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箓魔方_第十九章 修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修行 (第2/2页)

印,本命符被禁用。

    一身的手段使不出来,如同待宰羔羊,给了他很大的震动,醒悟不少。

    不再绝对依靠本命符“如意符箓魔方”。

    万事无绝对,如果神通被封,要有其它对抗手段才行。

    “灯笼塔”很适合他,会进行研究学习,而其它手法也不嫌多。

    查找后,没有找到具体办法,或许有,但没有在学宫的兑换列表中出现。

    他选择了其中的一卷资料作为研究方向。

    在这卷名为“三斗随想”的资料中,这名叫做赵三斗的符箓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

    赵三斗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符纹组成。

    而人的身体也是其中之一。

    他认为“灵魂”是人体的核心符文,然后无数的符文组成人体的其它构成。

    只不过这些符纹微小之极,可能rou眼都无法发现。

    这些微小的符文纹路相互堆积,在核心符文“灵魂”的控制下,形成一组组的符纹链、模块,相互影响、相互连接交互,按照一定的运行规律自行运转。

    在运转当中,部分符纹在不断被损耗,而其它的符纹又通过交互产生新的符纹。

    在不断的运转中,新的符纹补充的速度大于损耗,那么这个整体就会持续运转。

    而一旦损耗大于补充,那么这个运转整体就会产生连锁效应,运转缓慢甚至停止运转。

    停止运转的结果就是整体崩溃,这个整体就是人的身体。

    他将这个符文体系称之为“转轮”。

    寓意生命像个圆一样在不停的转动轮回。

    不得不说这个假设很大胆,而且很有冲击性。

    张麻在基本了解后,都对自身的存在产生了怀疑,有了些许的恐慌。

    所以在这卷资料里,几乎每一条设定都被其它符箓师批驳的一无是处。

    所有的批驳核心只有一个。

    那就是“我”这个概念,在赵三斗的假设中无法成立。

    对于任何生命,“我”代表着每一个生命存在的价值。

    曾经有一位符箓师卫子衣,简单地以图来展示。

    首先他画了一个点,这是核心,也就是“我”。

    然后围着这个点画了一个圈,圈内标注了“我”的第一层:血亲(生我的和我生的)。

    接着是又一道圈,这是第二层:道侣。

    然后再画一个圈,这是第三层:血缘:亲族(具有血缘的亲属)。

    再之后的第四层:师(宗门)。

    第五层友(熟悉的人)。

    第六层陌生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这样完整的圈子,相互交互,产生沟通,而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我”。

    那么问题出现了,一个个独立的、有趣的灵魂。

    “我”是怎么产生的。

    卫子衣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提出一个疑问,要求赵三斗来证明“灵魂”那个核心的符文,是如何产生的。

    血脉的延续是被认可的。

    所以赵三斗需要拿出“灵魂”,也就是“我”是一个符文,而不是由血脉继承。

    赵三斗不甘示弱,他认为卫子衣属于偷换概念。

    并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用一个毫无关系的提问来回避。

    虽然那个问题确实很有趣。

    赵三斗的观点同样有符箓师支持,这一卷资料争论很大。

    而为了能够说服对方,各种各样的辩论、猜测,灵感的碰撞,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张麻很受启发,虽然他并不认可赵三斗的说法。

    但那种符纹集的构想,颇有些启发和灵感。

    他有些跃跃欲试,准备进行一些研究。

    回到听竹轩,按照自己心中所想,购置各类实验材料。

    与师父禀报了一下自己的决定。

    月桂真人没有阻止。

    张麻的境界因为各种原因,比同期其他人高出一个小境界。

    她有些担心张麻的根基出现问题,沉淀一下未必不是好事,但也没有全力支持,而是任由张麻自己折腾。

    几天后,张麻召唤营造力士专门设计了研究住所。

    剔除不合实际的妄想,从实际出发。

    以“转轮”为内,“灯笼阵”为外。

    内外并举,相互结合,形成互补,炼制一种防御符法。

    他决定以自己本命符的核心“如意”符文作为“转轮”的核心,这是“点”,主控制。

    因为“如意”符文的特性,使它有极大的容错性。

    然后以“九字真言妙法”为枢纽,这是“线”,取稳定、共鸣、感应等意,起到衔接、沟通、传递等作用。

    最后辅以“符文”为面,构成符纹群组。

    这样三位一体,以点带线连面。

    而在体外,以“灯笼塔”另外建立一组核心。

    专门用来与“转轮”接洽,形成完整闭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