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3章 老大,你又想搞什么? (第2/3页)
的老爷子被奉为紫砂界的泰斗,其亲手制作的“松鼠葡萄”更是作为新华夏建国的献礼而载入史册,不可谓不牛叉。 只不过很可惜,这位最擅长制作石瓢壶的老爷子在1996年就过世了,由于其亲手所制的紫砂壶并不算多,其余作品更是纷纷被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所珍藏,因此,就算你有钱,但是想要弄一把货真价实的顾大师作品,真的是难如登天——后世2015年在和信春季拍卖会上的那把并不能算是顾大师真正巅峰之作的“大石瓢”,竟然也能拍出2800万的价格,可见宋文轩这份礼物的份量了。 “诶?顾大师?哪个顾大师?”这时候,刚刚洗好手的小丫头从卫生间走了出来,有些好奇地问道。 宋文轩哈哈一笑,却亲昵地搂了搂杨铸的肩膀,有意无意地遮挡了小丫头的视线:“六千大大,咱们直接去茶台那边吧,一边泡茶,一边欣赏顾大师的作品这才是雅事嘛……话说回来,我可一下午都没喝水了,口都渴死了!” 说完,隐蔽地扫了扫杨铸的某处。 顺着宋文轩的视线往下瞅去,杨铸顿时秒懂,顿时有些尴尬地哈哈一笑,然后三步并成两步,飞快地坐到茶台主座上,开始烧起了水来:“来来来,小斑鸠,刚好老夫许久没有亲自泡茶了,正好尝尝老夫的手艺有没有退步!” 手里动着,余光却是狠狠地瞪了某个惹祸的妮子一眼。 刚走到客厅的小丫头毫无察觉,只是有些好奇地看着已经被带到茶台上的那个不大的盒子,在宋文轩的主动要求下,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拆开了那个檀木盒子。 “诶?这个大师的石瓢看起来……很朴实嘛!”小心翼翼地把这把满石瓢里三圈、外三圈地打量了许久,小丫头才有些不太确定地给出了自己的评语。 的确,这只石瓢咋看之下跟普通的壶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是油光稍微明显一点,上面刻绘的竹叶仿佛也再寻常不过了,作为一个外行人,小丫头实在没看出这只壶好在哪。 接过手来欣赏的杨铸闻言,却是对自家女人翻了个白眼……很朴实?小妞,你到底懂不懂行? 要知道,这种有着“壶中之王”称号的石瓢壶,虽然其造型比例都有着严格规定和参数,但真要做好,其难度绝对远超那些看起来花里胡哨的花器……别的不说,光把几何三角形和圆形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使其兼具饱满度和张力、又要保证使用的趁手度和出水力度,就是一件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不断打磨的手艺。 而眼前这把顾大师的满石瓢壶,虽然乍看之下平平无奇,但是你只需要将其360度转一个圈,就会发现其线条的处理简直是如火炉青,把“刚”和“柔”、“张”和“敛”四个特点拿捏的恰到好处——用比较矫情的说法,这把壶已经“近乎于道”了! 粗略讲述了一下石瓢的审美标准,把壶推给小丫头让她自己研究后,杨铸这才转过身来:“小斑鸠,这次跑上门来见过,到底有什么事?” 宋文轩略显幽怨地看着他:“哎呀呀,这么久没见六千大大了,过来认认门不是很正常么?” 杨铸鄙夷地看着他:“过来认门需要带这么重一份礼物?赶紧的,有屁快点放出来!” 听到杨铸这很有些粗鄙的言语,宋文轩不怒反喜,知道刚才的遮掩动作起了效果,自己跟这位老大之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间又近了一步。 知道杨铸性子的他当下也不遮掩:“是这样的,六千大大……我听说,铸投国贸那边投资和并购了两个流媒体项目?” 杨铸先是用盖子慢慢地把盖碗里的茶沫刮去,然后倒出洗茶水,这才抬起头来瞅了瞅他:“消息挺灵通啊,没错,铸投国贸那边从安然公司那里接手了一个流媒体项目;铸投私募那边也投资筹建了一个类似于斑鸠网的网媒项目——当然,受限于资质和当地政策,这个网媒项目初期只做内容分享,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网络媒体。” 宋文轩舔着脸,搓了搓手:“那个……老大,能不能把这两个项目交给我来运作?” 杨铸一脸调侃地看着他:“哦?难不成是魔都的漂亮女孩子祸害的太多,打算去海外躲清净?” 宋文轩瞅了瞅一旁的小丫头和陆菲菲,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那倒不是,魔都不比你们齐鲁,只要时候钱给够,一般没什么麻烦。” 看着这货意有所指地拿着自己开涮,杨铸额头忍不住跳了跳,宋文轩见状,赶紧扯回了话题,愁眉苦脸地解释道:“其实是这样,这两年我们斑鸠网一直被上面盯的很紧,束手束脚的,真的难受的很,所以我想带着那些快造反的记者去海外溜溜,顺便给他们撒撒劲——再不给他们发泄发泄,我那便就要炸了!” “哦?你的那些签约记者要造反?”杨铸一脸幸灾乐祸地看着这货。 宋文轩叹了口气:“自打两年前我们斑鸠网搞了那次《华夏食品安全现状大调查》,闹出了偌大的动静开始,下面那帮子签约记者固然是人心振奋,但上面对于我们的审查力度却越来越严;” “你知道的,虽然现在的斑鸠网在新闻内容这一块尽管是尽可能避开了那些敏感话题,更多的是在走轻话路线,但是原有板块的底子放在那,要想绕开社会重大事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两年来,压在我手里的类似深度报道专题足有近两百份之多。” “其实倒不是我不想发这些专题,也不是不愿意帮忙……而是上面卡的紧,我是真的没法子啊!” “眼见着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那些材料还是没法子发出去,有些记者就开始发飙了,动不动就打电话来总部乱喷一通,甚至有人专门坐上两三天的火车,跑我这来堵门要说法——好几次了,要不是有人拦着,那些签约记者的拳头差点就要落在我脸上了!” 说到这,宋文轩有些心累地吐了口气:“其实我很理解他们,这近两百份专题报道,都是他们冒着人身风险,付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