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深硅刻蚀工艺 (第1/2页)
“哦?都有哪些传感器?” 孙厂长坐直了身体。 “到目前为止,思路已经成熟的,除了上次展示过的加速度传感器,简单一些的压力传感器,水平传感器,还有飞机上会用到的高度传感器,空速传感器......” 陈泉在黑板上,连续写下了一长串的名字。 既然明白了“他”做的东西,都是传感器,再去寻找那二十多个实验的目的,就容易了很多。虽然有些非常复杂的结构,陈泉还是摸不清头绪,但其中不少结构,每个实际可以有多种用途。 更不提,“他”提供了好几种通用结构。 所以,有些传感器,是原来“他”实验里包括的,但也有不少,是陈泉跟赵薇薇讨论后,自行扩展出来的。原理搞清楚了,可以很容易的举一反三。 “还有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陀螺仪。这个可以作为我们第一期作品的收官之作。” “陀螺仪?陀螺仪也能用MEMS技术加工出来吗?” 刘院长身边的中年人,站了起来。 陀螺仪在很多场合,都是核心传感器。 “您是?” 孙厂长回头询问。 “我是跟老刘一起来的,你们叫我王工就好了。”中年人没有透露姓名,其他人互相看了一眼,也就不问了。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小伙子!” “哦。当然能了。由于陀螺仪的造型过于复杂,我还特意带来了它的模型。” 陈泉一摆手,曲燕秋就托着一套,由纸壳做的简陋样品,走上讲台。 ------- 微电子实验室。 “你的手抖什么抖啊?这块晶圆片算是废了!” 张栋被气得浑身发抖。“你知道,这块晶圆片值多少钱吗?加上刚才消耗的各种药水,制剂,一百元!让你一抖,就这么没了!” “没有全废吧。那一半不是还能用吗?” 自知犯了大错的成兴,试图分辨。 1989年的冰城,学生生活费,50元一个月能吃饱,100元,绝对能吃好。 “哦,天啊!我真是受够了。” 张栋的耐心彻底没了。“这是谁出的馊主意!让这些连课都没上过的新生,做半导体实验?” “老张,有点耐心。” 在旁边工作台做实验的科研人员,边cao作,边劝解。“你不能期望所有人都跟陈泉一样,一看就会,一听就懂的。” “老师,让我们两个人一组吧。这次我们小心点。” 云丽上前一步。 有了台阶下,张栋的态度好了一点。“行,你跟成兴一组,于耀赢跟李季一组。剩下的冯言,自己一组。” 被训得满脸通红的成兴,感激的看了一眼,身边不起眼的同班女生。 在MEMS小组内,人虽然不多,但隐隐分成了几派。 于耀赢,李季,都是陈泉和曲燕秋的嫡系,而冯言,干脆是陈泉二人的干jiejie,前些天发表的中文综述,还捞到了署名,心态都比较好。 而云丽和成兴,被拉入小组,完全不知道背后的原因,比较忐忑,做事情也有些畏首畏尾。 由于相似的处境,两个人最近有点抱团取暖的意思。 ---------- 会议室。 看到样品,感兴趣的客人,纷纷离开座位,围了过去。 “这不对吧。” 王工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把样品看个通透。 “什么不对?” 冰飞的周总工,就在他的身边。 “这种结构,以现在的MEMS工艺,根本加工不出来吧。” 王工把模型举了起来,抬高到跟视线平齐。“我记得,MEMS所采用的牺牲层工艺,根本加工不出如此的高深宽比、高垂直度。” 牺牲层技术(工艺),1985年才被引入到半导体加工领域,“表面”微机械加工概念由此产生。之所以,1988年,震惊世界的微静电马达能够问世,就是拜牺牲层技术所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