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唐_第一百五十四章 经略江南(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经略江南(二) (第1/2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隆唐笔下文学”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就是有自己的地盘和小弟。

    地方豪强囤积了大批土地,可观的财富。

    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他们会豢养大批家丁、部曲、佃客,而且编制没有上限。

    此时的南方,一个豪强家里养着数百名家丁和部曲,是很平常的事,在地方这绝对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军事武装。

    对百姓来说,豪强的组织就是一家有保障的大公司,比如,户口挂靠在他们名下,你就成了隐形户口,朝廷不会找你缴税。

    再比如,如果你愿意做他们的部曲,还可以拿工资,过着体面的生活,何乐而不为。

    齐国开创的工业,又何尝不是这一规则,只不过一个国家的格局,要比一个士族大的多。

    第三,豪强的世界,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豪强代代有,今年特别多,为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战争太多,统治秩序基本被摧毁,中央政府的统治能力下降,政府保护百姓的能力被削弱,地方豪强就有了机会。

    在乱世之中,老百姓为求生存、自保,都会选择追随强者,获得军事保护,这是人的天性。

    就像后世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起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稳定性一样。

    很显然,在此时,最吃香的就是地方豪强的羽翼之下。

    史书上记载,杨坚灭陈时,户籍人口是二百四十万人,可南陈实际人口已经达到了六百八十万。

    剩下的四百四十万人,基本就在地方豪强的羽翼下,这也是高顺不惜与世家作对,也要解放百姓的原因。

    老百姓投入豪强的怀抱,是因为中央政府,尤其是分裂时期的政府,给不了他们想要的。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稳定的生存环境。

    诚然,地方豪强也是剥削集团,会伤害百姓的利益,可百姓付出了代价,至少可以享受到军事保护,这点是中央政府做不到的。

    打个比方来说,老百姓有了冤案,走投无路,状告无门的时候,或寄希望于游侠来拯救,或是自己动手,都是一样的道理。

    享受利益,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至少在豪强的地界,他们就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土皇帝,游戏规则的最高制定者,顺从是唯一的出路。

    关于这一点,此时的坞堡就是绝好的证明。

    第四,地方豪强和中央割裂太久,需要时间修复。

    东汉末年到南北朝,中国四分五裂,中央政府的管理一塌糊涂,老百姓都习惯了地方豪强的保护,已经形成了生存依赖。

    让他们抛弃自己的组织,重新回到中央政府的怀抱,需要强有力的政权去引领他们,更需要时间的沉淀。

    这个逻辑,基本贯穿了南北朝、隋朝、唐朝。

    在这个背景下,隋朝的许多事件,都是围绕江南的社会阶层,地域背景发生的。

    这就是高顺不敢武力扫荡的原因,因为他需要人口发展国家,如此就不能滥杀无辜。

    但如果不武力镇压,就无法快速解决这些隐患,只能徐徐图之,有人也许不认同这个观点,但史书上有例子可以证明。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席卷江南,隋炀帝让郡县官员征调军队平叛,为何他们连一千人的队伍都组织不起来,最终只能由中央派兵镇压?

    要知道,江南人口超过六百八十万,不缺人的。

    原因很简单,许多百姓都是地方豪强的附庸,而地方豪强就是隋末造反的主力军。

    百姓和豪强的利益是绑定的,朝廷县令敢找他们要人吗?

    隋朝建国之后,先是武力镇压,随后是怀柔政策,只为拉拢江南百姓。

    很遗憾,即便经过两代帝王的努力,地方豪强和百姓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很牢固。

    既然有前车之鉴,高顺就不能重蹈覆辙,朝中有很多大臣不理解,高顺也没法和他们解释。

    怎么解释,难道说他未卜先知?

    齐国刚经历过大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