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八章木屋,木雕 (第2/2页)
边缘,用千里传音的功夫说了一阵,才转身再次坐下。 他正愁找不到快速进阶的方法,只能每晚雷打不动的折腾乐韵和石映雪,他自己还没什么,可两位美人却不是很行。 似乎王予一点都不怕两位老人会对他出手,放心大胆的进入了深度修炼之中。 ** 一个集市。 人流汹涌,小摊贩们多都聚集在同一个地方。 李有才也有一个摊位,到底是读书人出身,去偷,去抢这种事还是干不来,尽管他的剑法已经很高明了。 摊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木雕,每一个木雕都栩栩如生,宛如有着各自的生命,各自的故事。 每一个人经过摊位的时候,都会蹲下身体,拿在手中看看,却没有一个人掏银子去买。 不是他雕刻的不好,也不是他要价太贵。 原因是什么他已经坐了快一个时辰了,还是没有找出来。 在他的旁边也有一个老人在卖东西,不过他卖的东西都是剑,那种木头雕刻的玩具木剑。 生意还不错。 老人的脸上树皮一般,似乎只要切开一层薄皮,就能见到树木的年轮长在了人的身上。 “小子,你这种卖东西的方法可不行。”老人道。 李有才做洗耳恭听状,转头看向了老人,就是这个老人告诉了他马馨儿的身份,而他也知道这个老人也一定给马馨儿说了什么,不然一个在他身上投资了这么多银子的女人,能够轻易的放过他? 或许这个老人还认识周世杰,如若不然周世杰会闲着没事挖他的墙角? 也只有赵寒松和林晚秋还蒙在鼓里。 李有才之所以离开那个小院,也是感觉到了老人的神秘,都是对他不错的长辈,他可不愿意有任何一人受到伤害。 而其中的误会,自己背了就是,反正他还有一个据说很厉害的师傅。 “我在丰县吃到过一次栖凤楼的酒菜,哪里的才并不一定有某些地方的好吃,却偏偏价格高昂,吃的人还挺多,你知道为什么吗?”老人即便是在笑,也从脸上看不出丝毫痕迹。 “为什么?”李有才很配合的问道。 老人一副孺子不可教也眼神道:“我问过很多人,只有一个人说了句实话,而且这一句实话,还是你师父说的。” 李有才眉头一挑,丰县他不知道,现在听到是他师傅说的,就意识到他的师父一定出自丰县。 至于丰县是个什么县城,一点印象都没有,找遍地图,也不吭找到这么一个地方,要么是很偏远,要么就是地方很小很穷。 “他说,咱们的东西很贵,却也比别人的好不了多少,那咱们就卖什么?价格,只要价格高了,弄得花里胡哨的好看了,有的是人来买账,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才是有钱人的心里。”老人唏嘘的道。 “就这也能卖出银子?有钱人又不是蠢货。”李有才不解的道。 “人家就是卖出去了,还是大卖,很多人等上几天,都不一定能有座位呢,一个人蠢还说的过去,但这么多人,难道他们都蠢吗?”老人自嘲的道。 只因他自己似乎也是蠢货中的其中一人,当时可是等了两天,花了三千多两银子的,只有上过了栖凤楼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穷。 李有才若有所思,伸手挑除了其中一个最难看的,把其他好看的十几个木雕全部毁了。 很快不大的摊位只剩了一个木雕,而木雕的价格,却从十文钱上升到了一百两银子。 价值的差距已经大到了他能想象的极限了,却还是让买东西的人给震撼了一次。 一个少年人身后跟着一群朋友,从摊位前走过,眼睛扫过了木雕突地一顿,眼中一亮转过身来蹲下细细的查看。 “木雕多少两银子?”少年人开口就是银子,仿佛人家长这么大就没有见过铜板的模样。 李有才眯着眼睛,脑袋靠在背后的木柱子上,伸出了一根指头。 少年人一怔,面有难色道:“一千两?太多了,我只能给你八百两银子。” 李有才伸出的指头僵在了半空中,尴尬的不知如何是好。 而少年还以为是在说,就是这个价,爱要不要,概不还价的意思。 脸上挣扎了几下,一咬牙道:“好一千两就一千两。” 说着掏出了全身的家当,一张张的银票数了出来放在了摊位上。 “曹兄,我现在有事,咱们改天在出来游玩可好。”说完就把木雕揣在了怀里,不等他的朋友答应,就急匆匆的走了。 李有才无语的看着摊位上的一叠银票,立刻抓在手中,揣进衣袖,生怕买了木雕的人前来讨要,拉着老人转身就走。 城外。 一片树荫下,两人对酌。 烧鸡已经迟了五只,酒也喝了三坛子。 酒足饭饱之后,李有才靠在树上,抬头数着树叶道:“我想说的是收他一百两银子就成。” 老人打了个饱嗝道:“我知道。” 李有才道:“他却给了我八百两,当时我的手都僵住了。” 老人的道:“我也知道。” 李有才道:“他却以为我不讲价,给了一千两。” 老人无语的瞧了少年一眼,少年的脸上斑驳的阳光,细碎的晃动不止。 李有才叹了口气道:“是这个人疯了,还是我出现幻觉了?” 老人不由得道:“他好像还挺高兴,以为捡了个大便宜。” 李有才道:“是啊,不就是一块普通木头吗。” 老人幽幽的道:“可他出自你手,我记得你是用剑雕刻的吧,或许人家在上面能领悟出来一点东西也说不定。” 李有才不确定的道:“是这样吗?” 老人道:“不会有错。” 在他们走后不久,县城内就传出了柴家小子,在集市上捡了个漏,观摩之后,剑道修为大涨。 一时间这块木雕就被捧的快要上天了,而一些从木雕摊子上路过的人却都在后悔不跌。 更有一些拿在手里把玩过,觉得不值几文钱的人,肠子都悔青了。 于是流传出来了一句话:“曾经有一个宝物就在手中,我却把它丢在了人群觉得不值得,等到这个宝物明光大方的时候,我知道后悔莫及。” 最后这个县城莫名的成了一个以木雕闻名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