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0、连续-光速破案+光速缉捕! (第1/2页)
算了,那就把剩下的都给破了吧。 反正根据刚才的情况来看,剩下那部分“解析”起来也要不了多少时间,再来一个小时左右就能搞定。 一个小时,能破这么多案子,而且都是些刑事方面的重案...... 说得“功利”一些吧。 破这么多重案。 一来,它们能给柳乘荫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虽然接触这些“罪恶”的时候,柳乘荫难免会被案件里的歹徒的恶劣行径所恶心到,为受害人的遭遇而感到痛心,一个案件下来,柳乘荫就跟看了部让人心酸的“悲剧片”一样。 再次重申:柳乘荫不喜欢“悲剧”。 但好在,柳乘荫可以有机会靠自己的能力,让这出“悲剧”的结局稍微大快人心一些,让这出悲剧的灰暗色调的滤镜中能对出一些“艳阳”的色调....... 想到这里,柳乘荫就感到一些满足。 二来,柳乘荫也能从这些案件中获取可以用来改编成“探案片”剧本的素材! 这么多案件,根据柳乘荫这些日子触发【未知的召唤】的频率来看,他想遇上这么多案件,估计得旅游好几年才行,而且,就算靠【未知的召唤】遇上了案件,那些案件也未必这什么重案,可能只是像之前那个“小鸟游蓄水池”的民生事件。 甚至可能只是想今天这样错把演戏当真所闹出来的误会。 现如今,他只要再花费一个小时......加上先前已经花了一个多小时所“解析”过的那些,他两个多小时就能收获几十个、上百个的“素材”,赚大了! 机会难得! 随后,柳乘荫向李先安说出了自己想到破解这些陈年旧案的想法。 李先安听完柳乘荫说出的要求后,他愣了一下后,很快就同意了。 李先安之所以“楞了一下”,并不是因为他对柳乘荫提出要帮忙破案感到有什么奇怪之处。 事实上,这些案件他们都曾经去请个领域的专家帮忙,试图破解。 然而,从这些案件的资料至今还堆放在这里就能看出,之前的尝试都失败了! 之后,时不时会有一些在过去也曾有过“战绩”的探案爱好者或刑侦专家“朋友介绍”下,得知了这些案件的难度后,慕名来“挑战”。 只不过....... 他们来的时候,都是——哦莫斯罗伊! 走的时候,一个个——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柳乘荫不是第一个他们警局提出希望帮忙侦破这些陈年难案的人。 柳乘荫只是又一个的“哦莫斯罗伊”而已。 不过,在见证了柳乘荫在不久前所展示出来的那神一般的破案能力后,李先安不禁产生了一些超乎以往的期待来——兴许,他能成为这些案件的“终结者”! 这份期待,才是李先安“楞了一下”的原因。 得到了李先安的同意后。 柳乘荫转身从那堆档案里看似随意地抽了一个袋子出来,然后将其打开来看。 虽然他已经得到了答案,但只是摸一摸包装就知道里面内容这种事情实在太非人类了,为了假装自己只是正常人,他还是的翻一下才行。 在柳乘荫的印象里,这个袋子里的案件虽然不知最简单的,反倒是因为资料少的缘故,导致这个案件甚至算得上是他已经解开的那些案件里比较难的一个。 但却是他已经解开了的案件中资料最少的,因此,他很快就能翻完。 不能浪费时间。 早翻完,早揭晓答案,好让警局里的人手早一点动起来,免得“闲置”太久。 好不容易得会儿闲的警员们:我谢谢你! 柳乘荫再次施展出他那极快的翻阅速度,刷刷刷下去,每一页都是几秒就过。 对此,周围人最开始的时候看到这一幕,免不了感到有些惊讶,但此时他们都觉得“可以理解”了。 柳乘荫为了图快,所以不可能眼睛将资料的每一行都扫一遍,所以,他的目光跳跃的,在页面上随便“跳”几下就可以翻篇了。 然而,这在旁人看来,柳乘荫就好像在寻找什么的似的..... 然后,他们就“懂”了! 最先“懂”的是李先安。 因为他“有经验”! 在他看来,柳乘荫看这些资料的方式并不是类似于“看书”那样逐字逐句。 而是像在“查字典”那样,根据需求从文字中寻找自己要找的东西,至于看到字形和词义与自己想找的信息有关联的部分时,才会停下来细看。 李先安在过去办案时,突然来了灵感,想到凶手如何实施犯罪的一种可能性。 为了验证想法成立,李先安就会通过查找资料或再次调查现场,寻求该可能性的可行性。 如此一来,柳乘荫之所以用这种阅读方式,就说得通了!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柳乘荫只是看了案件的概括,便从中便猜测到了罪犯可能的作案手法,现在他就是试图从这些资料中寻找可以验证自己想法的信息。 合情合理! 柳乘荫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会脑补的,因此他其实已经想好了借口,如果有人问起来,他就说“我天生看书快”。 爱信不信! 虽然这个档案袋里面的资料与其他的档案袋里的比起来算是少的,但也依旧有着两斤重! 其中纸质文件就有接近一厘米厚。 如果要让他逐字逐句地看完的话,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 就这样吧。 我躺平了! 好在,李先安他们的固有经验使得柳乘荫用不着使用那个借口,解释什么的,人家自己就脑补完了。 张刚和马全他们不是刑侦专业的人员,倒是没有这种经验,这使得他们在一开始看到柳乘荫翻文件这么快的时候,还好奇着问柳乘荫“翻页这么快能看明白吗”这些话。 但没等柳乘荫说出想好的借口,李先安为了不打断柳乘荫的思路、影响查案进度,便拦下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帮柳乘荫“解释”起来。 在李先安这名专家的“帮助”下,张刚和马全一个个都都“懂”了柳乘荫翻页这么快的理由。 柳乘荫装模作样翻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力根本不在资料上,因此,李先安的那些“解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