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董卓的小金库 (第3/4页)
秦霄稍加思索,便同意了李儒的提议,派岳飞率领八万大军配合李儒的行动。 至于长安城内,虽然只是初步平定,但有三万大军,再加上秦霄亲自坐镇,短时间内,倒也不至于出什么乱子。 花费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秦霄不眠不休,终于完成了对郭汜手下两万大军的洗脑,将之转化成自己最忠诚的嫡系部队。 包括李儒手下数十名文臣类的低阶英雄,也同样在神秘基地的帮助下,将其忠诚度提升到满值。谷 接下来,秦霄又将之前积攒下来的人口额度一次用完,召唤了足足六万名预备兵源。 这是将近一个月的积累,高达六百万人口额度,才换来了六万名带有特性的顶尖兵源。 直到此时,岳飞终于带着数以万计的俘虏,返回长安。 看着长长的俘虏队伍,秦霄露出幸福中带着痛苦的表情。 近五万大军,经过神秘基地的洗脑控制,自己麾下的力量又能大大增强一番。 但…… 这意味着,秦霄又得不眠不休,花费几天的时间,将这批大军收进神秘基地,完成洗脑之后,再放出来。 后者倒是好说,找块空地召唤一波就是了。 但一个个将这些士兵收进神秘基地,那效率却是快不起来。 必须要在秦霄身旁数十米之内,才能被收进神秘基地。 哪怕速度再快,不眠不休,五万人,也得花费个两三天的时间。 时间倒是罢了,关键是,这活简直太过枯燥,就是在人群中移动,然后将人收进神秘基地,以几秒钟为一个循环不断重复,时间稍微长一点,简直可以称得上一种残酷的刑罚。 秦霄的表情渐渐扭曲,但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乖乖“干活”去了。 五天后,秦霄带着疲惫的神色,从军营中出来。 比预计的要多花了一些时间,主要是过程太过枯燥,如果中间不休息,秦霄根本受不了这种折磨。 叫来人问了一下,秦霄得知,岳飞已经带着大军,将郿坞内储存的钱财、粮草都运了出来。 经过清点,仅仅只是金银,就有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一百万两,这还不算各种名贵的器物、玉石、古董等等。 若是全部算上,折算成银子,价值少说也在七八百万两左右。 仅仅这郿坞中的财富,就可以看出董卓在长安、洛阳两地搜刮了多少钱财。 说是刮地三尺也不为过。 粮草方面,足以供应二十万大军消耗三十年以上。 即便是供应整个长安,在将修建郿坞的民夫迁入长安之后,全城人口过百万,也足以消耗十年。 供应平民的消耗,毕竟是要比供应军队小很多的。 军队需要吃饱了才能有力气打仗,甚至还得要吃得好。 而平民,若是物资实在紧张,只要饿不死就行,哪怕每天只喝一碗稀粥,也是勉强能吊命的,消耗自然就少了许多。 有了这些粮草、钱财,秦霄的底气也强硬了起来。 将近十六万大军,借助长安的地利,即便董卓手中有百万大军,也能坚守相当长的时间。 何况,董卓必然要将大量的兵力留在潼关,防备在攻打长安的时候被其它诸侯夹击,用来进攻长安的兵力绝不可能太多。 岳飞一面按照秦霄的吩咐,在长安城内练兵,一面派遣大量斥候出去打探消息,确认董卓大军的行踪。 虽然说定下了以防守为主的策略,但若是敌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强,自然是要想办法主动出击,寻求掌握主动权。 …… 休息了一天之后,秦霄先是了解了一下最新的局势。 确认董卓并不会在一两天之内就打过来之后,秦霄打算,先解决掉内部的一些“隐患”。 找来商鞅,问道:“刘协那边,处理的怎么样了?” 干柿鬼鲛救出刘协之后,秦霄压根没有见他,直接交给了商鞅去处理。 虽然说李儒的忠诚度比商鞅更高,但后者毕竟是“老人”,更受到秦霄的信任。 而且,秦霄还有一点考虑。 李儒控制少帝、献帝,恐怕给刘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如果换一拨人来,或许能更好地利用这个熊孩子。 没错,在秦霄眼里,汉献帝刘协,不过就是一个没长大的熊孩子。 毕竟才十岁,就算从小耳濡目染,又能学会多厉害的手段? 三国世界虽是演义,但也是基于历史而来,比火影这种纯粹基于虚构故事的“衍生世界”,在一些细节问题的“合理性”要更强,不会有那种几岁大的小屁孩就能独当一面的事情出现。 “陈留王受到了不小的惊吓,这几天都没恢复,一直神情恍惚。” 商鞅沉吟片刻,隐隐猜到了秦霄的打算,不由问道:“主公可是想要与王、钟摊牌?” “确实有这种打算。” 秦霄点头,这种事没什么好隐瞒的,何况商鞅绝对算得上自己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想了想,秦霄问道:“你这几天一直在和他们打交道,你觉得,钟繇、王允这两人,能不能大用?” 其他人暂且不说,这两个领头的,要如何对待,可以说非常的关键。 那些低阶的文臣、武将,用处是有的,或许一些A级、B级英雄,也能一定程度上独当一面。 但一个势力真正想要强大起来,最需要的不是大量的低阶英雄,而是顶尖英雄的质量。 任何一个S级或者S级以上的英雄,都足以镇守一方。 从能力上来说,也值得托付大事。 但,忠诚和信任,又是一个必须要解决,却难以解决的问题。 秦霄对王允、钟繇两人的能力很是眼馋,却又有些不放心,想要听听商鞅的想法。 商鞅这几天一直在作为秦霄的代表,和长安城中的各方势力打交道。 短短几天时间,不至于说知根知底,但至少也能有所了解。 商鞅沉吟片刻,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提醒道:“鞅这些日子,确实和各方权贵往来频繁,也算有所了解。但,这了解毕竟不可能全面,主公还需有自己的判断。” “我明白,你说吧。” 秦霄点点头,作为臣子,商鞅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但,秦霄在做决定的时候,却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先说王允。” 商鞅想了想,开口道:“王允此人,给鞅的感觉是个心机深沉之辈,行事作风颇有世族高阀的做派。此人表面上忠于汉室,实则是忠于世族。汉室衰败,不符合世族之利益,因此他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实则是为世族牟利。主公若要重用他,需考虑未来如何对待世族的问题。” 这个观点很有趣。 在秦霄曾经生活的蓝星上,关于“王允是忠臣还是jianian臣”这个问题上,也曾引起过不少三国爱好者的争论。 如果仅仅只看到“铲除董卓”之前,王允虽然偶尔有立场摇摆,但大体上来讲,还是个汉室忠臣。 但在铲除董卓,王允大权在握之后,却并没有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将权利交还给皇帝,反而进一步削弱了皇权。 唯一的变化,不过是控制皇帝的人,由董卓变为了王允罢了。 若是以“论迹不论心”的角度来看,王允显然是一个隐藏极深的jianian臣,不比董卓好到哪里去。 这前后变化,其实是非常矛盾的。 但,若是以商鞅的观点来看,其实王允一直都没有变。 铲除董卓,符合世家阶层的利益。 而独揽大权,确保皇帝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而没有实际的权利,同样也符合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