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五章 曲终散 (第3/6页)
“是啊。”姚守宁点头,“我不敢作主的原因,是我娘脾气很凶,若是得知我私自定下jiejie婚约,她可能会打我的。” 说到这里,她的目光转向柳并舟。 年轻的柳并舟突然头皮发麻,眼皮跳个不停。 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他的心头,接着,他听姚守宁道: “但我不敢作主,还有一个人可以作主啊。” “谁?”朱世祯问。 “他!”少女伸出手,指向朱世祯身侧的人。 除了朱世祯与张辅臣二人之外,其余诸人俱都恍然大悟。 张饶之笑着拍手: “守宁说得对,我竟将并舟忘了!” 张辅臣面露疑惑,张饶之就道: “皇上与老祖宗来得晚,不明内情。”他含笑一捏衣袖,道: “容我介绍。这是我的徒弟柳并舟,他已娶妻生女,长女柳致玉,”他顿了顿,才又说: “正是守宁的母亲。” 以朱世祯的沉稳心性,也是愣了许久,才下意识的转头。 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年纪的男人目光相对,半晌之后各自都露出尴尬之色。 此时的柳并舟才二十多,女儿正是玉雪可爱之时,却没料到已经提前cao持起了外孙女的婚事…… “有并舟在此,他是未来姚大姑娘的外祖父,是有资格定下这门婚事的。” “不错。”张辅臣也点头。 几人议论纷纷,孙太太也连忙道喜。 “……”柳并舟既感紧张,又有些不知所措,却全由老师一并主持大局,不敢吭声。 等等!众人议论纷纷之时,姚守宁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柳氏因为柳并舟当年插手她与姚翝婚事对父亲心生嫌隙,后又因为小柳氏与苏文房的红线是柳并舟而牵对他埋怨无比,父女俩关系生疏了将近二十年,极少联系。 若她未来知道柳并舟再主持了姚婉宁婚事,不知会不会心中有气…… 她偷偷去看外祖父,只见此时年少气盛的柳并舟脸涨得通红,被朱世祯有意恭维,已经飘飘然不知所以然。 他此时风光无比。 大庆朝的开国太祖是未来的外孙女婿,而张辅臣与自己的外孙女婿亦君臣、亦好友,是平起平坐的一辈。 自己的老师张饶之则是张辅臣的十几代孙,那岂不是证明…… 他想到这里,就觉得头重脚轻,身上轻飘飘的,哪里想得到几十年后的事? 众人商议着婚事。 张辅臣问: “不知大小姐叫什么名字?按习俗,男女双方该交换生辰八字。” 晕乎乎的柳并舟转头去看姚守宁,她不敢去看柳并舟的眼睛,深怕被外祖父看出自己坑了他一回,闻言连忙道: “我jiejie名叫婉宁,姚婉宁,生于神启十年……” 姚婉宁的生辰八字她自然知晓,她悄悄写于桌面,告知朱世祯。 而朱世祯亦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告知柳并舟与她,算是双方交换庚贴。 “我来得匆忙,没有带礼。” 照理来说,男女双方各自有意,男方该拿聘礼,定下这门亲事。 但应天书局的召唤来得突然,就是提前通知,朱世祯也未必能想得到自己会在这场聚会上定下亲事。 他摸了摸身上,并没有什么稀罕有意义的物品。 朱世祯先是皱眉,接着他的目光落到了手心处——那里放着一枚铜钱,灯光下,铜钱的身上闪烁着诡异的幽幽光泽。 “有了。”他眼睛一亮,将这枚铜钱举起: “我可以借花献佛,将此物暂时作为定礼。” 众人不明就里,张辅臣却一下明白他心中的打算,眼睛一亮,接连点头: “妙极,妙极。” 姚守宁面露疑惑之色: “你要将这枚永安年间的买命钱送给我……”她话没说完,又觉得不对,补了一句: “……我们家,作为给我jiejie的聘礼?” “对!” 朱世祯指着铜钱,说道: “你们说过,此物乃是道士所制,用来买了一名官员性命。” “嗯。”姚守宁应了一声,朱世祯又道: “不瞒你说,我在这铜钱之上,感应到了熟人的气息。” “熟人……”姚守宁心念疾转,这一刻她脑海里浮现出了一道人影:陈太微。 她曾在地底宫殿之中,看到过他带走太祖遗体的情景,她怀疑此人便是孟青峰。 再结合太祖如今所说的话,她心中生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陈太微就是孟青峰,也有可能就是七百年前,那曾经追随在太祖身侧的道门魁首,孟松云! 若她猜测属实,难怪她与世子在此人面前处处受制。 “虽然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布下这些局,但他的道法非凡,你们这些晚辈在他面前,恐怕会吃亏。”朱世祯温和道: “你来应天书局之前,不是说家里发生了变故,出现了一个与妖邪同行的道士吗?” 姚守宁想起家中的事,心里一紧,连忙点头。 “既然如此,我在此钱币之上,加些东西。” 他说完,咬破右手中指。 血液涌了出来,他以手作书、以血为墨,随意虚空画了数下。 指尖所到之处带起阵阵紫光残影,末了光晕被收入那铜钱之内。 那吸收了紫光的铜钱浮于半空之中,朱世祯将受伤的手指含入嘴里。 “既是皇上定亲,我也应该出一分力才对。” 张辅臣含笑招手,那浮于半空中的铜钱便向他飞了过去,落入他的手里。 他左手抓着铜钱,沉吟了片刻,接着右手虚空一抓—— 无数光点在他指掌间汇聚,形成一支闪着金芒的笔,被他握于手中。 张辅臣的声音变得清朗而有力,说着: “我要大庆两代君权顺利交接!我要历史不变,大庆朝七百年不受妖邪侵袭!我要皇后娘娘平安生产……” 他每说一句话,双鬓便增添白发。 “我要姚家人平安渡过此劫,姚太太不死于狐王之手……” 张辅臣原本青色的发丝覆盖上霜雪,平整的面容出现皱纹。 姚守宁面色微变,低声喊: “铭书!” “铭书——”张饶之也叹息了一声,眼中露出向往之色。 这是儒家的特殊法门,张辅臣奋笔疾书,将自己所说的每个字尽数以才气挥豪于半空。 一笔落,乾坤定。 那铭书化为不可更改的法则,融入于钱币之中。 此时衰老了二十岁左右的张辅臣满意的将那枚铜钱握于手中,接着有些吃力的撑起身来,将其递入张饶之的手里,示意他传递到姚守宁的手中。 柳并舟一扫先前的兴奋,神情变得凝重而有些难过。 作为读书人,师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