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_第二百二十九章:回大魏,定国策,圣人图谋【第四卷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九章:回大魏,定国策,圣人图谋【第四卷完】 (第4/5页)

官了。

    即便是女帝,再听完许清宵这个计划后,也不由露出震撼之色。

    这次朝会,大家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迎接三年后的天地之乱。

    可没想到,许清宵想的是,如何借助这次机会,一举吞并初元与突邪王朝?

    莫名之间,众人忽然明白许清宵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内,封王成圣了。

    “爱卿,继续说。”

    不过,女帝还是让许清宵继续说下去。

    “大魏王朝,历经北伐之乱,国家动荡,缺银缺人。”

    “但距离北伐已经过去了数十年,百姓根基也已经恢复部分,无非是粮食问题。”

    “现如今,大魏有足够的屯粮,再加上各种种子出现,足够大魏百姓吃饱喝足。”

    “虽然时机并没有真正成熟,可大魏却已经有征战中洲的资本。”

    “眼下三年,对大魏来说,极其重要,如若走对每一步棋,这三年胜过三十年。”

    “朝廷不惜一切代价,重仕,重农,重工,重商,三年内大魏百姓将吃饱喝足,实实在在感受到国家蜕变,那时大魏百姓将树立自信。”

    “即便是天下大乱,又能如何?大魏君臣民一心,任何动乱都阻挡不住大魏前进的步伐。”

    “臣之意见。”

    “三年发展,三年镇乱,三年休养,第十年举兵征伐天下。”

    许清宵声音平静,但他的话语,却震耳欲聋。

    这就是许清宵的计划。

    以现在大魏粮食足够的情况下,就应当竭尽全力去发展,不要想着未来不未来,发展就好。

    各地人才选拔,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农业方面也要竭尽全力去发展,所有良田不得荒废,荒田全部重新用上,这是国家的根基,只要粮食够,大魏就乱不到哪里去。

    工部更需要发展,这三年来,许清宵重心便是落在工部上,一定要搞出战争杀器。

    否则的话,靠常规作战,想要一统中州就是痴心妄想。

    对于大魏王朝来说,仕农是当务之急,但对许清宵来说,工部才是当务之急。

    大魏必须要统一中洲。

    不管统一之后,大魏会不会凝聚出中洲龙鼎,但身怀大魏一半的国运,自然是有莫大的好处。

    统一中州。

    是许清宵现在的目标。

    成圣,有些虚无缥缈,至少三年内成圣,许清宵办不到。

    不过成圣难以办到,但武道方面许清宵倒是有些信心,只要得到八宝佛莲,许清宵借助异术,一口气突破到二品。

    再然后借助丹神古经的力量,突破一品。

    三年内可以完成。

    只不过,所付出的代价,估计不小罢了。

    “敢问王爷,三年发展,要发展到什么程度?”

    “还有三年镇乱又是何意?”

    有人开口,询问许清宵。

    虽然口号听起来很不错,可百官又不是愣头青,国家发展,哪里是喊两句口号就能做到的?

    “三年内,大魏再不愁粮食,百姓丰衣足食,只要愿意干活,就能吃饱喝足。”

    许清宵给予回答,这就是三年发展的目标。

    最起码要做到百姓丰衣足食,才算是成功。

    所以需要大魏重农。

    把重农放在第二位,因为人才选拔永远是第一位,没有好的人才去引导,埋头种田肯定是不行的。

    “三年镇乱,则是镇压内部动乱,至于是什么,想来诸位应该明白。”

    许清宵语气平静,但这意思很明确。

    实际上就是镇压即将到来的天地大乱,以及解决藩王之乱。

    完成内部稳定,当然这里面可能也会包括仙门以及其他势力。

    毕竟仙门入驻大魏,以目前来说,仙门弟子倒也不错,老老实实给大魏干活,可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先静等三年,等大魏彻底发展起来后,再慢慢解决内部问题。

    其实这个镇乱三年,也是为了继续发展。

    三年的发展,是让百姓吃饱喝足。

    镇乱三年,是让大魏富裕起来,百姓吃饱喝足了,那国家也要开始富裕。

    最后三年休养,则是做一切的计划。

    调兵谴将,布局战争,各式各样的事情,必须要做好极其详细的计划,甚至包括派人策反,以及测量敌国情况。

    这些必须要做,甚至现在就要派人潜入敌国,借助三年休养的时间,定下战略。

    然后第十年,征战天下。

    这就是许清宵的计划。

    也是许清宵为大魏定下的国策。

    这一刻。

    百官沉默,即便是六部尚书都显得沉默。

    他们倒不是不相信许清宵,而是国策之说,意义太大,需要从长计议。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点。

    许清宵只是说出一个概念,怎么施行,如何处理,这些东西许清宵都没有说出来。

    凭借一己之力,就定下国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女帝都做不到。

    都需要从长计议。

    不过许清宵也没打算让百官答应,他只是将这个主意说出罢了。

    而就在此时,

    这一刻。

    女帝看得出来许清宵的意思。

    “许爱卿,此事需从长计议,还请爱卿写一篇策论。”

    女帝出声,如此说道。

    “臣,领旨。”

    许清宵点了点头。

    随后女帝继续开口。

    “既如此,那就退朝吧,许爱卿,朕在养心殿等你,有事商议。”

    说完此话,女帝起身。

    宣布退朝,不过让许清宵去养心殿等她。

    有些事情,唯独他们二人可以商谈,只要女帝同意了,那么事情就好办的多。

    当下众人退朝。

    许清宵也跟着众臣离开,不过陈正儒的声音立刻响起。

    “王爷,如若过几日没什么事,来吏部一趟。”

    “老夫准备了上等茶叶,找您聊聊。”

    陈正儒开口,在官场上,他自然称呼许清宵为王爷。

    “好。”

    许清宵点了点头,他也有事找陈正儒聊一聊。

    很快,许清宵朝着养心殿走去。

    大约两刻钟后。

    养心殿外。

    赵婉儿的身影从里面走出。

    “王爷,陛下请您入内。”

    赵婉儿开口,朝着许清宵如此说道。

    “恩。”

    许清宵对赵婉儿温和一笑,紧接着走进了养心殿内。

    只是还没开口,季灵的声音便响起了。

    “守仁,莫要多礼。”

    “朕今日找你,是有几件事与你商谈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