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四章 内阁议政 (第2/3页)
就不止是一个“难”字那么简单了。杨景怎么说都是首辅,还是皇帝钦任,想要搬到他势必会费一番手脚功夫,短时间内无法让朝堂重归平静,或许还会因此而挑起朝堂官员之争,亦或许让有心者有可乘之机,新的势力趁虚而入,这都不是傅东来想看到的。一但形成这样的局面,新政必然会受到影响,效果大打折扣,时间上也会无限的后延,哪里会有今日的富裕局面。而且大凡新政,从来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他能在这个位子上坐多久,还是未知数呢。与其让更多的人仇视,不如只得罪杨景一人,为自己竖起一个熟悉的对手,既能威慑百官,也能让皇帝放心。话音落下的傅东来余光扫了一眼旁边的杨景,对方似乎对此也都习以为常了。叶百川紧随其后,环视众人一周,开口说道:“此次北征大军山陕蓟州六镇,总计十七万兵力,一月所需耗费粮草十二万七千五百石,大军饷银耗费另计。先期出征,军中尚有常备粮,外加大军自筹,可足大军一月之用,朝廷需要提供的是后续的粮草。户部一次性所需提供三个月的粮草,合计三十八万两千五百石,另行准备二十五万五千石收纳入库。”“昭王爷,付尚书,以上所列粮草户部多久能够到齐,还需给内阁一个准确的答复才行。”杨仪皱了皱眉,六十三万七千五百石,虽然早有准备,但这个数字依旧让他有些吃惊,要知道大乾漕运的吞吐量,最高峰时期,一年也不过六百万石左右,常年一般也就维持在四百万石上下,内阁一张口,就是一次性两个月的漕运总量。这个数字,凑一凑还是可以拿出来的,只是不要忘了,叶百川所列的数量,仅仅是此次北征大军所需粮草,这里面还不包括负责大军后勤粮秣运送的民夫的口粮,这明显是需要户部自己掏的一部分,真要连这个也计算在内,便要往七十万石奔了。而且户部收到的各地粮赋,还要用来维持各地驻军所耗,辽东一镇此次虽不计数在列,可依旧肩负着不轻的任务,粮草方面也不能像往年一样能拖就拖,必须如数补足了。还是那句话,这些粮食不是拿不出来,户部也不是没有准备,只是一时间如此多的数量确实有些勉强了。“叶阁老,今岁正月一直到惊蛰之前,北地数省遭了雪灾,户部不得不拿出一部分常平仓粮来赈济灾民,耗费不在少数。如今南方的夏粮虽然已经下来了,可还尚未来得及运至京中,眼下只能靠户部库粮来提供当下所需......”眼见杨仪开始诉苦,叶百川哪会任由对方叫苦叫难下去,若都是这般,朝廷百官干脆都开一个诉苦大会得了,也不用出来办事了。“昭王爷,您说的这些,是户部所需cao心的,陛下早已有旨,命户部做足准备,这会儿说这些,是不是晚了点?内阁关心的,只是户部何时能如数将这些粮草筹措到位。”杨仪虽是亲王,地位尊贵,但此时是内阁议政,叶百川身为阁臣,在事情上也无需客气。杨仪闻言,也不见恼,只是与户部尚书付有贞相视一眼,才向叶百川说道:“叶阁老,事关国之大事,本王也不推塞,这样,四十万石粮草,给户部二十天时间备齐,且一应运粮的役夫车马也都应征到齐如何?”“四十万石?”叶百川明白,对方是想先将大军所需的三个月粮草供齐,至于内阁所拟的两个月的备用粮则暂缓,三个月时间的准备,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叶百川却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子,六部之中,就数户部最是难缠,出了名的“厚脸皮”,这要是松了口,剩下的那二十三万石,可要拖到年底去了。只见叶百川摇了摇头道:“昭王爷,内阁议定的这个数字,是不能商议的。还有,二十天?”“户部的官员都是吃干饭的吗?本阁已经说过了,军中的常备粮和自筹粮,仅够一个月的耗费,十天时间,户部的车马民夫都是飞的吗?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感到边关。”“不行,内阁只能给户部五天时间,如数集齐。”军中的粮草按行军所耗,其实不止能支撑一月,起码再延十五天的量还是有的。但这种情况,总不能一点余地都不给自己留吧。“五天?”杨仪一声苦笑,连叶百川话里对户部的嘲讽都顾不上回应了,虽说是漫天要价,可这杀价杀的也太狠了些。“付尚书,你来。”杨仪还得顾及自己的亲王威仪,这里可是内阁,他堂堂一个亲王,像市井小民一般和内阁大臣讨价还价,成什么样子,于是干脆帅锅付有贞。付有贞心中也是有苦说不出,本来两人提前就已经议定好由杨仪开口应对内阁,为的就是想凭借杨仪亲王的威势,让内阁不至过分压榨户部,这会却倒忘个干净。亲王加主理户部的尊贵头衔都讨不来的让步,你让他一个尚书能怎么办。不过付有贞倒也有自己的应对办法。当下开口说道:“叶阁老,诸位大人,五日内做好所有准备,就是逼死下官也做不到,十天,十天如何?”叶百川想了想,说道:“七天,不能再多了,山西镇和蓟州镇倒还好说,可西军路远,如果后续粮草不至,那咱们大乾的儿郎可就只能吃沙子了。”“七天太短,再容一天,八天?”叶百川思虑片刻,还是点头。“再说这个数量,六十三万七千石,户部一下子确实拿不出这么多粮食,要知道除了北征大军,还有九边各地留守的官兵,以及京畿附近的大军,也都等着户部的粮草呢......”叶百川一听又是这般话,当下也不给付有贞继续说下去的机会,打断道:“是六十三万七千五百石,付尚书少说了五百石。还有,刚才本阁已经说过,内阁议定的数量,不容商议。”“叶阁老且听下官把话说完,按理,当下时节,别说是六十三万七千五百石,就是七十万石,八十万石,户部也能拿得出来。只是往年这会儿南方的夏粮已经入京了,今年的夏粮却迟迟不至。从四月初五立夏至今,马上就到六月了,苏杭之地的新粮起码也该运抵京城了,再过个把月,山东河南之地也该入粜了,今春赈灾这也是事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下官还请内阁能容户部一些时间,等南方第一批新粮入库,户部保证第二天就能将剩余的粮草备齐。”付有贞的办法很聪明,同一件事,将其时间和数量要素分开来说,先在时间上取得主动,再提数量方面的问题,这样不至于让对方一次性全都回绝了,重繁往复。另外就是转移矛盾,付有贞虽然只字未提漕运,但话里话外句句都是在说,不是户部想要拖延,而是今岁的漕运拖了后腿。叶百川果真将目光看向一旁默不作声的杨佋。杨佋感受到投来的目光,也不待对方发问,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