 大宋就是这么奇葩,一个内陆的船厂却负责制造最大的海船,这些林近都做过详细的调查。 “朕允许你建的是商队,但那不是兵,他们出海做的事跟我大宋无关。” 赵祯很清楚商船出海,烧杀劫掠的事都没少做,他自然不愿担这个恶名。 林近点了点头回道:“臣明白!” 赵祯又疑惑的道:“这个农作物,竟真值得耗费如此大的力气吗?” “官家,那里不止有高产的农作物亦有许多其他的做物,可一并带回来,不出三五年,大宋便是另一番景象。” “致远所言有理!” 林近眼眸中闪过一丝笑意,“官家需知只要百姓吃饱了就不会参加什么造反,兵卒就不会参与什么兵变,因为那不值得。” 赵祯本就善笑,闻言笑意更浓,“你也不要打岔,你的香水作坊朕必须要一半份子。” 林近无语,他本意是岔开话题让赵祯不再纠缠此事。 “官家又不缺钱何苦跟为臣抢这个小生意。” 赵祯睁着眼瞪着林近道:“朕缺钱!缺的很!” 你缺钱也不关我的事啊!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但是这话他不能说。 大宋的财政问题看来必须下猛药才行了。 林近低头想了许久才道:“大宋真的缺钱吗?岁入那么多钱都去了哪里?官家莫非不知” “致远,朝廷冗官冗政很严重这你是知道的!” 林近当然知道,官多俸禄高确实是一部分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却是来自禁军的空饷,这才是大头。 “官家觉得八十万禁军实际可用兵力有多少?” 赵祯微微发胖的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他当然明白林近的意思,问实际兵力其实就是说的空饷的问题。 林近又道:“臣觉得实际能有五十万便已经是意外之喜了,空饷这个大窟窿,臣再能挣钱也是帮官家填不满的。” 赵祯叹道:“朕除了硬着头皮发饷银还能如何做” “官家越是畏惧处置此事,他们便会更加有恃无恐。” “你有办法?” “那要 看官家的意思!” 赵祯闭目思忖了一下道:“你先说来听听。” 林近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自然是该杀的杀,该清查的清查,这种事只能快刀斩乱麻一劳永逸。” 赵祯呵呵一笑,“你倒是说的轻松,人人都在喝兵血朕岂不是都要杀光。” “那就先改一改这发兵饷的方法,谁不服从再查再杀!” 赵祯问道:“如何发” 林近摇了摇头又道:“官家可知大宋每年岁入这么多,一国财政为何还会如此不堪重负,举步维艰” “为何?” “因为发钱的人亦是收钱的人,官家觉得他们会给你留多少在国库里” 赵祯疑惑道:“你的意思是” 林近回道:“设立一个中央钱行,独立于朝廷之外,仅向官家和政事堂负责,三司与户部所要发放的一切银钱,都要经过此钱行,兵饷、俸禄、赈灾款项皆要如此。” 赵祯若有所思,而后摇摇头道:“三司、户部、政事堂的宰辅们都不会答应此事。” “所以这要看官家的态度了,官家要知道,一旦兵饷是直接由钱行发放到兵卒手中,那喝兵血的弊端便可迎刃而解了。” “若是他们不答应呢?” “官家杀人可从不手软。” 赵祯气道:“那也要看杀的是什么人!” 林近叹道:“如今连小小的西夏都打不过,再过百年禁军会如何官家有没有想过” 赵祯又沉思了片刻才道:“你的方法确实很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