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四章 狡兔,同时三窟!(14更) (第1/1页)
大秦:开局被祖龙偷听心声正文第六百一十四章狡兔,同时三窟!可以说姜子牙的权势来得过于特殊,毕竟他实在是太能活了。 八十出仕,熬死了女婿,熬死了外孙,直接等到了重外孙等级才回归天地。 这样一个特殊的例子,实在不具备普遍性。 也正是因此,大家才对冯逍的待遇,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更何况纵容这一切的还是威势无双的嬴政。 嬴政是谁? 那可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皇帝。 虽然此时的人,可能还不明白这两个字的分量和含义。 但是嬴政的权力和威势,决定了他要想做某些事情,不需要任何的策略和委婉地方式。 毕竟,这天下就没有敢于违抗他的存在。 且不论冯逍那莫名其妙的恩宠,就说罗网受到了一番震荡之后。 所有人的工作热情也更加高涨,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妙的阴差阳错。 也使得钱塘分堂,在景、屈两家将钱塘经营地针插不进的情况下。 依然取得了非常让人震惊的成就。 在张海为韩信奉上的那叠纸,最上面的第一张。 就密密麻麻地罗列出,景、屈两家的族谱血脉。 不仅仅是嫡系,甚至于庶系和旁支当中,但凡杰出一点的弟子,都用红笔标了出来。 当然,因为罗网发展起来地实在过于短暂,某些事情也无力办到。 比如两族的真实实力,真实家底,其他据点等深层机密的事情。 罗网就没有办法探听出来。 当韩信将罗网的信息翻看完毕之后,对于罗网的能力感到震惊的同时,也更加感慨自己的运气了。 随便在门口碰到了一个伍长,就正好发现了屈氏的另一个隐秘据点。 这难道不是自己的运气是什么? 起码罗网的情报上,就没有表明景、屈两家其他据点的信息。 罗网的情报当中,两家的人员,日常经营的行业,店铺的数量、地点等。 但凡日常能够发现的,都一个不拉做出了标注。 但是那些深层次的,外人或者说非核心人员所不能知道的情报,是一点都没有。 从这点就能看出罗网的短板,以及他们的能力强大之处。 罗网的短板就是时间太短,但凡是稍微涉及深入一点的,或者是久远一点的隐秘消息。 他们是绝对无法探测到的。 而之所以说他们能力强大,是说但凡一些浅层次的消息,那么罗网肯定一个不拉。 哪怕日常两家自己人都不大注意的东西,那么在罗网的请报上,肯定都会详细的记载下来。 可以说但凡是能够收集到的情报,罗网甚至比景、屈两家自己都记载的详细。 因此罗网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时间。 而随着时间的越来越长,罗网总有一天,将会成为整个天下,最为让人震惊的情报机构。 虽然如此多的动静,整个钱塘不可能都毫无觉察。 但是韩信却没有丝毫的紧张和着急,斯条慢理地翻阅着罗网记载的档案。 这次来到钱塘不过是他的第一站。 除了会稽郡留下的五千大军之外,剩下的这次都被他带了出来。 就是那五千军队,还是他强行留下来的。 本来按照冯逍的打算,是让他将所有三万的大军都带出来的。 虽然冯逍如此说的,但韩信知道,在嬴政的心里。 冯逍的安全,可比什么楚国余孽重要多了。 否则,也不会在冯逍南下的时候,让他和张良两人随同而来。 要知道,他和张良两人,可是已经坐到了侍郎的位置,那可是三品的官员。 让他们跟着来到江南,可不是让他们来锻炼能力的。 在大秦,嬴政用人只会能者居上,庸者淘汰。 除了冯逍之外,嬴政给过谁锻炼能力的机会? 与其说他们两个伴随着冯逍来到江南,是为了分担冯逍的重担。 还不如说是给冯逍打下手,让冯逍使唤的。 正好他和张良,两人一文一武,所有政务都能兼顾。 两万五千大军,除了进入城内的一万六千人,还有三千埋伏在南城门之外。 其他的六千人,都被韩信洒在了方圆三十里之内。 就是为了防止景、屈两家从地道里跑出城外。 而且,韩信不相信,景、屈两家能够挖出一条三十里的地道出来。 所以韩信根本不担心,两家的人能够从他的手里逃跑出去。 翻完了罗网的情报之后,虽然韩信都已经清楚,但是依然有所遗憾。 毕竟狡兔三窟,自从毛遂对于孟尝君的帮助传播天下之后。 但凡是稍微有些能力的家族,都准备了好几个后备的据点。 以防在特殊的情况下,家族遭遇了无法抗拒的打击之后,用来浴火重生的。 可以说自春秋之后,大家族自备后路的习惯,已经蔚然成风了。 所以,韩信绝不相信,景、屈两家没有其他的据点。 很可惜,除了厉行知道屈氏一个据点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消息了。 罗网甚至连厉行知道的那个据点,都没有任何的记载。 看完了罗网的记载之后,韩信对着一旁的厉行好奇地问了起来。 “厉伍长,你是怎么知道那个据点是屈氏的暗藏据点的?” 倒不是韩信怀疑,而是他现在没有其他消息的情况下。 一方面好奇厉行如何得知这个消息。 另一方面也想看看是否能够得到什么提示,然后再发现一些其他有用的消息。 对于这件事情,厉行到没有任何的隐瞒。 “启禀大人,属下也是偶然的机会,在那个院子的门口看到了屈府的大管家。” “可是那个院子起码十多年的时间,都没有人住了,早就荒废很久了。” “可是根据属下观察,那个院子却经常有人打扫和修葺。” “而且根据属下探知,那个院子很早以前,是属于一个落魄贵族的。” “可惜那个贵族的后人不成器,好赌成性,结果这个院子就被别人暗中购买了过去。” “如果不是县衙里的令史是属下的大舅哥,恐怕我也不知道这个院子的购买者是屈氏。” “而如今在县衙当中,这些文书都已经不存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