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三章 延续天命、改变天命 (第2/2页)
之感。 显灵宫内,邵元节的弟子悲痛欲绝,没发现这异象,一些隐藏其中的玩家,目光惊讶骇然地望着陶仲文。 如果有龙脉在身,或者换个天地环境,这陶仲文恐怕要直接成人仙! 不愧是原本历史上能做嘉靖帝二十年宠臣的道士! 正月十一,李长昼回到了紫禁城,带着易容过的五具尸体——这个年代找尸体很容易,俺答去年春天就侵犯过宣府,遍地都是贼。 嘉靖帝看了一眼“大鹏天君”的尸体,身穿绿裙,长得还算漂亮,但要说是李长昼meimei,还不够资格。 这是长生天君。 现实中长生天君已经变成二八年华的小姑娘,但在嘉靖帝面前却不能谈现实,必须讲逻辑,所以长生天君是另外一具盗贼老头的尸体。 嘉靖帝从尸体上收回视线,挥挥手,黄锦指挥当值太监将尸体搬走。 “神仙侯辛苦了。”嘉靖帝从旁边一张用钿螺、玛瑙、翡翠和汉玉镶嵌成一幅鱼戏彩莲图的紫檀木茶几上端起一只碧玉杯,喝了一口热茶。 “没什么辛苦。陛下,我杀这些人,与我当年加入神教、进宫面圣,目的其实一致。” “哦?” “为了长生。”李长昼说,“我一不贪财,二不好色,生平一求法力无边,二求长生久视。进神教,学神教秘法,为的是长生;挑各大宗门,为的是长生;进宫门,为陛下效力,为的也是长生。” “长生,长生,”嘉靖帝放下碧玉杯,“如何长生?” 李长昼看着嘉靖帝:“陛下信我?” “真人攀千丈雪山,走万里荒漠,又在地狱受苦,造无尽杀业——朕信你,信你的求道之心。” “好。”李长昼说,“陛下,我已经找到我的长生之法,陛下的求道之门。” 嘉靖帝微眯眼睛。 “你说。” “取出龙脉。” 嘉靖帝没问怎么取,他问:”朕的皇帝位还在不在?” “将龙脉一分为二,一半我拿来长生,一半为陛下筑成金冠。龙脉离体,陛下可修道;金冠在身,又有朱氏血脉,皇帝位就在。” “一半?” 斟酌着,许久之后,嘉靖帝说:“祖宗基业,容朕想想。” “这是当然。”李长昼笑道,“入道之门已经找到,筑基已经没有必要,但陛下也可继续修行。” “好。”嘉靖帝点头。 这次他没带任何宫女妃子上去侍奉。 两个小时后,嘉靖帝面色红润,脚伤痊愈,又变得龙精虎勐。 李长昼离开后,嘉靖帝想了想,先是叫来李时珍。 李时珍保证嘉靖帝的身体没有任何隐患,最后又说了身体一日康复不见得是好,慢慢调养才是正道的扫兴话。 李时珍走后,又宣了十八名太医,每一名都说龙体强健。 最后是陶仲文。 人很奇怪,昨天嘉靖帝恨不得将邵元节凌迟,拿到他的遗书后,又想起这些年的情谊,还是下令厚葬了邵元节。 对于邵元节遗书中极力推荐的陶仲文,嘉靖帝还算信任,这人也确实有些本事。 嘉靖帝天生有一种天赋,他很会做皇帝,他很明一点:无论自己的喜好、处境如何,绝不能让手下只有一股力量。 如果完全信任李长昼,他反而认为自己不会得到长生,只有彼此牵制,才能让李长昼付出更多。 “贫道拜见陛下。”陶仲文的头发白了一些。 “坐。”嘉靖帝指了凳子。 “谢陛下。” 嘉靖帝手指敲着椅子扶手:“陶真人,朕有事问你。” “陛下请说,贫道知无不言。” 嘉靖帝看了一眼陶仲文,他的态度比之前更恭谨。 “你心里有不满?”嘉靖帝看着他问。 “仲康兄去年本就该命终,能活过正月,已经是陛下恩赐。”陶仲文低下头。 嘉靖帝点头:“我想问你的,是关于神仙侯的事。” 陶仲文轻吸一口气:“陛下请说。” 嘉靖帝将李长昼的长生之法、入道之门,说了一遍。 “陶真人以为如何?” “不知。”陶仲文摇头,“但陛下允许贫道使用龙脉,贫道愿意为陛下占卜。” “准。” 关于龙脉的事,嘉靖帝了解一些,也给过邵元节使用的权利。 掌印太监捧着金印盒走来,陶仲文双手接过,打开,露出里面的大明江山,皇帝玉玺。 一股神秘浩大的力量降临在陶仲文身上,比之前邵元节的“借力”更深刻。 他默念法诀,望照神州大地的古今。 大明朝就是此时此刻的神州“胜者”,自然有资格翻阅神州大地的过去,窥探未来。 这一看就看到了民国灭亡,夏国建立,直至价值游戏开始前的一刹那——能看到这里已经是清朝没有龙脉,没有成气候的修道者,真正的“胜者”不管。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这也证明这段历史不影响胜负。 任何影响胜负的历史,都会直面“胜者”,那是死路一条。 “胜者”之所以为“胜者”,就是因为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维度,任何方面,都已经赢了所有人。 包括风与光之君王在内的远古神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怎么能不争? 普通人面临死亡,都要用尽一切去争取活下来的机会,能成为神明的人,怎么甘心成为败者! 就像嘉靖帝之前说的,要长生,要皇帝的长生,为奴为仆的长生,有什么意义? 陶仲文没有窥探那段禁忌历史的想法。 作为一名精于占卜的修士,比其余修士都要明白天命的可怕。 “如何?”嘉靖帝稍稍坐直身体,双眼望着陶仲文。 陶仲文放下玉玺,气息萎靡。 “陛下若答应,一年之后必有生死大劫;一百零四年后,大明朝必乱,乱大明者必姓李。” 就像李长昼说取龙脉成仙没说真话一样——他取的是五分之四,陶仲文也没说实话,乱大明确实是姓李,但不是李长昼。 “是李长昼?”嘉靖帝追问。 “天机晦涩,贫道看不清。”陶仲文回答。 “生死大劫又是什么?” “陛下以天子之身修道,如果功成,江山万年不变,这天不会允许,地不会允许,生民百姓也不会允许。” “你是说天灾人祸不断?还有人会暗杀朕?” “天机难测,非大机缘者不可见,贫道已经尽力了。” 嘉靖帝想了想,放松紧绷的身体,靠回椅背:“朕就问你,朕入道了吗?” 这关系大明江山的存亡,但邵元节吐血身亡的画面在脑海中一闪,陶仲文说: “入了。” 只有这样回答,李长昼才会露出破绽,他才能替邵元节报仇; 也正因为这个回答,历史便沿着天命继续,天命嘉靖皇帝入道,天命嘉靖皇帝功败垂成,天命大明朝104年亡于李自成之手。 陶仲文延续了天命,但他最终要做的却是改变天命,他要李长昼在成仙的时候死去。 李长昼一死,嘉靖帝就不能入道,天命就会改变。 自己真的能做到吗?陶仲文不清楚。 既然决定去做,也不需要清楚。 “你先下去吧,朕想想。” 陶仲文稽首告退,开始准备——嘉靖帝的答桉,他已经在未来看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