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_第537章 这么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7章 这么刚? (第2/2页)

三头在外的情况,如果体量小还无所谓,一旦体量到了一定级别,就是妥妥的优质肥羊。

    事实上,随着华夏光伏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欧美资本看准了只负责中游组装业务的国内企业既没有上游技术,对下游买家也没有定价权的弱点,从2005年起就开始推动了晶硅原料价格的上涨——仅仅三年时间,多晶硅就从40美元/公斤涨到了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足足翻了12倍!偏偏这时候欧美下游买家又纷纷压价,两头围杀之下,华夏的光伏板一度出现了高买低卖,亏本才能甩出去的现象。

    于是似曾相识的一幕出现了,当国内光伏企业害怕原料继续上涨,纷纷锁定了长期原料供应合同后,国际多晶硅价格迅速地从500美元/公斤的高价,回归到了03年40美元/公斤的正常价格——要知道,那时候华夏光伏企业多晶硅需求量已经达到了30~40万吨的规模,这中间的差价是多少钱?

    就这么短短的三年,国内光伏企业靠着无数工人廉价劳动力所堆砌的利润,全被欧美的金融机构吸走;随着接连不断的毁约潮和天价违约金,华夏第一批光伏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严格来说,杨铸对于国内第一批光伏企业其实没多少好感,不管是这些企业小富即安的不思进取也好,包括欺骗在内不择手段的无序竞争也罢——尤其是打着降低成本的幌子,高强度压榨工人的廉价劳动力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但他很清楚,当前的华夏虽然经济已经有了明显起色,但大部分人其实依旧不富裕——那些工人虽然拿到的工资与他们的劳动完全不成正比,但至少,能保证他们活下去。

    因此,他很害怕自己一旦答应了那两个老不死的要求,有了铸投国贸这面很有号召力的旗帜,在吕思思上司的推动下,势必会有更多的组装业务露给国内市场,到时候难说会有比原本历史上更多的光伏企业参与到眼下这个看起来非常有想象空间的产业里来,那么自己的罪过就大了——第一次国内光伏企业倒闭潮里,那些工人有多惨,看过了相关报道的他很清楚;事实上,08年那次光伏企业倒闭潮所造成的劳动力溢出跟后来国内急剧恶化的工厂用工环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什么?

    你说铸投国贸现在这么有钱,又有吕思思等人在一旁配合,到时候在国内大力推动光伏上游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不就可以了?

    嗯……

    我只能说,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在当下却很难——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赛道,没有足够的终端市场托底,从而实现基本盘的内循环,那么你顶多只是挨宰的程度轻一点而已。

    但是很可惜,此时的华夏并没有后世那么富裕,根本没那么多钱去砸国内的下沉市场——就算是有这么多钱,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梳理布局和搞基建,也是白搭。

    总之一句话,如果以05年为质变线的话,此时天时地利人和全不在我,事无可为——要是以2008年或者2010年为质变线,杨铸倒是可以认真考虑一下。

    ………………

    听到杨铸有选择地从行业投入费效比、产业技术空缺、地缘政治、国内现状、进入风险等几个层面简单讲了讲他的看法,吕思思有些沮丧地垂下了头——虽然不想承认,但自家老大说的在理,在国家没有下定决心把光伏产业上升到战略层面之前,谁进这条看不见重点的赛道,谁就是等着挨宰的肥羊。

    而杨铸那句“我为什么要去替那群只知道骗补贴、与信贷机构联手坑老乡们钱的企业着想?”更是让吕思思差点抬不起头来——国内的光伏企业这么不争气,她连感情牌都没脸打。

    看到吕思思一脸的难堪,杨铸轻轻叹了口气打住了嘴,总算没再继续说些尖酸刻薄的话了……毕竟两人是同生共死过的战友,人家跑自己面前提这档事也不是她自己的意思,他也不适合太过份;而且上面想要尝试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用心是好的,毕竟此时的华夏,广大的西北地区还有数量高达7656万的无电人口,诸如青藏等省份,无电比例甚至高达78%;没有电,发展经济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乡村振兴压根底无从谈起。

    想起乡村振兴,杨铸又是忍不住有些头大……他可以想象,这事过后,觉得自己缺乏担当的温老肯定又要看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了。

    “对了,你的领导怎么忽然对光伏产业这么上心了?”杨铸揉了揉太阳xue,随口问道。

    吕思思显然很有保密意识,听到自家老大发问后,眼中下意识闪过一丝警惕;但旋即想起来自家老大不比旁人,在组织的心目中份量不轻,在内部调了等级后,一些权限并不算很高的信息,是可以向他透露的。

    再说了,眼下这事是她们主动找上杨铸的,因此自家老大随口问上一问也很正常。

    想了想,吕思思斟酌了一番言辞:“嗯……由于掌管全国电厂和电网的国家电力公司组织太过臃肿,所以今年咱们国家开始了电力改革,拆分出来了两大电网和五大集团;”

    “而五大集团中,华能、国电等几个集团由于继承的资产比较多,因此不需要担心他们的发展;但是作为资产最少的老幺,中电投就有些困难了……”

    说到这,吕思思便戛然而止。

    中电投?

    杨铸理解的点了点头,五大集团各自负责的主营业务不一样,央企之间打架则会让人看笑话,因此在大部分传统业务都被四位大哥分的七七八八后,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就成了困扰中电投最大的问题——这与后世的轨迹非常贴近,事实上,后世的中电投就是凭借着深耕光伏发电,这才成为华夏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

    “对了,老大,德克萨斯州和芝加哥的那两位大佬提出来的条件,你有决定了没?”吕思思非常不习惯在杨铸面前谈论与组织相关的话题,很快就转移了方向。

    杨铸对此也不以为意,知道这是这货的职业病,虽然很想调侃她几句,但吕思思转移的这个话题的确需要他的重视。

    答应?

    那就是妥妥的双标,不但自己的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金需要砸下去变成负累;还会引来国内的阵阵怨言。

    不答应?

    很好,那就是跟两位大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两大利益集团处于半撕开脸的状态了,不但进一步推动漂亮国生物酒精应用的计划会鸡飞蛋打,自己后面锂电池产业链的计划也极有可能埋下种种隐患——甚至在收购猛山都的时候,那两个老不死的也不会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出大力气。

    闭目沉思了好一会儿,杨铸忽然睁开眼睛,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说道:“回去告诉他们,我们一切以当初的合同为准!”

    以当初的合同为准?

    意思就是拒绝对方的提议啰?当初的合同里可没写铸投商贸要介入光伏产业!

    而且……

    这话是在警告那两位大佬,让他们别得寸进尺,承诺的事情也别打马虎眼,否则就要给他们好看!?

    品味出杨铸这话含义的吕思思顿时抽了一口凉气,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家老大。

    那可是两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牌财阀啊,其背后叫交横纵错的势力网,光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永远潜伏在水面下的老牌财阀甚至比GS集团更加可怕!

    警告他们?

    老大,你竟然是这么刚的么!?

    看着一脸绝然的杨铸,吕思思忽然觉得自己心跳的好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