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宁府贤孙_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左子弟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左子弟兵 (第4/4页)

上去。其他三家也同样如此。不过贾瑛此次可不会太过爱惜他们,死了,那就真的死了,打仗不是儿戏。将此间事,交给贾砡之后,贾瑛便带着喜儿和一众亲卫,打马出城而去。林如海给了他三卫人马,天策卫、英武卫,还有与贾瑛有过交道的虎贲右卫。虎贲右卫指挥佥事杨大勇,凭借湖广平叛之功,又走了东平王府的门路,已经升任了虎贲右卫指挥一职,他是贾瑛特意要过来的,熟人用起来毕竟方便些。虎贲右卫的大营中,贾瑛见到了杨大勇,还有天策卫指挥使魏东平,英武卫指挥使章泽。“杨指挥使,许久未见了。”贾瑛向杨大勇打招呼道。“下官也未曾想到,会在金陵遇到靖宁伯,还能再次并肩作战。”杨大勇以贾瑛的勋爵相称。说起来,贾瑛的职官不过是从五品,而杨大勇是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单从品级上来说,两人似乎相差太多,而杨大勇却要归贾瑛节制。看似滑稽,其实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大乾军制,自卫指挥使之下,一直到百户官、镇抚官,都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所谓的“世官”。而贾瑛是正儿八经的科举探花出身,这身份的贵贱,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地方武官,除非是都司衙门指挥佥事以上的官职,方才能与同等级文官相较,其他的地方武官,都要比同级文官低一等。更何况,贾瑛是出身兵部,是各地卫所的上级衙门。“大人,这位是魏东平,这位是英武卫指挥使章泽。”杨大勇向贾瑛介绍道。“卑职拜见大人。”两人见礼道。“嗯,免了吧。”贾瑛点了点头,他也没有交情,而是摆足了姿态。论出身,他比眼前三人不知高贵出多少,何况如今他也算是国舅爷了。论资历,他是年轻不假,可战功摆在那里,虽说年轻了些,但绝对不差。想要在行伍之中吃得开,那就不能太谦虚低调了,该有的派头,就要摆的十足,这也是底气的一种表现。“说说吧,你们三人麾下,各自有多少兵马?”“我要听实话,上了战场,这些是藏不住的。”贾瑛提醒三人道。杨大勇率先回道:“虎贲右卫实额三千六百七十二人,披甲者两千。”剩下的一千多,说白了就是辅兵凑数的,养马的,运送粮草的,还有伙头兵等等。一卫足额五千六百人,还能保持三千多的兵员,也算是不错了。贾瑛又看向了另外两人。“英武卫实额,三千人,披甲一千七百人。”“天策卫实额两千二百人,披甲一千五。”贾瑛盘算着自己手中的兵力,披甲兵,算是战斗力比较不错的,合计五千多人。剩下的那些杂役兵,加起来将近四千,虽然战力平平,不过考虑到他们面对的也不是正规军,倒是也堪堪能用。三卫人马,能凑齐九千之数,已经算是不错了,大乾开国一百多年,历经四任皇帝,地方卫所冗杂衰退,战力下降也属正常。如果皇帝和内阁不打算彻底整顿军备,进行军事改制的话,这种情况,恐怕会一直持续并恶化下去,等到什么时候,一个卫指挥使司连凑齐一千披甲兵都难的时候,这个王朝差不多也就到头儿了。“有多少战马?兵器可曾齐备?火器又有多少?”贾瑛又问道。“虎贲右卫有战马八百余匹,兵器倒是人人都有,火器的话......”“照实说。”贾瑛沉声道。“有老旧火枪九十六支,子药能够打十发。”“英武卫有战马五百匹,火枪六十支,子药够打二十发。”