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左子弟兵 (第1/4页)
林如海最终还是没能抵得住贾瑛的执拗,或者说,是黛玉的梨花带雨。祭出黛玉这件“法宝”,也是出于无奈之举。贾瑛自然知道,这样做,必然会让林如海做出违心的选择,但是却能保住他的性命。君子不立危堂,非是贾瑛贪生怕死,只是不想做无意义的牺牲。史书上,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只要一地有人造反成势,当地的驻军首先想到的绝对不是第一时间弹压。而是想着,如何在保存住自己实力的同时,还能不被朝廷追责。说白了,就是自保。若是浙江的三司长官是冯恒石,亦或是叶百川这样的铁骨老臣也便罢了,他不介意陪对方疯狂一次。可以如今他了解到的江南官员的尿性,贾瑛实在不敢寄希望于他们身上。可若没有这些地头蛇,仅凭他个人的威望,是不可能将各地的卫所军队整合到一块儿的,就是老北静王重生,亦或是王子腾亲临也都扯澹。人心,何其复杂。他说过,他这辈子唯一的目的,就是保护身边的人,这是他甘愿忍受孤独,活在这个世上的信念,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到,继续投胎算了。林如海如果出事,黛玉绝对不会有好。况且,以如今林如海的地位,将来翁婿两人联手,是他在朝中最大的依仗了。至于百姓的死活,不是不在意,只不过他不是圣人。穷则独善其身,可不是一句空话。林如海是钦差,本就不属于浙江地方官员,即便他突然离开,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不对来。至于说,或许会有人上疏弹劾林如海畏战退缩......呵呵。北面已经被堵死了,浙江奏本想要递送京城,必然要绕道浙赣边界,再经金陵,到时候可以让人截下来压一段时间再放行。等奏章递送京城之时,林如海的奏本早就到了,说不定他已经带着大军把叛乱平定了,你说皇帝会信谁的?贾瑛不傻,即便是离开,也不可能是简简单单一个“走”字,他在那一瞬间,就想到了许多。贾瑛带着几名亲随,还有林如海从织造衙门抽调的十几名亲信,护着三辆马车,一路马不停蹄的往湖州而去,然后再经常州、镇江,之后便能到南京了。将近五百里的路程,最快也要两天时间,只是不知道,两天之后,浙江又会是什么样的形势。不过很快,贾瑛就有了答桉。才出了杭州不远,就已经遇到了从嘉兴府西逃的百姓,仓皇如同过街之鼠。沿路之上还有不少心怀鬼胎之人,专门劫掠过往豪富。贾瑛一行三驾马车,自然也成为了这些人的目标,可惜,在强弩利刃之下,都做了无名之鬼。“前面就是湖州了,我们先到湖州马场,找御马太监李进忠换匹好马再继续赶路。”路途之上,贾瑛调转马头,与马车里的林如海说道。他们身下的所骑的并非战马,而是寻常的官服驿马,一路上丝毫不顾惜马力的跑了下来,身下的马匹早已气喘吁吁,这么下去,走不了多远,马就得先倒下了。“瑛儿你是行伍之人,此事你来决定就好,我只要求一点,及早赶到金陵。”林如海的声音从车厢内传了出来,语气中不免带着一丝焦急。“前面带路,去封山马场!”贾瑛向一名织造府的兵丁吩咐道。江南水网发达,苏杭一带又是辽阔的平原,没有熟人带路,贾瑛这么赶路就是摸瞎。“是。”驾!驾!湖州南竟,封山马场,是御马监设在江南的皇家马场。内宫十二监,各有司职,不过大多内监厅的权职止步于宫城之内,唯独司礼监和御马监不同。司礼监掌握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有内监第一署之称。御马监与兵部督抚共执兵事,九边军中的监军太监就是出自御马监,素来有“内廷枢府”之称。同时还掌管着皇家马场草场、皇庄,是皇帝的内廷管家。