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18.只不过是衍生物而已(第4章) (第2/3页)
以琢磨的,可能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或者不同的表情说出来,甚至于同样的表情和语气,但是在上下文环境当中不一样的时候,表达出来的想法都不同。 比如说你问自己的女朋友,你现在开心吗? 女朋友可以回答,“没事啊,我很开心。” 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非常多的不同的解释效果。 想要做到这一点,真的是太难了。 …… “我们说回人工智能哈。”主持人张泉笑着说到,“我之前经历过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关于一次发布会上面,有一个公司做的一个机器识别人脸功能的一个软件。 然后在现场当中展现了许多张小朋友的照片,就是各种都有,可能有差异化的,也有非常相似的。 但是在这里面有一张照片是徐静蕾小时候的照片。 就需要让机器在现场挑选出来,到底哪一张是徐静蕾的照片,当时令我很惊讶,因为机器可能在照片刚出来不到0.1秒钟,就已经挑选好了,然后成功的找到了那张徐静蕾小时候的照片。 当时我很纳闷,因为你们也知道,那张照片距离徐静蕾可能有很多年了,从小时候长到定型可能有20多年了嘛,然后我自己看的时候完全分辨不出来哪个是徐静蕾小时候的照片。 而且最后被证明的那一张,其实跟本人看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但机器就有办法非常准确地对她进行识别,我就很纳闷,为什么机器能做得到。 是因为人类的脸上有什么特征吗?什么眼间距啊,或者其他的东西可以给智能识别做出判断的东西吗? 我不是很明白,刘光然先生可不可以给我们讲解一下?” 曹阳在旁边默默翻了翻白眼,主持人您之前看到的那场演示就是我们公司干的。 之前博米公司研发出来了两个可以有应用价值的技术,一个叫做AI换脸,另外一个就是人脸识别。 这两个技术可以归结为一个技术的正反两面,因为AI换脸也是用来验证人脸识别是否好用,是否精准的。 虽然到目前为止AI换脸确实已经战胜了人脸识别,但是博米公司也在不断改进人脸识别的算法,好识破AI换脸之后的伪装信息。 AI换脸现在还属于公司的保密项目,因为要应用到未来的《复活张国荣》的电影当中,而且未来博米公司的许多电影特效都要靠这个东西来完成,甚至不止是电影,还有游戏内的角色形象,动作,对话等等,都能用换脸来做到。 但是人脸识别是可以对外公布的,因为现在的博米智能手机3代,就已经搭载了人脸识别系统。 将来人脸识别系统还会被用到许多的保密和身份鉴定领域当中—— 比如说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在飞机场当中,对人员进行安检的时候,就可以用人脸识别来鉴定其中有没有逃犯,也可以通过国家的天眼,以及摄像头系统传输到公安部门的数据库当中用来追捕逃犯也好,或者是帮助找寻失踪儿童也好…… 其实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谷舘 刘光然解释说,“其实人脸识别啊,也就是其中的人工智能识别部分跟我们今天的围棋AI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说人工智能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基础,或者说理论基础都是源自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的学习方式,其实跟我们人类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东西其实是很难用人类的语言描述清楚的。 计算机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也有自己的特有的一套语言基础。 我们看到,比如说我们想要成长为一个围棋高手,那么也有可能其中也是一个比较玄妙的顿悟过程哈,因为有些天才,在接触围棋,包括后来的成长当中就像是在武侠小说当中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突然就变得很厉害了。 这也是有可能的。 包括我们自己在学习数学,语言……这些,看似有迹可循的东西,但其中也都有一个顿悟的过程。 比如你为什么突然就懂加减法了呢? 为什么突然这些语言,别人说的话你就能明白了呢,原本不会说话的婴幼儿,突然就会开口说话了呢? 其实是很奇妙的,当然我之前也有朋友给我解释过说,人类的神经网络,跟计算机,跟这个世界上很多的物理规则,其实都不太一样。 人类的神经网络会变得更加的量子态,也就是说要到微观层面上进行解释,这也是为什么人类表达的内容,还有思维模式充满了不确定性,以及各种语言会出现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的原因。 机器没有人脑这么复杂,机器的逻辑也比较简单,但是它的思考和成长的方式跟我们人类确实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 比如说刚才主持人提到的人脸识别。 其实我们就是通过不断地给机器喂这个人的照片,比如说喂几十万张徐静蕾的照片,然后给它输入指令,告诉它这是同一个人,那么人工智能就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将她的信息提取整合,然后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并且通过这个逻辑去寻找【这个人】的其他照片。 而这其中它是怎么处理的,怎么做到的,其实人类并不能理解。” “嗯……那这里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张泉问到,“那你们之后是怎么调试的呢,比如说我们下水管道破了,那么我们可以去精准的寻找破裂的位置,然后修复它。 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程序猿都不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得来的,那该怎么处理呢?” 刘光然听完以后,陷入了几秒钟的沉思,然后尴尬地笑了起来。 “其实没法处理,因为人脑没有办法跟随机器学习重复中间的每一个过程,要知道这个计算量这个数据量是非常非常庞大的,你可能电脑在一秒钟内的计算量模拟量分析量,给到正常的人类,你要花几十亿年的时间你才有可能将其全部跟踪完。 这其实也是一个很矛盾的东西。 我们只能根据结果,和我们给出的算法本身,来进行推测和模拟,然后再通过改变一些参数,通过计算机反馈的结果再来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人工智能系统对于我们来说,就相当于是一个盲盒。 我们给它一个数据,调整部分参数,中间的过程是怎么处理的人类是没法研究明白的,然后它输出结果,我们来猜测,并且进行调整。” 在刘光然说完这段话的时候,整个演播室里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