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三章 粮食被截 (第2/2页)
”“我们随老太太和太太入宫去了,娘娘诞下皇嗣,陛下特旨入宫探视,二老爷差人去找你,绿绒说你一早便随柳大人出府去了。”贾瑛面露恍然,十月中旬,元春就已生产了,当时皇帝还赏赐了贾家不少东西,一直到现在出了月子,方才允准娘家入宫省视。元春怀胎十月,这中间凤藻宫可并不太平,各种阴私手段,也没少遇见,亏得当初他培养了一名通医理的宫女送了进去。这种事在后宫之中本就不罕见,好在这一切都被消匿于无形,至于背后是谁,无凭无据的,很难查到蛛丝马迹,不然,周妃当初也不至于突然就小产了。“可见到小殿下了?”“见到了,白白胖胖的很是惹人疼呢。”“太太说,和宝二哥小时的模样很像呢。”众姐妹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宝玉也为自己有了外甥而洋洋高兴。“像他?”贾瑛嫌弃一般的摇了摇头:“我是不信的,既是皇子,那自然是像陛下的,也只能像陛下。”宝玉闻言,心感不忿,黛玉探春几个聪慧的,也听出了贾瑛有话外之音,怪不得当时娘娘将话岔开了。贾瑛又看向宝玉:“今后在外,休要胡说,叫我听到了,必叫二老爷要你好看。”别人都镇不住这个混世魔王,唯有贾政能让对方畏惧几分。“在府里也不行。”“我说什么了吗?”宝玉心里委屈,自家外甥像自己又怎么了。“陛下赐名了吗?”“取了一个倬字,有倬彼云汉之意。”黛玉说道。杨倬。也不知是福是祸,身在皇家,排行老幺,贾瑛倒是更希望他平凡普通一些,“倬”字......贾瑛摇了摇头,不再多言。“二爷。”喜儿从府外跑了进来。“什么事?”“南边儿来信。”贾瑛接过信封,拆开大致浏览一遍,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欺人太甚。”“送信的人呢?可还交代了什么?”“人已经走了,只说王爷给二爷带句话......”喜儿在贾瑛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众人见贾瑛面色难堪,当下也不敢出声打搅。“发生了何事?”黛玉在一旁轻声问道。贾瑛回过神来,微笑说道:“没什么,只是赈灾的一些琐碎,今日我便不去园中了,你陪meimei们自去便罢。”等众人离开之后,贾瑛向喜儿说道:“备马,去一趟傅府。”府门外,翻身上马的贾瑛看到不远处停着一顶官轿,心下好奇,便向门子问道:“谁的轿子?”“回二爷的话,是那位贾老爷的,前来拜会咱们大老爷。”贾雨村?有些日子没见了。说起来,雨村入职兵部已有些日子了,在苏州时,两人共事一堂,没少配合,反倒入京之后,拢共也没见过几次,每次来府里,多是往贾政贾赦那里去,与他倒见得少。听严华松提起,他似乎与户部那边走的挺近的。看了官轿一眼,贾瑛收回目光,驱马往傅府赶去。......“今日怎么想起到我府上来了?”“瞧您说的,没事晚辈还不能来探望探望您老了?”依旧是傅府熟悉的客厅,还真如傅东来所言,他也有阵子没往这里来了。傅东来撇了撇胡须,对于贾瑛的话,他是半点不信。“你小子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罢,找老夫何事?”被点破了来意,贾瑛也不尴尬。“万事都瞒不过您老的慧眼,晚辈确实有事相请。”“阁老,户部也太欺负人了吧,陛下命我救灾,不如数拨给粮食也就罢了,怎么连北上用于疏通水利的粮秣也要扣押,这事要不给下官一个交代,晚辈就到金殿面圣去。”“户部截了你救灾的粮秣,你来老夫这里喊什么冤?”傅东来饮了一口茶水,翻着白眼说道。“您不是户部尚书吗,这事不找您找谁。”傅东来澹澹一句道:“老夫只是兼任,大乾政务繁冗陈杂,总不能这等小事,也要老夫上心吧。再说,户部如今是昭亲王管着,老夫早就不管事了。”“无论救灾,还是疏通水利,可都是大事,您身为大乾的次辅,总不能不管吧。您就眼睁睁看着那些灾民饿死冻死?您要是看的下去,晚辈也没什么好说的,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总归砸不到我一个无职无缺的人头上来。”不管傅东来怎么说,贾瑛就是赖上他了。“你就不要在老夫这里撒泼耍赖了,不管是赈灾,还是工部疏通水利,所需粮草,一应都该由户部统一调拨,这也是当初说好了的,户部以赈济辽东为名,征调海关总督府运往北方的粮草,合情合理,你若是有能耐,就自己去讨回来,老夫同样不会偏袒户部。”“这怎么能说是耍赖呢,不过有您老这句话,晚辈就放心了,到时候您老可别不认账。”“哼,老夫何时说话不作数过?”傅东来轻哼一声道。贾瑛来找傅东来,也没想过对方能把杨佋从江南搜集的粮草帮他要回来,他想要知道的,无非就是傅东来的态度罢了。虽说傅东来从未公开表示过要支持杨仪,可他毕竟还兼着户部尚书的位子,且自杨仪入主户部以来,一应政令,傅东来也都未曾插手过,一副任其作为的姿态,百官心中如何想,再清楚不过了。贾瑛也捉摸不透傅东来的心思,人老成精,尤其是向他这样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的,若一味偏袒一方,贾瑛趁早还是洗洗睡吧。傅东来目送贾瑛离去,刚沏好的新茶也索然无味。世人都只看到他手握新政大权,深得陛下信赖,以次辅之位,逼得首辅都不得不退让,可谁又知道他的难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次辅次辅,终究是带着一个次字,他这般强势,那位心中岂会好受?虽然目前新政政令的推行,尚未遇到什么太大的阻碍,可这点反而正是让他担心的。太顺了,也不见的就是好事。勉力维持新政的势头,已经让他疲惫不堪了,哪里还有心思掺和到储位争端中来,不做声,只是他不想分心罢了,至于外面的人,亦或是宫里怎么想,他已无暇顾及这些了。正因如此,对于赈灾一事,他才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哪怕他知道京城外面还有上万张嘴等着赈灾粮的救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