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4章 一组数据 (第2/2页)
晓华刚想张口,却看见了朝着两人走过来的司马鹏,当下原本想说的话吞进了肚子里,眼珠子一转,笑道:“那个,我觉得小鹏整日里在希望集团里没啥事,怪荒废光阴的,所以我想着跟你说一声,我想让老任帮个忙,把小鹏调到山城食品里去给他打打下手。” 杨铸扫了扫脸上没什么表情,耳朵却快竖起来的小舅子,一边接过司马鹏递过来的袋子,一边笑道:“这事你跟林可染和任明翰说去就成啊,跟我说干啥?” 于晓华笑嘻嘻地说道:“你总归是他姐夫嘛,他姐现在不在,这事总得知会你一声才成……再说了,有你这位大老板发话,老任那边用起来才放心些。” 杨铸点了点头,自家这位小舅子在希望集团的情况他也略知一二,既然这小子也有出去闯荡一番的心思,那倒不妨成全他——年轻人嘛,不折腾折腾岂不是浪费了青春? 至于于晓华刚才的话也很好理解,知会自己一声只是个表面流程而已,真正需要自己表态的,是给任明翰划出来的用人尺度——司马鹏的身份不比一般关系户,要是不画个尺度,任明翰那边用起来会很为难。 略一琢磨,杨铸笑道:“小鹏毕竟经验浅,老任愿意带他,是他的福分——只不过呢,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地基是关键,如果小鹏真是那块料的话,不妨让他从最基层开始锻炼起。” 说着,转头看着司马鹏:“小鹏,山城食品是一家业务与双庆各乡村紧密衔接的公司——对于这家公司而言,繁杂的基层工作是重中之重;不比在希望集团的办公室,在满是山区的双庆,天天往各个乡村跑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现在选择权在你手里,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司马鹏闻言,几乎没有什么犹豫,立即点头:“不用考虑了,我去!” 说完,还不忘刺了一下自己的姐夫:“我又不像你那么娇生惯养,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我和我姐都是从农村里出来的,再辛苦的日子都熬过;跑跑山这种事……对于我而言,毛毛雨啦!” 看见自家小舅子一脸傲娇地转身离去,然后呼朋唤友地把娉婷小勇他们全部招呼了出来,坐在不远处喜滋滋地一齐分享那两只香酥鸭,杨铸不怀好意地笑了笑…… 毛毛雨? 小伙子,你大抵是不明白此时双庆山区的路况凶险——希望到时候你别拖着一脚的水泡哭着回来! 还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双庆山区和齐鲁农村之间的差别大了去了……基层工作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就你那副骄傲的小神态,我倒是很期待过年时,你会不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在你姐面前哭诉! 看见杨铸一脸坏笑的盯着司马鹏看,于晓华瞅了瞅他们聚餐的位置,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旋即打开了桌子上的塑料袋:“杨铸,我妈刚做出来的香酥鸭,赶紧坐下来吃吧!” 看着那密密麻麻撒着芝麻和辣椒面的香酥鸭,杨铸却摇了摇头:“算了,不吃了,我有些困,如果没啥事的话,我先回去了!” 见到杨铸似乎一刻也不想多留的样子,于晓华脸上涌出一丝苍白,旋即却是笑了笑:“先别急着走啊,我今天把你叫过来,其实还有一件事。” 杨铸有些狐疑地看了看她,于晓华今天的表现可谓与他印象中的形象大相径庭,用刻薄点的话来说……今天的于晓华像极了辫子戏里为了上位而使出浑身解数的三流配角,跟她以往的豪爽和率真全然不搭。 见到杨铸隐隐用一种提防的眼神看着自己,于晓华脸上露出一丝意兴阑珊的自嘲:“不要想那么多,这次是正事。” 说完,起身走到吧台,从包里取出一张纸,然后揽手把体型越来越朝着加菲猫方向发展的多多抱在怀里,走了回来。 杨铸接过那张纸:“这是什么?” 于晓华一边安抚着想要挣扎的多多,一边随口说道:“这是临走前,温老让我转交给你的,说你看了就知道。” 温老? 杨铸闻言,展开了手中的纸张,垂头细细看了起来。 ???? 只是粗略地扫了一眼,杨铸的表情就严肃了起来,搓着自己下巴,不知道在沉思什么。 这两张纸上面并没有什么过多的内容,只不过是三段看起来没头没脑的数据而已。 …………………… 水稻种植成本: 种子:144元/40斤/亩 秧盘:108元/亩 雨布:45元/亩 壮秧剂:4元/亩 秧肥:14元/亩 插秧费:138元/亩 除草费:36元/亩 追尾肥:24元/亩 农药:30元/亩 供水:7元/亩 打田:90元/亩 收割:90元/亩 成本合计:730元/亩 —————— 产量: 单季产量:1100斤/亩 年产量:2200斤/亩 大米转化率:60% 大米总产量:1300斤/两季/亩 大米农户自留量:200斤/亩 流通量合计:1100斤/亩 —————— 经济产值: 大米收购均价:0.8元/斤 流通计价:880元/亩 扣除成本后农户盈余:150元/亩 双庆农村人均耕地占有量:1.63亩 双庆农户平均人收益:244.5元/年 ……………… 看完这组基础数字,杨铸表情黯淡了几分。 虽然人均244.5元/年的数字,真要细究起来,虽然很惨,但就当下来说,也不至于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 就算按照一户人家3人来计算,这一年下来也是将近750元的收入,如果计入自留的粮食和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再加上房子是自己的,用不着出房租,因此真实的生活水平也达到了1500元~1800元/年/家的水平——这个数字依旧很惨,但至少不至于连看都没法子看。 但问题是…… 农业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任何一点点意外,就能让庄稼大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因此如果以10年的农业周期来计算,计入自然风险系数,在中长线视角来看,这些农户的真实收入,其实甚至还不到1200元/户/年——这个数字就有些令人心酸了。 而且,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但凡是人,总有一些刚需是必须掏钱的。 自家的房子,固然不需要掏房租;节俭点的话,饭菜也可以不要钱;但是……衣服呢?油盐酱醋呢?学费呢?看病呢? 所谓细账不可明算,更何况这些一项项支出,都未必是个小数字! 所以…… 温老这是在用数据告诉自己,即便是当前口罩的问题,让他意识到了县级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面临重大外部因素时的脆弱,但他在没有看到其余更好的选择时,为了真正让老乡们受益,他依然决心继续走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这种能够显著给乡村增收的路线? 而之所以让于晓华把这几组数据交给自己,而不是直接跟自己面对面地谈;那么其中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沉默了好一会,杨铸这才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纸折起来放入衣兜里:“麻烦你转告温老,他的意思,我明白了;” “但是给我一段时间,等到一些事情梳理清楚后,我会跟他老人家坦诚布公地聊一聊的!” 说完,站起了身,对于晓华的再三挽留视而不见,径直离开了咖啡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