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亲人没有隔夜仇 (第1/2页)
“我今天要演唱的歌曲是,《父亲写的散文诗》。” 一瞬间, 网上不少热心网友发出了质疑:陈明不是孤儿吗?哪来的父亲?? 不只是网友, 云城熟悉陈明的人都愣住了。 陈明从小就在孤儿院长大,期间根本没有亲人领养或者认亲。 可万万没想到, 陈明居然写了一首关于父亲的歌。 吉他声轻轻弹响。 陈明没有解释。 昨天之后, 陈明心里想的都是父母。 而且,陈明一直觉得,歌曲应当具备某种特殊的力量。 当每一首歌承载的力量宣泄而出的时候,应该会影响到现实生活。 作为童然和杜可可的朋友,陈明不希望她和父亲一直闹僵。 正因如此, 陈明想把这首歌唱给杜可可,也唱给杜平安。 ◤一九八四年 庄稼还没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华国的发展虽然和平,但并不是一直富裕。 他们也经历过全民贫困的时代! 甚至,他们比那时候的中国更苦。 即便是今天, 华国繁荣的背后依旧隐藏着不少贫困孱弱。 他们是想要跟上时代,却又被时代抛弃的人....... 这首歌的副歌前面,代入的是父亲的第一视角。 而恰好的是, 陈明的嗓音非常适合这种叙事般的唱法。 一瞬间, 无数人被陈明的歌声带回了那个贫困的时代。 “穷怕了!” “我爸小时候还吃过树皮呢。” “那个年代,家里有缝纫机,可是大户人家了!” “别说,我小时候真看过露天电影,蚊子叮的厉害。” ....... 一条条弹幕刷过。 忆苦思甜! 正因经历过穷苦的年代,才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需要为温饱发愁。 吉他声很平淡。 陈明的歌声也很平淡。 但这也是歌曲的魅力! 平淡中见证伟大! 另一边, 童然和杜可可在房间内看着陈明的表演。 忽然间, 杜可可觉得这首歌是写给她的。 她一直都觉得杜平安没出息,不仅留不住mama,而且还没钱供自己读艺术类大学。 为此, 她和杜平安吵过很多次。 只不过, 这几年没有回家,基本也没有再吵过了。 就在前几天,童然告诉她把杜平安接到了京都,她一下子慌了神,她不想让她爸知道她在唱歌,更不想让童然知道她家是务农。 虚荣心也好, 好面子也罢。 她不想童然看低她。 很快, 高潮部分换成了女儿的视角,而歌词仿佛是日记本上一页页的字迹,看似潦草,但记载了父亲的一生。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 父爱和母爱最大的不同,便是父爱不明显。 很多人的父亲不会写散文诗,甚至连日记都不会写。 更甚至, 他们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每次开口都带一股nongnong的方言口音,生怕别人听不出他是哪里人。 但就是这个普通的父亲,撑起了整个家。 往往, 父亲不会说爱你,只会在一些时候训斥你,告诫你。 如果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