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3章 开幕 (第2/3页)
面累累的红果,然后画面一转,林可染出现在了另一片荔枝果园里。 ……………… “【时平更喜倚树眠,闲摘翠枝挂朱果】——相较于软红十丈,古人更喜欢在自然中回归自我,体味着逍遥二字的真谛。” 面对着满树红果,林可染似乎逐渐卸下了面具,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然后一个矫健的助跑,三两步爬上了荔枝树,宛如孩子似的扯下一串荔枝,在手中欣赏了一下,然后当场剥开吃了起来——与之前的清冷相比,此时的林可染无邪地似个孩子。 ……………… “荔枝虽然滋味鲜美,但鲜果不宜多食,将其制作成酒,赋予时间的沉淀,反而另有一番沉淀岁月的新旧风情。” 林可染带着一篮子荔枝,走进明亮而充满华夏风格的竹屋中,脸上虽然重新恢复了那种出尘的游离感,但味道却比一开始的要淡了许多。 ……………… “荔枝去皮,取核,仅留果rou备用——荔枝皮另有妙用,记得不要轻易丢弃。” 慵懒而熟练地将一颗颗的荔枝剥开,然后用精致的雕花檀木筷子一捅,完整的果核便被取了出来。 “虽然唐朝的时候,西域的葡萄酒天然发酵法就已经传入华夏,但直到北宋,才有苏轼给荔枝酒取名——紫罗衣酒。” “杨贵妃喝的是不是紫罗衣酒,已不可考证;但华夏重意不重形,既然想与古人共谋一醉,只要诚意到了即可,过于浮于表面,反而落了下乘。” 纤纤玉手把宛如果冻般的晶莹果rou轻轻平铺在一个描红薄瓷大碗中,俏皮地将它们堆成太极鱼形象。 ……………… “说归说,但华夏同样重视韵味,要想酿造一坛能品出历史厚重感的佳酿,除了要选用能追溯风味的原料外,采用更古老的酒曲法来酿造,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那双纤纤玉手,用一种不紧不慢,充满某种奇妙韵味的节奏把荔枝rou轻轻撕碎,盛放在一个铺着纱布的木盆里;然后从一边的黑坛子里取出两颗圆滚滚的酒曲,用石臼轻轻捣碎。 ……………… “其实直到清中期以前,华夏古代的酒普遍度数不高的,相比于白酒,古人更加崇尚口感更柔和、风味更独特的黄酒和果酒——正是因为如此,华夏古代对于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 轻轻把研磨成细分的酒曲均匀地撒在纱布上,林可染的脸上涌起一种名为虔诚的光芒。 ……………… “酿造荔枝酒只需要用到汁液,而其中不能有果rou,因此如何完美地榨取荔枝汁水便成了酿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程序之一;” “荔枝为木属,金克木,因此在酿造过程中,最好不要用金属接触到荔枝果rou,否则其味必戾,风味消失过半;” “同样的,木能克土,因此对比于木竹之器来说,用石器来榨取荔枝汁,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古语有云【守拙而器】,对比于无法随时调节力度的机器,用人手轻轻碾压才是最完美的取汁方案——荔枝果rou是个娇柔的事物,碾压过之则燥,轻之则损;要想呈现出最好的风味,力度一定要把控好。” 林可染拿着黑色的石擂,从逆时针方向,用一种轻柔而玄妙的手法逐步碾压纱布中的荔枝果rou,不多时,下方就多了半盆略带乳白的汁液——诡异的是,这盆汁液虽然呈现乳白色,但一点也不浑浊,跟大家司空见惯的浑浊初榨果汁仿佛截然是两个物种。 ……………… “榨出来的荔枝汁倒进在高温消过毒的石臼里,密封好,放在阴凉处静置一个小时,让无意间掺杂其中的细碎果rou沉淀,使汁液进一步分离——如果渣残留太多,最终酿出来的荔枝酒就会呈现出或轻或重的酸味,破坏其风味,因此这个步骤必不可少。” 轻轻将一张脆嫩的荷叶覆于石臼上,林可染返身取出宣纸和竹刀,用一种极为惬意和优雅的姿态,剪裁出一个菱形的纸片,并且还用细笔沾了些金墨,在上面勾勒了一圈云纹。 ……………… “静置一个小时后,用竹勺把上面的那一层汁液舀到高温消过毒的坛子里。” 林可染左手衬着略显宽大的右袖,用一种放松到了极致,也优雅到了极致的姿势,用着那把小小的细竹根水勺,一勺勺地把颜色变淡了些许的荔枝汁舀进坛子里——明明是一件极为琐碎且无趣的工作,她却一副乐在其中的架势。 ……………… “唐代崇尚重酿法,就是用酿好的酒来代替水进行发酵,因此往往会在已经有了酒曲的荔枝汁中加入适量的酒水来加速发酵,并形成独特的复合风味——为了进一步还原杨贵妃时期的荔枝酒,我们选用了黄酒代水进行重酿。” “注入一定量的黄酒后,我们再加一点冰糖,把荔枝汁的糖度提升到24%左右的样子;” “盖上陶罐,但不密封;置于阴凉处发酵两天后,再覆上桑皮纸,置于常年温度为4-8℃的地窖中陈酿一年以上。” 裹上一层几乎所有外国人都没见过的厚桑皮纸后,林可染走回书桌,提起研墨蘸笔,在方才剪裁出来的棱形宣纸上写下“紫罗衣酿.壬午.小暑”几个小篆后,这才满意地把纸张贴在了坛子上。 ……………… “剥出来的荔枝壳不要丢,清水洗净、阴干——华夏人讲究【和韵】,这荔枝壳可以合香,更是品鉴紫罗衣酿时,不可或缺的雅物。” 将洗净的荔枝壳呈巽下艮上的卦像码在充满古趣的簸箕上,林可染脸上露出一种“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洒脱,晾晒荔枝壳这种看起来无趣至极的工作在她手中,仿佛竟然也充满了某种玄妙的哲学意味。 “将阴干以后的荔枝壳投入砂锅中,注入黄酒,文火煮干后,取出阴干,然后磨成粉末,密封保存。” 林可染不紧不慢地进行着一个个动作,举手投足间的随意,写满了岁月静好的味道。 ……………… 画面一转,换了一身淡青色简装汉服的林可染从木架上取出一小坛陈酿过的荔枝酒,轻轻地把桑皮纸上的灰尘吹落,然后从头上取出点翠发簪,轻轻把桑皮纸挑破。 “朱果舍身凝珀液,花香犹在人间小——酿好的荔枝酒有极为浓郁的果香味,仿佛把一树的荔枝全部锁住了时光装在坛子里,小小的一杯金黄色液体,闻起来却令人忍不住迷失自我。” 林可染取出一只半透明的琉璃云纹杯,用竹根勺舀出些许酒水,一缕阳光透了进来,那淡金色的酒液体在琉璃碗里,竟然显得如梦如幻起来。 “由于荔枝的糖分高,因此荔枝酒的度数在果酒里也算比较高的了,如果不善饮酒,则往往会加入少许荔枝鲜汁兑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