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战骤起 (第1/2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隆唐笔下文学”查找最新章节! “诸位,对此事怎么看。” 宇文宪拿不定主意,就召集心腹开始商议,李天罡此时是头号军师,一听就知道不对劲。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开口,周国有今天的局面,他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当初宇文宪起兵勤王,双方差点打出真火,可如果真是这样,周国也许就灭亡了。 真正的结果是,有人劝阻宇文宪,说这样只能两败俱伤,就算灭了杨坚,周国能否抵挡齐国的大军呢? 而杨坚那边也是一样,他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不敢动真格的,就是怕实力受损。 李天罡见此只能顺势而为,提出谈判,和当初齐国和陈国一样,双方谈了一年,什么办法都用了,谁也说服不了谁。 现在杨坚突然让宇文宪出兵支援王仲宣,利弊分析的很明白,短时间可能有危险,可长时间是有好处的。 府中的谋士开始议论,一时间议论纷纷,现在大致有三种解决办法。 第一,出兵。但是要防止杨坚偷袭,岭南的情况不明,出兵的数量也要仔细研究。 第二,不出兵。任由齐国收服岭南,收复后齐国也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周国抓紧时间结束内斗。 第三,借道给杨坚。 这个办法也有风险,一旦朝廷大军过境,如果掉头攻击他们,他们腹背受敌也很危险。 谋士们议论了半天,也没统一意见,宇文宪看向李天罡。 “先生可有什么妙计,以解决眼前之局。” 李天罡很宇文宪也有一段时间了,对于他的脾气性格也了解不少,知道什么最符合他的心思。 “依在下看,我们共同出兵!” “嗯?”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李天罡,目光中有疑惑、有恍然、有不屑。 “殿下,既然双方都不相信对方,为何不继续保持平衡呢,只要我们的军队数量一致,又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呢?” 宇文宪点了点头,这次的确是次机会,他也不想放弃,但是又担心杨坚耍诈,所以犹豫不决。 如果双方共同出兵,相互牵制,那样留在国内的兵力还是差不多,也是一个平衡的局面。 李天罡这个办法,比较符合宇文宪的心意,但是有一部分人,已经把他恨透了。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周国现在分裂两方,整体实力大幅度下降,若是不狠心结束,最终迎接他们的只有灭亡。 而李天罡口口声声替宇文宪着想,实际上就是给他吃慢性毒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高顺要的就是这种结果。 无论是宇文宪还是杨坚,谁统一了周国,都不是高顺想看到的。 所以他让李天罡拖着宇文宪,一边打气一边泄气,弄得宇文宪摇摆不定,僵持一年多也没做什么。 …… 长安,杨坚看到宇文宪的来信,气的掀桌子。 “岂有此理,都什么时候了,他还如此算计,如此畏首畏尾,能成什么大事! 来人呐,传我命令,让前线集结大军,他不是要共同出兵么,那咱们就将计就计! 只要大军过界,就发动进攻,这一次要灭了宇文宪,抗令不前者,斩!” 到底还是开国皇帝,杨坚终于下定决心,这道命令下去,便意味着周国内战开始,首战即决战。 承光七年,三月,公元五七九年,北周建德八年。 杨坚下令发动总攻,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岭南的谋划。 双方各出动一万兵马,朝廷领兵的是元谐、元胄,宇文宪派出了宇文招、宇文纯,共同向岭南进发。 可是杨坚在运输队伍中做了手脚,运输粮草的不是什么民夫,而是正规军,他的兵器都藏在粮草里。 这样一来,朝廷就多出两千人,元氏兄弟半路突然发起进攻,打了宇文兄弟一个措手不及。 多出来那两千人偷袭起义军的粮草,而他的主力则被朝廷军牵制,双方在罗州交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