“天策卫战马一千匹,火器营七百余人,其中火枪兵六百,还有两门虎尊炮,和一门红夷大炮,子药炮弹,足够支撑一次战役。”贾瑛抬头看了眼章泽,天策卫有点东西啊。贾瑛听完汇报之后,转身至桌桉之上取来纸笔,些了一份信,交给了杨大勇。“你派人拿着信去找兵部的吕大人,打仗不差饿兵,去找他们兵部索要火器子药,有多少,我要多少,只是不能空手而归,咱们是要去驰援浙江的,这点东西,他不会舍不得的。”杨大勇接过信封随即找来了亲信,派往南京兵部而去。“眼下是己时末刻,我给你们两个时辰的准备时间,午时埋锅造饭,午时末刻,整军出发,目标,湖州!”“得令!”嘉兴府被匪盗攻陷,匪乱祸连苏杭之地的消息,此时也已在金陵城内传开了,恐慌的情绪在渐渐蔓延。南直隶地区的百姓多少年没有经过兵乱了,就连当初湖广闹白莲逆匪的时候,都没有牵及到南直隶。可这次不同了,无论是嘉兴还是杭州,亦或是苏州,离着金陵太近了。百姓们想不明白,富甲天下的苏杭,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人间炼狱了呢?听闻南京兵部派出了招讨大军,不少金陵城里的富商豪贾,带着家仆,拉着满满当当的酒rou粮秣出城劳军。或许有大义名分参杂在其中,但更多的是害怕。金陵的富商豪贾,不少都来自嘉兴、杭州、苏州地区的,甚至一些大家族,在苏杭之地都置办了产业,这乱子要是收势不住,损失的是他们。所以,他们是最希望官兵能打胜仗的。本就已经名冠金陵城的四大家族又出了一次风头,贾瑛亲自号召四家派子弟随军出征,不管这些人是出于本心,还是为了给贾瑛这个面子,多多少少都派出了自家子弟前来响应。薛家因为主脉人丁单薄,旁支又多是从商,所以只派出了一人,史家来了三个旁支,王家三个,自然是不满十五人的名额,剩下的便从家生子中选派了几人,凑足了十五个。反倒是贾家,因为贾瑛珠玉在前的缘故,踊跃报名的人不少,可惜名额有限,来的都是贾姓子弟。贾瑛听闻此事之后,心中还是很欣慰的,有没有能力先不说,只这份进去的心思还是值得肯定的。贾瑛派人往贾家送了三十副布甲以及兵刃,四家宗族为了给儿郎们壮行,将族中的好马都拿了出来,给他们做战马用,一行人在贾砡的带领下,自宁荣街上招摇而过,后面还跟着一众四家前来壮行的子弟,引得路人纷纷围观,等出金陵城的时候,后面不知不觉已经挤满了人群。“这天下靖平,有我祖先一份功劳,身为后辈子孙,断不能看着贼人祸乱我大乾江山。”这是一名选择追随贾瑛从军的贾家曾经的纨绔子弟,对自己昔日的狐朋狗友说的话,说完之后,只留给众人一个后脑勺。“这家伙什么时候转性了?还知道祖宗荣光?癔症了吧?”“贾兄高义,某自愧不如啊!”“狗儿子怎么突然长大了呢?”“不止长大了,还不跟我们玩了。”众人对四家此举褒贬不一,但更多的是酸话醋意,不管他们认不认可四家子弟的行径,不可否认,这片土地上,曾经留下过他们的祖先的荣光!城外大军之中,贾瑛见了四家子弟,却没有在多说什么,既然选择了跟过来,那就要做好半条命埋进土里的准备。“你怎么还是这身甲?”贾瑛看着贾砡问道。贾砡身上穿着的是明甲,不愧是十八房的长房长子,就着一身的行头,就不下百两银子。关键是这玩意儿明晃晃太显眼了些,生怕敌人看不到他似的。贾砡是武举出身,通过贾家的关系才谋了一个千户的差事,却没有任何实战的经验,对于贾瑛此问,充满了不解。“去换了布甲,穿这一身上战场,是嫌命长!”贾瑛训斥道,却没向对方解释什么。知易行难,说那么多做什么,打一仗什么都会了。“大军出发!”随着贾瑛一声令下,临时做出来的贾字大旗迎风而展,左右各立着“虎贲”、“英武”、“天策”,还有杨、章、魏等字样的旗号,先不说战力如何,只看这阵仗,还真像那么回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