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_第13章 三道圣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三道圣旨 (第1/4页)

    拿下函谷关后,秦霄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展开新一轮的扩张,仅仅只是调拨了十万大军驻扎在函谷关,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姿态来就算完事。

    关外的诸侯内部矛盾愈发的尖锐,试探性地进攻了几次,见找不到什么机会,便没有人再提攻打函谷关的事,反而将注意力放在了扩张自身势力上面。

    因为秦霄的突然出现,导致很多的“历史”发生了变化。

    比如袁绍、袁术提前了足足一年占据洛阳。

    但又有些“历史”,依然按照原本的轨迹进行。

    先是韩馥为了防备袁绍,减少了对联军的粮草供应。

    原本就一盘散沙的诸侯联军顿时四分五裂,一大半人借着“粮草不足”为由撤军,回到各自的地盘上。

    刘岱与桥瑁这一对“冤家”又一次打了起来,桥瑁再一次被杀,东郡落入刘岱的控制之中。

    孙坚和袁术、曹cao和徐谦等历史上的“对头”,似乎也依旧延续着某种惯性,开始针锋相对。

    但真正的大变出现在八月底,一个比历史上早很多的时间。

    袁绍以“相隔关塞,不知献帝是否平安”为由,提出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此举,直接导致讨伐董卓的诸侯联军分裂。

    以曹cao为代表的反对派,几乎当场和以袁绍为首的“拥立派”打了起来。

    虽然因为刘虞主动拒绝拥立而没能打起来,但联军也无法再维持下去。

    袁绍在设计夺取冀州,自封冀州牧之后,第一个带兵返回自己的领地,二话不说便挥军北上,试图在公孙瓒反应过来之前夺下幽州。

    有了带头的,众多诸侯也纷纷离开,回到自己的地盘上。

    弱rou强食、割据乱战的三国时代,也提前了足足一年,便拉开了序幕。

    ……

    关中,秦霄并没有去管外界的事,只是吩咐贾诩仔细收集情报之后便不再过多的关注。

    下一阶段的重点,一是关中内部的发展,二就是往凉州和关外方向的扩张。

    另外,由于高顺已经效忠于自己,秦霄也打算将组建【陷阵营】的计划提上日程。

    陷阵营是七阶兵种,步、骑两用,可以做重装步兵,也可以做重装骑兵。

    当然,作为七阶超凡兵种,陷阵营对兵源、装备、补给方面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单单只是装备,就要求达到紫色品质的重甲和长刃类兵器。

    重甲和长刃类兵器本身对材料的耗费就大,还要求紫色品质,意味着光是装备成本,就会非常恐怖。

    一名【陷阵营】士兵的装备成本,差不多相当于六阶重装步兵的二十倍以上。

    7000陷阵营,单单只是装备方面的耗费,就相当于十几万大军。

    另外,由于是“超凡”军队,必然是要修炼超凡力量的。

    【陷阵营】修炼的功法倒是比较的“普通”,是一门名叫《陷阵决》的军中功法,属于武技内功类。

    而且只要求修炼到“入门”水平,就算是达到了最低的要求。

    但,仅仅只是如此,就需要备选的士兵至少拥有修炼内功的资质,还要耗费大量的药材来维持练功的消耗等等。

    总体上算起来,七千【陷阵营】,花费恐怕不亚于二十万大军,这还不算战马。

    能满足七阶重装步兵需求的战马,秦霄手中根本凑不出来,想都不用想。

    至少要到攻占了凉州,获取这片广袤的马场之后,才有资格考虑将【陷阵营】骑兵化的问题。

    秦霄手下,现在已经有了四十五万大军,对财政的耗费本身就很高。

    若是再养上七千陷阵营,对财政的负担就太大了。

    靠着库存的资源,勉强能练得起,但日后的维护开销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光靠关中地区的收入,秦霄勉强养得起目前手头上的四十五万大军。

    再多,就只能动用库存的钱粮物资储备了。

    综合考虑了目前的财政负担之后,秦霄选择先练三千【陷阵营】,作为攻坚的箭头部队来使用。

    【陷阵营】的训练周期长达三个月,这还是在高顺的【练兵大师】特性加持之下的数字。

    【练兵大师】:由高顺完整主持新兵转职训练时,新兵转职周期缩短25%,转职完成后额外获得基础体质 3属性修正。该效果仅对冷兵器时代陆战兵种有效。

    如果没有这个特性,【陷阵营】的成军时间就要达到四个月以上。

    不过,无论是三个月还是四个月,区别都不算大。

    反正肯定赶不上对凉州佣兵的计划。

    在彻底稳定了函谷关,平定关中内部之后,秦霄召集各个心腹手下,讨论出兵西凉的问题。

    “主公……”

    李儒这段时间和商鞅一起主持政务,对内政方面的事情非常敏感。

    听到秦霄打算出兵西凉,首先考虑的不是打下西凉有什么好处,而是想到了一个难题:“此时已经是九月,再过不到一个月,便是小麦播种的时间。此时兴兵,是否会对农事有所影响?”

    关中种植冬小麦,播种时间就在十月份。

    李儒担心,这个时候大举兴兵,会对农事造成影响。

    一旦影响了耕种,来年的收成可就不好保证了。

    李儒的担心不无道理,这个年代的战争,如果是小规模的战斗倒也还罢了,任何大规模的战争,除了调遣大军之外,也都免不了征发大量的民夫壮丁。

    出动二十万大军远征,至少就要同等甚至两倍数量的壮丁来运送粮草辎重。

    一旦大量劳动力被征用,对农事肯定是有很大影响的。

    “这方面不用担心,关于征发民夫壮丁的事我另有安排,不会影响农耕。”

    秦霄对这方面当然有所准备,他不打算征用领地内的平民百姓,而是直接用神秘基地召唤一批壮丁来做运输粮草辎重的苦力活。

    就算征调四十万民夫,也就是两天的人口额度罢了。

    有神秘基地在,对于基础劳动力,只要有一定的缓冲时间,肯定是不会太缺的。

    真正缺的,是拥有多种特性加成的“高质量人口”。

    至于普通的基础劳动力,不说想要多少有多少,但也不会相差太多了。

    秦霄没有细说,含糊其辞了几句,带过这个话题,看向岳飞:“战事方面,由你负责,没问题吧?”

    虽然麾下能够统兵的大将不少,但秦霄最信任的,始终还是岳飞。

    跟随秦霄的时间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岳飞这个人,你永远不用怀疑他的忠诚。

    而且在个人能力方面,岳飞也绝对属于最顶尖的水准。

    等级,只能代表属性、技能方面的强度,但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等等无数的细节,并不单单只是等级就能体现出来的。

    当然,如果是两个同样顶尖的统帅,那么等级的重要性还是很高的。

    但现在,张辽还没有成长到巅峰,比起岳飞来,虽然在技能方面有一些优势,但经验的差距,还是让他实际能发挥出的水准要比岳飞略差一些。

    若是未来成长起来,或许靠着等级上的优势,会比岳飞更出色也未必。

    但现在,一来是能力上不如岳飞,二来,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直接提拔张辽作为主帅也会难以服众,因此,秦霄的首选依然还是岳飞。

    “末将遵令!”

    岳飞并未做什么承诺,只是非常郑重地接受了秦霄的任命,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

    他这样的态度,反而更加让秦霄放心。

    若是岳飞提出一大堆问题,表示他对这一战并不看好。

    而若是什么都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