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宁府贤孙_第三百二十四章 欲离京南下祭扫,会军门明敲暗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四章 欲离京南下祭扫,会军门明敲暗打 (第2/4页)

过府一叙,或可小住几日也无妨,王爷若是愿意,认个义子也无妨。”南怀恩道。杨仪笑道:“怀恩想的也未免简单了吧,贾瑛和林府的那位姑娘尚未成婚呢,如今他人不在京中,谁能做得了主?”“成不成的,到不重要,哪怕人不来也没关系,只是借此正告一下贾瑛而已。以前咱们需要拉拢他,可再过一阵,就该他求到咱们头上了。”南怀恩说道。杨仪思虑一番,最终点头道:“就依你所言。”......而此时的贾府,黛玉在收到贾瑛的传信后,虽不明白为什么,可还是照做了。一面吩咐报春和绿绒做好准备,自己则带着老仆周肆伍去见了贾政。梦坡斋。虽然入府日久,但黛玉与贾政说话的次数却并不多,也只是刚入府那会儿,贾政偶尔会将几个姑娘一道喊来,问问可有缺补的,这还是她头一遭自己登门来找舅舅。“瑛儿不是去山东主持乡试吗?好好的,怎么又想着接你们南下了?”贾政听完周肆伍的话后,不解的问道。黛玉没有搭话,她是晚辈,有些话不好张口,且与贾政之间隔着辈分,很难平等的对话,是以一切都交给老仆周肆伍来应对。“原是没这个打算的,二爷说,因是南下途中夜宿时,梦到了已故的老爷和夫人,惊醒后思量再三,觉得应是老爷妇人在天有灵托梦给了二爷,想要见一见自家的孙儿。二爷想着,如今伯府已经有了后嗣,也该是回想祭扫一番老爷和夫人的坟茔了。”老仆有礼有节的说道。“又想着府里姑娘们热闹惯了,未见得习惯分离,路上也孤闷,便想请几位姑娘一道,此行南下也未有其他要事,府里其他内卷若愿意同去的,也可一道,彼此也有个照应。金陵毕竟是祖地,回去看看也好。”时人最是信奉鬼神一说,尤其是先辈的英灵托梦。贾政听罢老仆的话后,也不由回忆起了当初贾敇的样貌,似乎都已经有些模湖了,至于木氏,贾政满打满算也只见过两次,到现在已经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心中一时也不免有些悲戚,自也不想再多问别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此也好,是该告慰一下先人,以安亡者英魂。”贾敇是战死的,自然就是英魂了。说着,贾政看向黛玉道:“你可去各方看看,有愿意一道的,就一同去吧,老太太那里自有我去分说。”黛玉得了允,当下也不拖沓,先是去征得了众人的同意,便开始准备南下事宜。宝玉知道众人要离府的消息,心中也起了心思,众人都走了,只留他一人如何肯应,又不敢去求父亲,只能到贾母那里不断央求。贾母自不愿宝玉离开身侧,可又实在不忍只留他一人在京。贾母又看向黛玉探春几个问道:“除了你们几个,还有谁要去?”“宝琴meimei、岫烟meimei,还有李玟李琦两位meimei都要去的。我们几个商议,凤丫头久日卧病在床不见风,这会子总算是见好了,不妨也出去走走,散散心。”黛玉知道贾母素来喜欢热闹,一下子人都走了,家里未免孤闷,看着贾母心中着实不忍。可她也没有办法,贾瑛信里说了,府里的人不能一下全都走光了,只能让姑娘们提前离京避难。可府里的姑娘们多了,又该带哪个,不带哪个,哪个愿意去,哪个又不愿意去,未必就好周全。若依她的意思,兵乱一起,最是无情,最好是姑娘们都跟着南下,留下那个都是不好的。可又发愁该怎么和几个meimei们说,据实相告南下是为了躲避兵灾也不现实,人多口杂的,倒不是担心她们会说出去,只是毕竟事关重大。好在一听是贾瑛的提议,探春湘云几个便先答应了下来,三春素来是少分开的,迎春和惜春自也不用担心,再者几人也有过一次南下的经历,见过江南的景盛,心中也有意动。有她们几个带头,宝琴岫烟四个也自没什么意见了。加之宝琴和岫烟本就是江南人士,入京之后,也不免思乡心切。凤姐房里的事情,黛玉是知道的,见她整日郁郁寡欢,心中自也不忍,正好可以一道南下散散心。这大大小小十几口子人,还不说各自身边的丫鬟婆子,哪怕是都定好了要去,也不可能立即起行的。贾母又看向李纨问道:“你可也要去?”李纨移步,行至贾母身边倚着站定后说道:“我便不去凑那个热闹了,府里总要留下一个半个的陪着您老,再者也不能都走了,府里没个帮着太太管事的。”贾兰还在国子监求学,李纨如何肯丢下他一人在京。黛玉也曾劝过,怎奈李纨执意,她也无可奈何。这边贾母又担心路上的安全,贾瑛原本是安排贾芸护送众人南下的,只是在贾母看来,贾芸毕竟隔着远了些,不大放心。贾琏和贾瑛又都不在京,贾母便又点了贾蓉陪着众人南下,一并还有宝玉两个男子,再有府里的家仆和贾瑛安排的护卫,这才放心她们去打点行装。......另一边。第二日一早,宋伦便准备好了船只,还派了一队兵马护送。交代了宋伦留意京中贾府传来的消息及时递送给他后,贾瑛也不在天津多留,坐上行船,迎着海浪向来州府而去。胶东半岛上,原本都是来州府的地界,只是后来宣隆早年因登州蓬来一代倭寇闹得严重,而登州则成为朝廷抵御倭寇的前沿,登州古港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是以宣隆帝下旨升登州为府,与来州分治胶东。今岁开春后,朝廷又下旨设立山东备倭都司,府衙所在就在登州。只不过眼下宋律本人则是在来州府。来州是宋氏兄弟的家乡,而应召北上的备倭兵的如今都集结在来州府,随时准备经由青州府、济南府,走河间府北上蓟州。一处空旷的军营内,贾瑛第二次见到了宋律,上次见他时,还是贾瑛在兵部任职方司主事时,宋律进京走官见过一面。宋律的年纪远比宋伦要大上许多,是一副中年武将的打扮,不过两兄弟的样貌倒像是双胞胎一般,极为相像。“伯爷,自朝廷下旨组建备倭兵以来,历经小半年,如今备倭都司麾下已经有大军近十五万人,其中水师三万,大部分都是原山东卫所的士兵改制而来,我亲自招募的也就大人眼前看到的这些,包括前次已经北上的一万人,合计四万人马。”“新进招募成军?”贾瑛注意到宋律话中的关键,不免有些担心在即将面临的大战之前,这些备倭兵的战力如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