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糟糕的朝代却拥有优秀的将领 (第1/1页)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如此卑微的人生地位,竟然最终能做到如此位置,这个狄青,倒是不简单啊。” “不得不说,这宋朝也是厉害,弄了个什么面涅出来,好像是在脸上用墨刺字,用针在人脸上刺字或刺其它图案,在针孔渗血之际,用墨涂上去,等伤口愈合之后,墨色的字或图案就在人脸上显现。” “大宋以此法刺字再犯人脸上,就是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吧。” “面涅也被认为是出身低微的象征,而即使狄青脸上有面涅,也没能阻挡他的凶猛。” “大宋啊大宋,可真是个神奇的朝代。” 永乐大帝朱棣看着天穹之上投影中显示的画面,不由感慨。 “这么出色的将领,可惜结局不是很完美。” “这大宋的武将一个比一个倒霉,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都怪那赵匡胤,闲着没事非得搞什么重文抑武,信任一帮脑子里装粪的文人有什么用?出了出些馊主意,别无他用。” “一有风吹草动就怕得要死。” “朕很看不起这帮人。” “不过也是,大宋朝对于武将的猜忌,始终存在。” 紧接着,苍穹之上的投影继续播放: 【北宋朝廷“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政策及其面临的诸多内忧外患是狄青生活的大时代背景。】 【狄青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军功起家,与西夏的作战中狄青不断因战功获得提拔到了枢密副使,在平定了侬智高叛乱后,狄青更是被提升到枢密使一职,是为武将最高的官职,荣耀至极,成为当时北宋的“人样子”,是北宋最为出彩的名将之一。】 【狄青不仅骁勇善战,还经常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大破敌军。】 【同时,狄青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军纪严明,善待将士,这是狄青治军带兵的基本特点。】 【古来为将者,或执法如山,或体恤将士,二者兼备者并不很多。】 【而狄青却不一样,一贯如此。】 【他受命讨侬智高之初,传令诸将不得擅出与敌作战,等候他的统一调遣,广西铃辖陈曙乘他尚未到前线,擅自发八千名步兵攻敌,大败于昆仑关,狄青依军法斩陈曙及临阵败逃的将佐三十人。】 【在执法如山的同时,他颇能体恤将士,行军作战,他与军士同饥寒劳苦;打胜仗后,他常把功劳推给其下将士。】 【讨侬智高时全由他谋划,战事已完,记功报捷等一般余事全部交给安抚使孙沔去办,他全不放在心上,因此将士们深服其为人。】 【而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却抑郁而死。】 【狄青的死亡,是偶然也是必然。】 【华夏一代猛将,征战无数,杀得了敌人,夺得了城池,就是治不了一个小小的毒疮。】 【这是偶然的。】 【狄青在屡次遭到北宋文官的弹劾之后,尤其是韩琦等大臣的弹劾,宋仁宗不得不外放狄青,然而,就在狄青离开京师不到半年,嘴上就长了毒疮,再加上长期的官场不顺心,便郁郁而终了。】 【而其中欧阳修与其他文官是不一样的。】 【欧阳修在官场叱咤风云多年,早就摸透了北宋官场上这一套,想帮狄青一把,但对于性格耿直的狄青,很多时候他也是爱莫能助,眼看韩琦、文彦博等人,三番五次的在仁宗面前说狄青的坏话,要置之狄青于死地。】 【欧阳修看到之后决定上书宋仁宗,将狄青调离京师,其实是出于一片好心,是为了保护不善于在官场上生存的狄青,给他一片远离京城纷扰之地安度晚年。】 【可惜没能如愿。】 【可叹狄青一生戎马生涯,冲锋陷阵,建功立业,没有战死在沙场,却死在了大宋朝廷的猜忌,以及大宋文官的污蔑声中。】 【这一位为大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在兵刃飞矢之中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却不曾想,没有血染疆场,马革裹尸,却在北宋王朝重文轻武的陋习之下,满怀遗憾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没能为自己精彩的人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倒是可惜。】 “如此勇猛善战、兵武双全的狄青,居然能被一群文官给害死?” “这大宋朝廷都是一些什么玩意?” “如此做法,不会让将士们心寒吗?” “这样下去,真的会有将士死心塌地的为大宋朝廷卖命吗?” “这帮空谈口号,不干实事的文人,脑子里想的到底是什么?是天下苍生、大宋江山、还是自己那私欲?” “实在是让朕不解。” 始皇帝嬴政看到狄青的死样,很为他感到惋惜。 一代名将,一代天骄,面对千军万马不惧,没有被敌军杀死,反而间接死于自己人之人,这也太无奈了。 “大宋这个朝代如此之烂,看来是有他的原因的啊。” “这样一位武将,若能对他真心对待,又能如何?” “可惜!太可惜了!” “若是这狄青是为朕效力,朕肯定不能作出这等事来。” 嬴政叹了口气。 为这位满怀遗憾离开人世的猛将而不值。 “哎!嫉妒心太过可怕。” “这帮文官,不就是怕狄青功劳太多,抢了他们的威风吗?” “身为大宋朝廷大臣,不知道如何帮助皇帝治理国家,反而经常诬陷自己人,搞内斗,这样的国家,怎么能强大?” 太宗皇帝李世民也非常不解。 这样一位英雄好汉,却遭遇到如此待遇,实乃不公。 “北宋的文官?在咱老朱看来,就是一群垃圾玩意。” “整体除了窝里斗,没有任何卵用。” “这帮玩意,在咱看来,和那朱由检时期的东林党没啥区别。” “喊口号有什么用?不能干实事,那不就是浪费咱的粮食。” “若是生在咱这个年代,咱一刀一个。” 洪武大帝朱元璋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要这些文官在他面前,他可不会客气。 在各个平行朝代的帝王们感叹狄青遭遇的时候,宋仁宗赵祯的脸沉了下来。 “遗憾而死?” “文官诬陷?” “朕以前不知道这帮文官的德行,现在朕知道了,这帮家伙,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狄青这样优秀的将领,如此遗憾而死,岂不是朕的过失?” 宋仁宗脸色难看。 他想起一件事情。 那就是他曾劝狄青敷药除掉脸上的刺字。 而狄青怎么做的? 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您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微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和陛下的栽培,臣希望保留它,好时刻用来激励自己,让自己时刻铭记,是谁给了我这个机会建功立业的。” 如此优秀且低调的将领,怎能不敬重。 “根据盘点视频中所说的,狄青的死亡大概率是因为朝中文官妒忌,和朝廷的猜疑。” “看来朕错了,朕不该对这些为大宋建功立业的将领进行不必要的猜疑,朕今后会改。” “至于这些只会背后捅刀子的文臣,朕倒要看看,他们多次诬陷我大宋朝中武将,究竟作何居心?” “朕也可以学习洪武大帝那样,拿他们好好开开刀!” 宋仁宗赵祯已经在心中打定了主意。 既然重文抑武政策如此失败,那就应该将其废除,提高武将的地位。 这样一来,才不会让类似于狄青这样的良将遭到排挤,最终落寞而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