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9章 秦霄 (第4/5页)
再增加,一次召唤上百万,甚至更多的人口,那得乱成什么样子? 突然之间,秦霄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升起了一股忧虑。 该不会有朝一日,神秘基地的人口额度膨胀到一次召唤,就需要花费一整天都召唤不完的地步吧? 在去市政处的路上,秦霄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连带着脸上都写满了焦虑。 “主公……” 商鞅见到秦霄前来,正要说些什么,看到秦霄一脸焦虑的样子,立刻将到了嘴边的话憋了回去,关心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主公何以如此惆怅?” “哦,没什么。” 秦霄回过神来,摇了摇头,没有接这个话题。 因为这种有些杞人忧天的事,把自己愁成这样,这话总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的。 秦霄敷衍地带过这个话题,开口道:“这两天新婚燕尔,有些耽搁了正事,最近没出什么岔子吧?” “一切按部就班,主公不必担忧。” 商鞅回答之后,犹豫了一下,还是提醒道:“主公新婚,固然是秦都之福,但切不可沉溺其中。” “我明白。” 秦霄知道商鞅也是为了领地的发展考虑,虽然话不怎么顺耳,但却也还算听得进去。 当然,听得进去,不代表就爱听。 恐怕没几个人,会喜欢有人整天对自己说教的。 秦霄生怕商鞅还要再劝诫,连忙抢先道:“前两天的公文我看了,说是到煤山的通道已经打通?” “正是如此。” 说起正事,商鞅连忙汇报道:“打通煤山商道的目的有三。其一,加紧与煤山的联系。煤山虽小,但背靠嘉行山,矿产丰富,极为富饶。加强与煤山的通商,对领地内的经济有百利而无一害。其二,此前幽冥世界的战争中,煤山城主许以我方一座特大型煤矿,这座煤矿,需要开采、运输,就必须要有一条通畅、安全的商道。至于这其三嘛……” 商鞅沉吟片刻,继续说道:“这就是未雨绸缪了。对嘉行山北部,我们目前几乎一无所知。主公曾经说过‘锦衣卫’的组建计划,一旦布置起来,往嘉行山以北侦查的时候,就可以以这条商道为枢纽,向北方扩散。当然,这是未来的事情了。” “锦衣卫的事暂且不提,目前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你在内政上是一把好手,岳飞统兵也没问题,但搞情报工作,又不一样。这方面的事,等到有合适的人来统筹全局再说吧。” “锦衣卫”的计划,秦霄想了很久了。 当然不是完全效仿明朝的锦衣卫,仅仅只是取它的名字。 至于组建起来之后如何运转,还是得看能找到什么样的人才来负责这方面的“业务”。 锦衣卫,以及对外的情报打探方面的事情暂且不提。 对于商鞅所说的另外两件事,秦霄也必须要承认,都是非常重要的。 秦霄和西门清澜的私交勉强也算得上“不错”。 领地目前和煤山的关系,如果按照游戏里的划分,大概处于“友善”和“结盟”之间。 在战时更偏向于后者,而在和平时期,则偏向前者。 煤山城背靠嘉行山,有大量矿产资源,虽然城池的规模不大,但却很是富庶。 说白了,就是“矿老板”,突出一个“有钱”。 和他们保持紧密关系,开放通商,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能够给领地带来大量的利益。 除此之外,位于嘉行山的那座煤矿,也是需要投入力量去开发的。 相关的计划早已经做好。 商鞅计划在嘉行山脚下,距离煤山城大约数十公里的地方,建造一座能容纳二十万人生活的“聚集地”。 当然,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先建立一个据点,然后逐步扩张。 事实上,初步的据点已经建造完成了,先期的五千“移民”和两万余名矿工,已经迁移了过去。 如今,商鞅打算做的,就是兴造一条连接这座“矿镇”的驰道,缩短两地的距离。 根据送到秦霄手头的方案,这条驰道的规格不是很高,并非是石板路,而是用夯土修筑,主要的成本在人力方面。 从秦都到矿镇,算上一些需要绕路的地方,大约有两百公里出头。 一条能供四辆马车并排行走的驰道,少说也要花费三四十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夯土路。 如果换成石板路,费用要贵上十倍不止。 三四十万两银子,倒不是什么太大的开支。 以领地目前的财政储备,轻易便能够负担得起。 主要是人力调动方面,需求量比较大,计划要征调十几万壮丁劳力,多段同时开工,预计一个月左右修建完毕。 征调十几万劳力,花费一个多月修建一条路,值不值? 当然是值得的。 因此,秦霄在批复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犹豫。 甚至于,秦霄还想要更加大胆一些。 “你说……”犹豫了一下,秦霄还是开口道:“如果修筑连接各处城镇的驰道,我们现在负担得起吗?” 顿了顿,秦霄又强调道:“当然,仅限于秦都,以及26座城镇之间。” 秦都下属的各处村庄、镇子可不少。 如果全部连通,那需要的人力物力,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甚至光是给这些劳力发薪酬,都有可能让领地出现财政危机。 但,如果只连接“重要城镇”,也就是拥有城主雕像的26做城镇,那负担就要小得多了。 以这些城镇为中心,也能覆盖绝大多数的小镇、村落。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领地内各地之间的距离,就会被明显缩短。 当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缩短,而是两地之间来往的速度更快了。 秦朝之所以能够开辟郡县制,达到政令统一,也正是因为秦始皇不计成本地在全国修筑驰道、驿站。 如果没有这样的交通条件,想要做到大统一,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一个地方出现叛乱,都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以后才知道,等到大军开拨过去,又是几年过去,这谁受得了? 而有了驰道网络,那又不一样了。 大军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这就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大大增强。 秦霄的领地,目前的规模还小,不需要考虑什么“天高皇帝远”的问题。 但,如果能修建起驰道网络,从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主公,鞅也这样设想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