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高武三国,刘三刀的神将晋升任务 (第2/4页)
这方世界的背景、人际关系等等问题。 商鞅毕竟来自更早的时代,不可能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 等到了解到一个大概之后,商鞅才开口,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公,鞅有上中下三策!” 秦霄:“???” 你这跑三国演义世界来,直接谋士附身了是吧? 怎么也开始玩这一套了? 不整个什么上中下三策、十八条奇谋,话都不会好好说了是吧? 秦霄哭笑不得,连声道:“商鞅,有什么提议就说,别整这些花里胡哨的。” “主公明鉴,鞅确实有三策可供主公抉择。” 商鞅微微一笑,道:“这上策,便是不理会中原这纷纷扰扰,出兵北上,夺取塞外牧场。他们打他们的,我们发展我们的。夺了塞外牧场,有了大量优质的战马,可训练一支精锐铁骑。一旦铁骑入关,纵横天下,当可所向披靡。” 秦霄思考了片刻。 这个计划,可行性是有的。 秦霄带进副本的物资不少。 虽然关外苦寒之地,各种物资都很匮乏,但光靠秦霄带进来的这些物资,就足够养活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了。 花费几个月时间,训练一支十余万人甚至更多的精锐铁骑,入关横扫,确实是有很大的可能,能够一举打下大片的地盘来。 不过,这样做,风险也不小。 毕竟,谁知道关外是个什么情况? 那些游牧民族的实力,在三国背景中看起来好像不强,被各路诸侯轮流按在地上揍。 但,如果人家压根不来和你打,见了就跑怎么办? 秦霄手下,可没多少骑兵,两条腿怎么能跑得过四条腿? 如果连打的机会都没有,上哪去抢马去? 万一白白浪费了几个月的时间,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 秦霄摇了摇头,问道:“中策如何?” “这中策嘛……夺取洛阳。” 商鞅侃侃而谈道:“董卓焚毁洛阳,昔日皇城已成一片废墟,对其它诸侯来说,如同鸡肋,但对主公而言,却是再理想不过的落脚之处。以洛阳为根基,图谋发展,虽处四战之地,却也有吞吐八荒之势。” 洛阳…… 秦霄有神秘基地,也有大量的随军物资。 再加上军功兑换也能兑换到大量的资源。 短时间内,是不需要依赖本方世界的资源的。 这其实是和出关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是洛阳的地势更加特殊,四通八达,容易受到攻击,但想要打出去也更容易。 另外,在中原练兵,练兵的主力构成当然是步卒为主,没什么骑兵。 除此之外,占领洛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搜寻传国玉玺的下落。 秦霄对这段历史没什么印象,但想来,孙坚获得传国玉玺的地方,应该就在洛阳城内。 若是速度够快的话,甚至可能在孙坚之前,就率先抢到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在手,最差也能完成一个难度最低的主线任务,即便后续再出什么问题,至少不用担心因为任务失败,而遭到强制处决的处罚。 选这条路,至少不会是最糟糕的。 但,却有些过于保守了。 秦霄想了一会,不置可否,继续问道:“那下策,又该如何?” “这下策,就有些冒险了。” 商鞅沉默了几秒钟,才开口道:“趁董卓主力未归,取道关外,奇袭长安,效仿曹cao,挟天子以令诸侯!” 顿了顿,商鞅又道:“此策,风险之处有三。其一,此方世界战力上限如何,方且未知。据闻董卓麾下虽无佐国之大才,但也不乏精兵强将。若是长安久攻不下,难免出现意外。” “其二,据闻李儒、贾诩两人其心甚毒,若见大事不妙,直接毒杀少帝,虽然恶名尽落于董卓,但也难保不会有人迁怒于主公,与主公名声有碍。” “这其三嘛……”商鞅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直言不讳道:“这挟持天子,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未来如何处理,却也是一个难题。若是主公想图谋霸业,一统此方世界,还需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秦霄闻言,点了点头,却是说道“但是,这条路,风险最大,一旦成功,收益也是最大的。” 正如商鞅所说,绕道关外,奇袭长安,风险非常的大。 这个时代的“关外”,和后世可不一样。 在长安再往北,按照后世的疆域来划分,还没走出陕西地界,陕北的黄土高原,现在都是匈奴人的地盘。 单纯从行军角度来说,绕道“关外”奇袭长安,是完全可行的。 这年头的匈奴,被中原按在地上揍了不知道多少次,早就被打服。 陕北的地形,秦霄也算大体熟悉,毕竟这算是秦霄的“老家”。 虽然熟悉的是近两千年后的地形,但整体的地貌并不会有太大的变迁。 配合斥候探索,找出一条通往长安的路,还是可以做到的。 真正的风险,还是在战场上。 半神化世界,武力值被拔高到什么程度,还不好确定。 但,这个风险始终存在。 无论要完成哪一条主线任务,迟早是要和本世界势力开战的。 无非是早打还是晚打的问题。 算起来,除了韩馥、孔融这种“弱鸡”诸侯之外,此时的长安,竟然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软柿子了。 虽然已经迁都,但董卓大军在外,并未抵达长安,吕布也跟在董卓身边。 就连徐荣、胡轸、华雄这些叫得上名号的大将也都在与各路诸侯纠缠不休。 留在长安的,除了李儒、贾诩这两个文臣谋士之外,就只剩下了一些歪瓜裂枣。 这个时候,攻打长安的难度,可以说是最小的。 如果能顺利击破长安,不但可以一举控制住皇室和众多大臣,也能切断董卓的退路。 这时,再以汉献帝的名义与各路诸侯两路夹击,击败董卓的可能性很大。 哪怕打不过,秦霄也完全可以退守长安,借助潼关天险阻拦董卓大军,让其它诸侯去和董卓纠缠,自己安稳看戏。 甚至于,只要能够攻破长安,汉献帝是死是活,其实都没那么重要了。 归根结底,秦霄真正需要的,是长安这块根基之地,而不是汉室正统的名义。 反复讨论之后,几人群策群力,将这个计划逐渐完善。 最后,秦霄拍板道:“就这么定了,绕道关外,突袭长安!急行军的话,多久能到?” “冀州到长安,大约有一千五至两千里路,具体要看中间有多少地方需要绕行。” 岳飞沉吟片刻,道:“我军辎重较多,虽然大军精锐,但连续日行百里,会使得大军疲惫,不堪作战。为了保证战力,行军速度必须要放缓。可命一将领率少量精锐疾行开路,大军从容跟上。前锋部队最快半月即可抵达长安以北,大军也可在一月之内跟进。” “一个多月……”秦霄想了想,这个时间并不算长,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即便长安的攻城战打上一个月,加上行军时间,也不过两个月左右。 这些时间,即便是浪费,秦霄也浪费得起。 “既然这样,那就传令,明日一早出发。前锋方面……我亲自带两万背嵬军开路。” 顿了顿,秦霄继续道:“岳飞,你辛苦一下,连夜安排一些人手留下打探消息。冀州常山国,有一小将,名为赵云赵子龙,让人好好打探此人的下落。” “赵云?君上所说的,莫非是昭烈帝刘备手下那牙门将军?” 岳飞惊讶道:“岳飞也读史,未曾听闻此人有什么赫赫战功,仅有忠诚可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