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 刘宗周在皮岛的不臣谤君之论 (第2/2页)
朱由检饶有兴趣地问道:“他们可曾去东江各岛上看看?” “臣在各岛停留时,特意让军士把他们带上岸,许他们随意走访,也都看了军民惨苦情形。不少人都颇有触动!”姜曰广说道。 朱由检眸子里闪光道:“其他人或许能触动,只怕刘宗周、文震孟这些迂夫子,还是不易改变吧。” 姜曰广略有些尴尬地笑了一下,“这个,臣倒也未曾详细问过。只是见大部分人的表情,应该是有所感触。” 朱由检点头道:“好,现在就把他们带到朕面前,朕亲自问问他们。” 姜曰广领命,随即吩咐手下亲兵等运载文官的船只靠岸后,把人领过来。 亲兵领命而去。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后。 一行约七十多人的队伍,朝朱由检这边过来。 这些人虽然说是充军到皮岛,但从走路的仪态,可以看出,仍旧在竭力保持着士大夫从容舒展的模样。 身穿襕衫布袍。 步伐不疾不徐。 神情淡定之中又透露出一丝不容轻慢的尊严。 左右聛睨顾盼之间,似乎是到皮岛来视察的。 随便单独拿一个出来,都是可以镇压一方的存在。 只是现在却有七十四人之多,这情形看着就有点不伦不类,甚至带着一丝滑稽。 那些还留在周围的东江将官士兵,看见这情形,也有些目瞪口呆。 有人忍不住低声嘟哝道:“这是把一帮太爷请到岛上来了啊。” 旁边的人低声附和:“一两个太爷倒是不打紧,这么多太爷,谁来侍候他们?” 这群曾经的朝堂官员,无须别人指挥,就自动按照原本官位高低排成前后队列。 大概官位相同的,则又按齿序排定前后,一丝不乱。 朱由检看着他们走过来,脸上微笑,心中想道: “这七十多人,就算就地组建一个朝廷班子,都是绰绰有余了。” 队伍最前面为首之人是曹于汴和刘宗周。 曹于汴已经七十岁,须发皆白,苍髯皓首。 经过海上这番颠簸,相当疲惫憔悴。 好在他年龄虽大,平素身体健朗,总算支撑过了这段海程,没有垮掉。 刘宗周在旁,弯腰侧身扶着他前行。 曹于汴却看着前方,目光一扫,已然看见了朱由检。 他愕然叫了出来:“陛下?!” 后面也有多人同时看到,也纷纷叫道:“陛下” 这叫声里多是惊愕,还夹着不满甚至愤怒。 显然这些前官员万万没有想到能在皮岛看到崇祯皇帝。 他们的愤怒不是因为皇帝惩罚了他们。 而是在他们看来,皇帝亲自到皮岛实在是极为不智,甚至近于疯狂的无道之举。 虽然他们在离京前,也知道了皇帝要微服巡访各地,这本身已经够荒唐了。 但在内地巡访和到东江皮岛来,那又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他们不少人暗暗痛心,他们这些人被安排充军后,朝堂之内,再无直臣,都是软媚之徒。 对皇帝到皮岛这等荒唐之举,竟然无人阻拦。 刘宗周此时也放开曹于汴,抬起头来,看着前方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眼睛里射出愤怒的光芒。 这光芒灼热得似乎可以把人烧起来。 看他这样子,朱由检就知道自己所料不错。 别人或许会变,但这刘宗周的脾气和思想那就是一块顽石,不会变的。 皮岛众将官看到这古怪的队伍,一时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也不便发声。 在沉默的气氛中。 这些人终于走到距离朱由检十步远的地方。 队伍中有些官员显然觉得见到皇帝,按照礼节是应该下跪的,便要做出下跪的姿势来。 但队伍最前面的刘宗周和曹于汴却并没有下跪,只是站在那里,瞪着皇帝。 后面一些人膝盖弯了一半,看看队伍前面没有动静,有些尴尬,只得又站直。 朱由检视线迎向刘宗周的目光,说道: “怎么?蕺山先生对朕的怨气很大么?现在连君臣之礼都不讲了么?” 曹于汴不下跪,他可以理解。 毕竟这位已经七十岁了,按年龄,也有不跪的道理。 可这刘宗周因为充军,见到自己连跪都不跪,这就有些过分了。 刘宗周胡子耸动,开口大声道: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柳敬亭噗嗤笑了出来。 显然他觉得刘宗周见面就念诗的样子有些滑稽。 朱由检皱眉道: “蕺山先生念这诗是什么意思?” 刘宗周傲然道: “这诗便是阳明先生之诗,也是我心学门人所尊奉者。” 朱由检呵呵笑道: “先生现在在朕面前,都不愿称臣了!你念阳明先生这诗,天地都要掀翻,自然也不把朕放在眼里! “汝等平素满嘴忠孝仁义,如今受了些许惩处,便心生怨谤,这‘忠君’一节便抛之脑后了不成?汝等还有何颜面自称儒者乎?” 刘宗周郑重道: “陛下此言差矣,吾平生一言一行,皆可质之于儒者往圣先贤,仰不愧,俯不怍! “至于这忠君一节,陛下学问未成,故对吾儒有此误会! “陛下岂不闻《纲目》有言:‘世主无养民之心,则天下之贤人君子不为之用’ “岂不闻《论孟精义》有言:‘事君,道合则服从,不合则去’ “岂不闻孟子有言:‘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寇雠!’ “岂不闻《礼记》有言:‘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朱晦翁说得好:‘若只以为臣下当忠,而不及人主,则无道之君闻之,将谓人臣自是当忠,我虽无礼亦得。如此,则在上者得肆其无礼。’ “今陛下所行,皆荒唐乱政,已成独夫,君既不君,臣自然不臣。 “至尊者此道,至尊此心。吾人须是自心作得主宰,方成大丈夫,若是明知陛下已成独夫,大行乱政,还跪下称臣,才是违背先贤教训。为权势所屈,依违媚君,乃是妾妇之道也! “吾自知此言,入于陛下之耳,乃大逆不道之言。然吾心自作主宰,利害荣辱,不能淆吾见而夺吾守也。陛下便是凌迟吾肢体,也不能有所变。”chaptere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