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青州之战,曹caoVS孙坚! (第4/5页)
曹军阵亡在铁蹄之下。 所幸曹仁、夏侯渊两人还是很稳重,勉强稳住了局势。 几次尝试反打,虽然没有占到什么太大的便宜,却也没有吃什么亏。 从战略的角度来讲,至少吸引张飞、关羽注意力的这个目标是达到了。 但,他们给予的压力不足,远远没有到关羽、张飞需要呼叫援兵的地步,也就仅仅只能牵制住这七万兵马。 而且也只是牵制而已。 因为关羽、张飞麾下骑兵太多的缘故,曹仁、夏侯渊甚至不敢贸然求战,以免被敌人的骑兵纠缠住,难以全身而退。 虽然是佯攻,做好了全军覆没于此的心理准备。 但,若是能保存实力,又有谁愿意将手下的大军全部葬送于此呢? 曹仁用兵擅长一个稳字。 夏侯渊也算是一位名帅。 有这两人压着,夏侯惇即便犯错,也不会葬送大局。 但,对面的关羽、张飞也不是等闲之辈。 尤其是关羽,在足够警惕的时候,是几乎不会犯错的,没有给曹仁、夏侯渊半点机会。 西线双方僵持住。 东线也没好到哪里去。 和西线不同,东线的徐晃、吕蒙、曹彰三人并未汇合在一起,而是各自为战。 他们手下的兵力只有两万,但却都是机动性奇高的轻骑。 曹cao虽然没有涉足河西走廊的机会,但幽州也是一片广袤的草原。 再加上他还可以从草原胡人手中去抢资源,麾下并不缺少战马。 当然,幽州战马的质量是要比凉州大马略差一些的,组建重骑兵的难度比较高,因而曹cao麾下的骑兵以轻骑为主,并没有原本历史上那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虎豹骑”。 但,即便是轻骑兵,在对抗步兵的时候,也是有着极大的优势。 冲击阵线当然不行。 但靠着强大的机动性sao扰,却能轻而易举地让敌人焦头烂额。 徐晃、吕蒙、曹彰三人都是颇为出色的将领。 尤其是前两者,在原本的历史上,一个是五子良将之一,一个是东吴五大将之一,都是三国时代的一流名将。 黄忠、甘宁自然也不弱,但步兵在机动性上天然的劣势,让他们只能被动防守,几乎没有主动出击的机会。 而且即便是被动防御,也常常被敌人找到机会突破防线的薄弱环节,杀入后方进行sao扰。 徐晃、吕蒙、曹彰三人各自带领数千精锐骑兵,反复穿插,不断袭击孙坚大军的补给线。 所幸也仅仅只是sao扰,没办法做到彻底切断大军的补给。 再加上大军的物资储备非常充裕,短时间内倒是不至于出现什么问题。 在周瑜的严令之下,黄忠、甘宁再怎么感到憋屈,也只能坚守不出,依托地利进行防御。 这种情况下,曹军一方也拿他们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纯粹的轻骑兵,对付数倍于己方,并且结成战阵的步兵方阵,是没有太好的办法的。 没有厚重的铠甲,单单只是弓弩的射击,就能对骑兵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若是他们敢冒险冲阵,黄忠手下的步弓手军团,绝对会教会他们什么叫做“覆盖式轰炸”。 互相有所忌惮之下,东线的战局也和西线一样,暂时僵持住。 不过这一路,最大的不同在于,双方基本没发生过什么正面的碰撞,战损都很低。 不像西线,几次大战打下来,关羽、张飞手下的骑兵损失了近万人,对面的曹军也有数千人的伤亡,两边的损失都不小。 当然,按照比例来算,曹军的损失要更大一些。 但对于双方来说,这种程度的战损都不算是伤筋动骨,彼此都可以接受。 真正决胜的战场,是在中路,平昌到诸县这片区域的战场。 这片区域整体来说属于平原地形,但水路很多,各种大小河流的支流,让地形变得颇为复杂。 虽然基本上没什么水战的机会就是了。 曹cao也不会蠢到用几万北方旱鸭子,去和江东出身的孙坚比拼水战。 麹义、颜良、文丑、太史慈四大先锋,除麹义只带了八百先登死士之外,其余三人各自率军两千。 一共八千八百人,看上去不多。 但这支先锋军的质量却是极高。 八百先登死士就不说了,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起码相当于七八千大军。 再加上四名大将,这支先锋军的人数虽少,但若是轻视他们,必然会吃一个大亏。 孙策便吃了这个闷亏。 他带着两万先锋应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归,两万人只逃回来七千多,一战便损失了一万多人。 虽然大多只是受伤被俘,但在这种全面战争之下,被俘,基本上就意味着死亡。 以曹cao的脾性,不肯投降的俘虏,肯定是不会浪费粮食养着的。 至于说投降…… 秦霄麾下的军队,忠诚度全部都是满值,根本不存在投降这种可能。 除非是来自上级的命令,设计诈降。 后者并没有发生。 孙策不是诈败,而是真的没打过麹义四人联手。 毕竟他只是“小霸王”,而不是真正的霸王。 若是项羽再世,或许能以一己之力改变战局。 但孙策,武力方面也就比颜良文丑略高,但却也没有拉开质的差距,面对四人联手,没有被当场留下,就已经是命大了。 逃回主营之后,孙策嘴里骂骂咧咧,不断叫骂颜良文丑装作普通士兵偷袭,不要脸之类。 光听孙策的怒骂声,周瑜就大致还原出了战局。 无非是孙策见麹义和太史慈两人,自负之下以一敌二。 结果遭到颜良文丑突袭,险些命丧战场。 虽然勉强逃得性命,但先锋大军却是没有保住。 在脑海中还原了战局的前因后果之后,周瑜并没有去见孙策,直接转身离开。 在他看来,让孙策吃几次亏,并不是坏事。 他的性格太过鲁莽了,若是不长点记性,这个隐患爆发出来,可是会要命的。 这时候吃点亏,只要不死,改掉自己爱作死的性子,对孙策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