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_第26章 南方统一,最后的敌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 南方统一,最后的敌人 (第4/4页)

一个大问题。

    北方寒冷的气候,对于冬季作战十分的不利,因此能在夏天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拖到冬天去。

    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秦霄决定提前出兵,也算是有道理的。

    当然,仅仅只是“气候”这一个因素,并不足以抵消掉仓促出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在秦霄摆出了一副坚决执行的态度之后,众人也只能依照秦霄的意图,尽可能将仓促出兵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后勤方面,物资都是现成的,至少支撑数年的战事没有任何问题,只需要征调民夫苦力和车马牲畜即可。”

    王允首先表态,却又立即提出一个难点:“但具体的执行,需要根据出兵计划来做相应的调整。比如一路大军进军,和分几线进攻,对后勤的负担都是不一样的。这方面,麻烦诸位将军先拿出一个初步的计划来。”

    后勤运输路线,对于后勤压力的负担也是不同的。

    很简单的道理。

    从长安出发,只保证一条补给线的畅通,和从各地出发,同时保障七八条补给线的畅通,难度肯定不一样。

    岳飞和马超对视一眼,后者道:“若是百万大军出动,至少分兵四路。以禁军为主,从中线推进,其余三路三方包夹,彼此互相支援掩护。”

    “若是四路齐头并进,则补给也需四路并行。”

    王允思量片刻,开口道:“以供应百万大军所需,至少需征调民夫三十万人,若是车马牲畜不足,这个数字恐怕还需要增加。”

    “人力、畜力不必担心,要多少有多少,只需确保每一分资源都花在刀刃上。”

    秦霄忽然插了一句话。

    这算是给王允一个“承诺”,让其不必有什么负担。

    这个承诺一出,王允明显松了口气,说道:“有主公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百万大军四路并进,补给方面必不会拖后腿。最快今晚,老夫便会写一份章程请主公过目。若是可用,便照章执行下去便可。”

    “嗯。”

    秦霄点点头。

    对于王允的调度能力,秦霄还是放心的。

    毕竟是曾经官居司徒的人,掌管天下大事,别的或许不行,但在统筹调度方面必然是一把好手。

    秦霄想了想,又看向荀彧,开口道:“文若不妨也帮司徒大人出出力。”

    这是刻意给荀彧加担子。

    这几年来,荀彧的想法不知道有没有发生转变。

    但从行动上来看,多少有点游离于秦霄核心嫡系之外的意思。

    忠诚度方面,说高不高,说低不低,88点的忠诚度,按理来说,应该是可信的。

    但,想到“历史”上荀彧为汉室殉葬而亡的结局,秦霄心中总有一层阴影。

    秦霄能在短短两年之内彻底消化掉南方庞大的领土,和荀彧强大的内政管理能力分不开关系。

    秦霄可不希望,在最后统一天下,踢开汉献帝这个工具人的那一天,会和荀彧“分道扬镳”。

    让荀彧多参与一些自己的大事,也算是为这个目标增添一些筹码。

    荀彧沉默了几秒钟,起身拱手道:“遵从主公命令。”

    语气不悲不喜,听不出任何情绪变化,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秦霄有些头痛。

    但北伐大事在前,秦霄也不可能将心思都放在荀彧一个人身上。

    这个小会的时间比秦霄预期的还要长很多。

    足足讨论了一天一夜,才定下了北伐的大方案。

    当然,也仅仅只是大的方案。

    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各个军团的统帅自行和手下商议确定。

    只要不与大的计划违背,秦霄并不会干涉他们在具体战术层面上的选择。

    最终的方案其实并不复杂。

    以第一军为中军主力,从兖州进兵,直逼冀州。

    后者是曹cao的老巢。

    在击败了袁绍之后,曹cao顺理成章地接收了袁绍的大部分“遗产”,其中也包括这座袁绍经营了好几年的老巢冀州城。

    四路大军齐头并进,最终的目标,也是在冀州城下汇合,联合攻城。

    关中军从洛京进兵,经由河内,再转道向东。

    孙坚的【忠勇军】则从徐州出兵,先攻打青州,再与中军主力汇合。

    最难的是马超的凉州军,他们需要从大散关外进入草原,一路穿越匈奴人的地盘,再从幽州杀进曹cao的领地。

    这一路,要与羌胡、匈奴、鲜卑人接触,搞不好就得一路杀出来。

    但对于全部都是骑兵的凉州军来说,和这些异族的战斗,对他们来说只能算是热身。

    唯一缺乏的,就是可靠的补给。

    秦霄领地中的后勤能力虽然强悍,但却也无法保障在茫茫草原中也能维持一条安全的补给线。

    当大军深入草原一定距离之后,后方的支援就会断掉,只能靠他们自己随身携带的装备和粮草。

    要不是有兵粮丸这种“神器”在,马超也不会选择如此激进的策略。

    从茫茫草原出兵,若是不遇到战事,骑兵一路急速行军,速度其实是很恐怖的。

    说不定十来天的时间,就能从幽州杀出来,杀进曹cao的大后方去。

    一颗兵粮丸就能维持一整天的消耗。

    即便再加上战马的需求,一个轻骑兵在基础的武器装备之外,最少也能带上足够吃一个月的兵粮丸。

    差不多一倍的容错空间,已经足够了。

    马超这一路略微有些风险,其它三路却都是堂堂正正之势打过去。

    四路共计百万大军,以曹cao现在的力量,除非发生赤壁之战时那种五万人马打赢八十万大军的“奇迹”,否则这场战争的结局只有一种。

    快,虽然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但好处却也是有不少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曹cao能够准备战争的时间更少了。

    曹cao刚刚和袁绍打完一场漫长的大战,虽然大胜,自身损失却也不小,只剩下区区几万人。

    趁着曹cao回过气来之前直接将其按死,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最省力的打法。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在于,在仓促出战的同时,军心、士气,以及最最重要的,后勤补给方面,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前两者倒是好说。

    有神秘基地和传国玉玺的加成,大军的忠诚度都是满值,所带来的就是极强的凝聚力。

    再加上秦霄麾下并非这个年代常见的“义务兵”,而是有饷银,立功有封赏的职业士兵,虽然开销大了,但无论是军心,还是军队的整体素质,都更容易保持。

    这种情况下,只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保证一个可用的军心、士气,并不困难。

    真正麻烦的地方在于后勤。

    这也是最为考验秦霄手下文武能力的地方。

    以王允、荀彧两人为首,数以千计的各级官员调动起来,完全围绕着战争后勤这一件事服务。

    除了这些领头的官员之外,更是有数十万工匠、民夫,乃至奴隶,纷纷加入到后勤队伍当中。

    其中以搬运物资的苦力人数最多,超过五十万人。

    各种牲畜、车马,更是不计其数。

    在囤积物资的长安,洛京,许县等地,海量的物资不断运往边境的集结点,然后分批送往前线。

    单单只是维持这些补给线的守军,数量就超过了十五万。

    秦霄麾下,占据东汉十三州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领地,像是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全力运转起来。

    194年夏末。

    一统天下的北伐之战,开始!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