御马太监在地方的权利不可谓不大,就是地方三司主官碰上了,也要礼敬对待。马场之外,一行车马辘辘而来,早有马场的兵丁前来喝止询问。“有劳通禀,就说钦差大臣林如海,携兵部员外郎贾瑛前来拜会李都督。”封山马场,好称有良马万匹,是江南各地军营最大的战马来源地,自然是有大军拱卫的。皇帝特旨设立封山千户所,一应官兵差役人等,皆由御马太监督调。所以,才有贾瑛口中的“李都督”之称,当然,李进忠这个都督只是地方官员,为给皇家面子,而贴上去的雅称,并无都督之实。不过貌似御马监的太监很喜欢这个称号,你若是直接上来称呼“李公公”,说不定此行就要无功而返了。未几,便有一名小太监走了出来,远远的便说道:“可是督察院御史林公与靖宁伯当面?”“正是贾瑛,小公公有礼。”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太监比小人更记仇,所以贾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翻身下马,向着小太监拱了拱手。车厢内的林如海,也掀开了车帘,点头示意。他是钦差,若是下马,小太监也受不住他的礼,换李进忠来还差不多。“两位大人快请,干爹已备好了茶水。”一行人跟在小太监身后,进了马场。“两位大人远道而来,咱家有失远迎。”李进忠虽未亲自出迎,可也不敢托大,在大堂之外迎候二人。“哪里那里,林某携内侄不请自来,是有事相求,怎敢劳李都督亲迎。”火烧眉毛了,该客套还得客套,有求于人,没办法的事。“李都督。”贾瑛也在林如海身后,朝着李进忠拱手一礼。“早听说宁荣二公的后人中,出了位了不得的后辈,今日一件,当真是英雄少年。靖宁伯,咱家还要谢过你的大礼才是,今后不要忘了时常走动走动。”李进忠年纪也不轻了,有四旬上下,可给人的感觉,却没有半分阴柔,反而是个身形魁梧高大的壮汉,若非其一口一个“咱家”,旁人还真看不出来,眼前这位是个太监。“都督过誉了,都是老交情了,何来谢字一说。”李进忠明白,贾瑛所言指的是他与金陵贾家的关系,当下也不再客套,只是回以一笑,倒是对贾瑛心生了不少好感。“二位请进,咱家略备了茶水,已经吩咐后厨准备酒宴,二位既然来了,不妨在我这马场多留一阵儿。”贾瑛看了林如海一眼,率先开口道:“恐怕要让都督失望了,我们此行前来,是想从都督这里借几匹快马,赶回金陵的,有紧急公务。另外,顺便来给都督通报一声,嘉兴府有海上的贼人作乱,如今嘉兴府内多个县城已经陷落,都督这里离着嘉兴不远,还要早做准备。”“什么?”李进忠闻言一惊。贾瑛当即将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李进忠面色难堪了起来,贾瑛林如海两人还能转回金陵,以谋后计,可他却走不开,上万匹战马,其实说丢就能丢的。“马场不能丢!”这是李进忠的第一反应。贾瑛也点了点头道:“不错,湖州可以陷落,但马场决不能有失。”这不但关系李进忠的前途,还会影响江南地区后续的形势。一但上万匹良马落在贼人手中,那他们可就真的成了势了,到时候再想围剿,难度恐怕不是翻一两倍那么简单。“依我之见,都督可趁着贼人还未打过来,将余杭、德清、武康等地的卫所官兵调来,一同拱卫马场。另外,太湖水师离着也不算太远,此刻派人前去调兵应该还来得及。无论如何,必须保证马场不能落入贼手。”“我与林大人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南京,调集旧都留守大军前来支援。”李进忠不敢拖延,急忙喊来几名亲信,拿着他的名帖前去各地调兵。“贾大人在北境的事迹,咱家虽远在江南,可还是听说过得,心中万分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