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剑指诺贝尔 (第1/2页)
听完了行程安排,赵良材有点意外。“你们真准备采购进口设备吗?你们的资金不够吧!” 松花江半导体的资金,除去为土建施工,日常运营预留的,能够花到设备购置的款项,不到4千万。按照黑市价格计算,折合400万美元。按照官方汇率计算,则达到八百万美元左右。 在国内,这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但是拿到国外,就少得可怜。 如果只是单纯的购买设备,倒还勉勉强强。毕竟MEMS对对制程不敏感,产量也属于小批量生产。 但问题是,MEMS工艺特殊,绝大多数设备均需要进行定制。另外,每种传感器的空间结构都不同,导致每种MEMS产品都会对应一条专用生产线,部分设备需要再定制。 所以,MEMS需要的设备本身不贵,但定制开发改造贵。在人工成本高昂的欧洲,一百万的设备,定制开发费用,可以高达三百万到五百万! “是不够。不管买不买进口设备,多看看,总是好的。即使将来拿回国内进行招标,也算有个参考和比较。”曲峰回答“另外,有些人想投资我们。事情还在谈,都没有最后定。” “还有投资人?” “对!自从新闻发布会后,对我们的工艺,技术,感兴趣的人不少。这些以后慢慢再说了。” 曲峰没有披露细节。 因为投资人有很多苛刻要求,例如生产要放到欧洲,或者美洲,毕竟冰城根本没有半导体产业基础。 除了产业链环境,还有大气候的原因。半导体设备进入中国,有些根本不可能,另外一些,也有极为麻烦的手续要走。 按照投资人的方案,等于让松花江半导体转让了技术,在新公司中基本没有发言权,因为股份占比很少。 这种合作模式,有利有弊。 有利的地方主要在个人身上。大家摇身一变,都变成外资企业员工了。工资,福利,大幅度跳跃。这个外资,不是中国境内的外资,而是欧美的外资企业。核心员工,全都技术移民了。 不利的地方,在冰城的生产,彻底没有戏了。企业的运营,跟这些他们关系不大了。 相关的利益权衡,曲峰和孙春生还没有想明白,就更不会跟外人说了。 ...... “陈泉,现在就看你的了。参观先进实验室和产线的机会,可都给你创建出来了。” 散会之前,大家纷纷拍打着陈泉的肩膀。 陈泉在先进实验室,一走一过,就能够偷师学艺的谣言,被众人又都想了起来。 ------------ 2月15日。 曲峰一觉睡到了大天亮,等他来到餐厅的时候,其他人都吃得七七八八了。 “你们谈什么谈得这么高兴?” 曲峰端着盘子,一屁股坐到了众人身边。由于起来得太晚,餐厅里已经没有什么人了。 “我们在商量,创办一个专注于MEMS领域的期刊。” 孙春生用小勺,慢慢搅拌着自己的咖啡。早餐里提供两种饮料,咖啡和橘子汁。慢慢的,从来不喝咖啡的众人,也跟着德国人的习惯,每早一杯咖啡。 “哦?为什么想起办杂志?” 曲峰有点意外。“这对办企业,没有什么帮助吧。” “有的。当然有!” 黄楚雄最积极。“你们为什么在真假微米事件上这么被动?还不是话语权闹的?要不是陈泉赢得了展会主办公司的支持,事情会向哪个方向演变,真的很难说得清楚。” “话语权我明白,可是这跟科技期刊有什么关系?” 曲峰不赞同。“科技期刊的销量这么低,根本不可能盈利。养一本公共资源性质的期刊,对才起步的我们,压力很大。” “不,不,事情不能这么算。” 孙春生总工在旁边摆手。“我们的这次参展,为什么会成功,还不是借用了陈泉的名气?没有陈泉的名气,我们去哪里找到那么多意向订单?这次是会议举办方帮了我们,以后呢?” “你的意思是?” “别的不说,至少在国内,我们要做这个主办方!我们在世界市场上,是半导体行业的新军,在国内就不是了?所以我们不仅要办期刊,还要成立中国自己的MEMS协会!把话语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趁着全世界都没有MEMS领域的专业期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