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建党 (第2/2页)
了。” “实在没办法,可以让他发卖一些中央钱行的份子或者向中央钱行贷款。” 曹丹姝道:“他不肯,他要从内库里借。” “那就借给他,你让他以中央钱行的份子做抵押。” 曹丹姝闻言气结,“你......你怎么那么多鬼主意?” 林近问道:“官家情况如何了?” 曹丹姝忧心道:“面色好了许多了,我觉得他迟早会醒过来。” 林近回道:“醒过来你就还政给他,现在你也知道皇帝不好当了吧!” “那新军?” “新军也还给他呗!” 曹丹姝撒娇道:“本宫有些不甘心!万一他秋后算账怎么办?” 林近呵呵笑道:“那就制造点麻烦出来。” “如何制造?” 林近凑近她耳边道:“党争!” 曹丹姝闻言面色一变,“党争于国不利。” “党争自古有之,只要不失控就可以了。” “如何才能不失控?” 林近笑道:“将党争公开化。” 曹丹姝认真的道:“要如何做?” 显然她有些动心了。 “将朝廷的官员一般分为两个党派,革新派与守旧派,让他们将各自的理念摆放在明处。” “他们岂不是要天天吵架” 林近回道:“他们从未停止过争吵。” 现在朝廷里掌权的还是守旧一派,革新一派大多都在外任职,林近这个建议自然不是为了给赵祯制造麻烦,而是为两党制起个头。 林近又道:“可以由朝廷出面建两个党派,比如立民党与富民党,让朝中官员自己选择加入。” 曹丹姝问道:“他们如果不加入呢?” 林近摇头道:“他们会加入的。” 朔党、蜀党、洛党的名人们都已经出现了,林近不得不尽快将党争摆到明处,与其让他们暗搓搓的将宋朝争的灭亡,不如放到明处让他们争个你死我活。 “怎样才能建立这两个党?” “下一道旨意,让他们自己选就是了。” 曹丹姝 摇头,“章得象和晏殊不会答应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 曹丹姝又问道:“那武将呢?” 林近解释道:“军人不可以入党,党派只允许文官加入。” “立民党与富民党,你帮我写好,我下旨意试探一下?” 林近急忙点头,“试试无妨。” 他离开御书房去写了份建党的文书。 为了杜绝党争,维护大宋的统治,维护皇帝的权威。 为了大宋百姓丰衣足食过更好的日子,朝廷准备两个党派。 其一为富民党,指定韩琦为建党人,其二为利民党,指定贾昌朝为建党人。 至于建党的理念则是让他们自己去想。 第二日政事堂就炸了锅。 贾昌朝一脸懵逼的看着曹丹姝发下来的懿旨。 “章相、富相,此事你们怎么看?” 章得象呵呵笑道:“圣人既然如此要求你去做就是了。” “这......这我不懂建这党派有何用!” 章得象又道:“我们也不懂,也许是让你和韩琦吵架用的吧!” 贾昌朝又看向晏殊,“晏相,你的意思呢” 他很希望晏殊和章得象能将这份懿旨封驳回去。 晏殊道:“你问我不如问韩琦。” 韩琦道:“既然两位宰辅不反对那就建吧!” 林近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政事堂的几个人只当这是曹丹姝瞎想出来的东西,根本没当回事。 林近却不这样认为,韩琦、富弼、欧阳修、范仲淹、张方平等人是一路人,他们与贾昌朝、庞籍、文彦博等人是对立的,这就会产生纷争,从而越演越烈。 最后把晏殊和章得象也拉下水,然后王安石、苏颂、王珪这种新人也会选择一党加入。 对皇帝也是有好处的,他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两方人马的意图,从而一直稳坐钓鱼台,哪一方弱势了,稍微拉一拉偏架,继续高枕无忧。 林近建议曹丹姝给这两个党派各提供了一处办公场所供他们使用。 韩琦和贾昌朝两人在皇城外的街上面对面站着,韩琦身后的牌匾是富民党,贾昌朝的背后是利民党。 地方有了接下来就是拉人了,韩琦找到欧阳修和富弼,贾昌朝拉着夏竦、文彦博等人加入了党派。 结党这种事是会上瘾的,尤其是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的人,但是他们也有顾虑。 朝廷不允许的时候他们偷偷结党,朝廷允许了他们有些人又担心会不会秋后算账。 尽管曹丹姝三五次解释不会秋后算账,仍有很多人不敢加入什么党。 林近却不着急,党派建立起来了,让他们慢慢发展就是了。 与此同时包拯以百分之五中央钱行份子为抵押,从内库借来了五百万贯银钱用来应付北方的战事。 林近看着曹丹姝递过来的契约笑道:“连个还款日期都没有,你被包黑子骗了。” 曹丹姝一瞪眼道:“他敢,当时他说税收收上来就还的。” 林近又道:“告诉你一件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亩产五千斤的农作物,已经又种下去了,明年的种子可以种植几千亩地,年产上亿斤。” 曹丹姝惊讶道:“前年有传言说西北出了亩产五千斤的农作物,难道是真的?都以为是谣言呢!” 林近点头道:“是真的,是我一直让人瞒着,范公不肯进京也是为此。” 曹丹姝激动的道:“你给我点种子,我试试是不是真的亩产五千斤。” “我让人从汴梁城送过来了一些,明日给你送到宫里来。” “好!” 林近劝道:“你总将我留下会让宰辅们有意见的。” “我想找人挖密道。” 林近笑道:“......洛阳皇城可不是汴梁皇城,你还能挖到宫外去?” “那就迁都回汴梁城。” 林近无语的道:“净瞎折腾!” 曹丹姝道:“包拯可没少跟我哭诉,这几年朝廷收入锐减,他这个三司使不好当。” 林近道:“那能怪谁?当初我就说过,汴梁城的交通是得天独厚的,章得象非要蛊惑官家迁都,如今三司都穷的揭不开锅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